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靓 周超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备受推崇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以适应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但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学生参与不均、参与程度不同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参与不平等的问题进行把握。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笔者认为在目前的研究中有从主体参与、学困生参与以及促进参与三个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的探讨,但从总体来看对该问题的研究仍不够深入、系统。笔者认为,只有对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不平等的问题进行更加透彻的研究才能够真正把握合作学习的要旨所在,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关键词】合作学习 主体参与 学困生参与 促进参与
【注】本文属于“广西师范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96-01
合作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提倡之初就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不管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教师都对其开展了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不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不平等已经成为合作学习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要想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解决好这一问题。只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合作。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目前针对合作学习过程研究中有关学生参与不平等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发现研究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探讨。
一、“主体参与”方面
“主体参与”的概念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将“主体参与”视为合作学习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加以确立,来保障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平等参与。“主体参与”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裴娣娜教授将“主体参与”视为发展性教学的教学策略之一,并对“主体参与”的目标、过程及基本条件都做出了一定的论述。高向斌教授在《走向合作性教学》一书中也曾提及“合作学习与主体参与的互为依存性”,他认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成功实现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合作学习的进行当中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另外,他也认为合作学习同样也是主体参与的重要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主体参与的质和量。另有学者从原则和途径两方面对合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在原则方面提出了目标性、互动性、差异性以及民主性等六个方面的原则,并提出了从合作小组组建、学习管理形式、合作技能专项训练、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内容四个途径来提高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主体参与”为我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不平等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方面。通过对“主体参与”在合作学习中重视,设立“主体参与”的原则,促使每个学生都平等的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才是合作学习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所在。“主体参与”作为学生实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一种基本形式,作为发展和培植学生合作精神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能否得到体现,也同样制约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否真正的学会合作。
二、“学困生参与”方面
部分合作学习的研究者针对学生中的“学困生”、“低成绩学生”的参与问题进行探讨。学困生是中外教育界都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但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我国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总结了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导致学业不振或学习不良。虽然“学困生”、“后进生”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对其是否符合合作学习的基本精神也存在质疑,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应如何促进这些学生平等的参与合作学习,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方面之一,不容我们忽视。蒋波与谭顶良在《合作学习对谁更有效》一文中,通过持续 12 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为合作学习对学困生能够产生作用提供了实践方面的论证。有学者从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学习小组、设计问题分层、科学运用评价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为提高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提供了策略。陈相如则利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其硕士论文《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参与度研究》中,从三个英语学困生的个案入手,从行为参与度、情感参与度、认知参与度三个方面对其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参与度不高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研究者针对如何解决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低成绩学生”出现的参与不平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策略,为更好的解决合作学习中部分学生的参与不平等问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促进参与”方面
对于如何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研究者也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徐和清教授在《需求导向下大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激励机制》一文中,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五个需求激励因素,既个人专长发挥需要、合作归属感需要、向成员学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需要、提高合作技能需要均对其参与积极性产生影响,并针对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他认为提高合作技能需要的满足对其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性产生最大影响,其次是合作归属感需要的满足,而提高学习效果需要的满足对其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最小。有学者认为要促进学生全面参与合作学习就要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参与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因素,没有参与就没有合作,离开了学生积极、平等的参与,就无法达到合作学习的应有之意。综上所述,在关于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从主体参与、学困生参与、促进参与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对解决“参与”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为了更好地解决该问题,我们还应加强对从其他方面进行研究来更好地解决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不平等的问题,例如从合作学习的要素以及利用其它相关理论等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从多方面,较深入、系统的对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合作学习中受益,才能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学会合作。
参考文献:
[1]王秀莲,高向斌.合作学习课堂参与的等级评量[J].教学与管理,2001 (5).
[2]王升.小组合作与主体参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10).
[3]乐中保.主体参与与合作学习效益的关系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0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