阳舜民
摘 要: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好恶”及社会标准,对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分析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评析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展示个性的重要能力要素之一,在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效。作者结合相似形章节教学活动体会,对初中生评析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相似形 评析能力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当学习者自己可以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的目的及达到目的的程度时,他才是真正地学习,并且对自己学习的所有方面负责。”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活动的对象,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是学习活动的客观存在体。社会教育学认为:“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分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好恶及社会标准,对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评价和分析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借助于所学知识内容及问题解答经验,对学习活动或解题过程进行辨析和评判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评价能力、辨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评析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及学习效能的高低。但在传统教学活动中,一些数学教师只重视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数量”,而忽视学生评析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辨析疑难问题时“无从下手”,分析问题时没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因此,评析能力培养应作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落实“能力培养”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我现结合在相似形章节教学中的体会,对初中生评析能力的培养方法运用作阐述。
一、挖掘相似形章节情感因子,激发初中生主动评析的内在欲望。
教学实践证明,评价分析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实施主体具有较高的学习素养和较强的评判能力。初中生的学习技能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反思评判能力没有完全形成,在评析问题活动中,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致使初中生参与评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评析”。而积极情感的树立,能够为初中生参与评析活动提供思想动力。因此,在开展相似形问题案例评析活动中,教师抓住积极情感的促动功效,利用相似形章节内容中所具有的积极情感因素,营造现实生活性、浓厚趣味性、典型生动性等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情感,让学生在适宜教学氛围中主动参与评析问题活动。
如在“相似形”一节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参与评析解答“相似形性质”的活动,采用情境激励法,抓住相似三角形的生活应用性,设置了“小明在上午9点钟,测得此时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及该教学楼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现在小明此时此刻测得了旗杆在太阳下的影子长度,他能否测得旗杆的高度?”生活化教学情境,触发学生情感“活跃区”,让学生保持愉悦、积极的学习情态,主动参与探析活动,主动开展评析活动,与教师教学活动同频共振。
二、注重相似形典型案例教学,传授初中生有效评析的方法技能。
学生参与评析活动积极性不高,评析活动效能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未能掌握进行问题解答、分析的方法和策略。而方法是活动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钥匙”。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评析能力的过程中,要“授”学生有效探析解答问题方法策略之“渔”,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掌握进行问题解答方法的技巧和策略,从而在评析问题活动中,借助于所掌握的解题策略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分析和评价,提升评析活动的效能。
问题: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连接DF,(1)试说明AC=EF;(2)求证: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
在评析该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先探后评”的方式,先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结合所掌握的知识内容,对问题条件及要求等要素中“蕴含”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该问题解答的方法是:“第一小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构建Rt△ABC≌Rt△EBF之间的等量关系,从而求得;第二小题可以抓住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内容,构建符合平行四边形构成要素的相关等量关系。”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探析过程进行指点。学生解题过程如下:
教师此时展示某一学生解题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探析结果,将解题过程与之进行比较,找寻不同点,并进行思考分析,并让学生进行阐述。这样,初中生在掌握解题策略的前提下,评析问题时能够“成竹在胸”,其评析活动效果显著。
三、重视相似形案例评析指导,培养初中生评析问题的技能素养。
教师的重要作用,就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或疑惑时,进行实时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不可否认,初中生在评价分析问题案例过程中,受自身解题技能、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影响,评价分析过程会出现缺乏严密性、逻辑性、条理性、针对性等问题。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能够实时对学生的评析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的评析过程更具条理性、针对性、实效性,通过持续性的实践和指点,帮助学生提高评析技能和素养。如在“如图,在直角△ABC内,以A为一个顶点作正方形ADEF,使得点E落在BC边上,(1)用尺规作图,作出D、E、F中的任意一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另外两点不需要用尺规作图确定,作草图即可);(2)若AB=6,AC=2,求正方形ADEF的边长”问题案例评析活动中,教师针对初中学生在评析该问题案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理解概念性质,导致评析活动效能低下”的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复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的性质内涵,为学生进行该类型评析活动积累经验,促进良好评析素养的形成。
总之,评析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重要表现。初中生评析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指导。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主体思维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发潜能,教会评析技能,开展评析指导,提供实践舞台,让学生在评析中锻炼技能,在评析中加强反思,养成良好的评价分析、思考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