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卫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文教育,本文进行了浅层的探讨。
【关键词】美术教学 人文教育 个性 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5-01
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文性质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在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和要求之一。
美术这一人文课“没有直接的功利目的,不是单纯地把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技能教给学生,而是更强调艺术的教化作用,旨在把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而不是使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同时,人文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多方配合,也需要各学科教育在平常授课时,能及时进行人文知识方面的点化和升华,把知识纳入到更深刻的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因此,更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进行长期的教育与熏陶。首先,美术老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那么,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呢?
一、美术教学中的个性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抓住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教育这个根本。当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要在老师的引导作用下才能逐步完成。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懂得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其次,要强化好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学习关键要靠自己,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第三,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个性较强的学生,不可一味压制,也不可任放自流,应积极引导,扬长避短。前哈佛大学校长爱利奥特曾指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永远无法消灭,只有适应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使学生的智力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育学中,不但要针对学生的共性,更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明确告诉学生,人人都有个性,个性只有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使学生能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如在教《我的故事》一课时,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就综合了表演、讨论、比赛等形式上课。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听到、看到的有趣的故事,或以书上的图编一个故事,然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代表来讲故事。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力,创作出生动、幽默的卡通形象,如一味地压制学生,干预他们的学习,那只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使有兴趣的又能持续多久呢?因为学生比我们更熟识、更了解卡通,只有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与人格教育
社会化的人必然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之中,唯有“德性”之人,才能从“我”走向“我们”,从尊重自己走向尊重他人。人格作为千百年来积淀在人的灵魂深处的内心信念,对于人性的净化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当前物欲横流、功利主义严重的社会现实下,尤其要强化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一些人变得唯利是图,不讲信用;使一些地方造假成风,变得没有道德和良心。这种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序上恶化了教育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应该把诚实守信这一做人的起码准则道德,作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识别假话、假事的能力,教育学生不要曲意去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在树立学生正直健全人格的同时,教会学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避免学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有机联系到人格教育的层面上来。如教《傲雪梅花》一课,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如何画好梅花,而是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这一名句导入,让学生分析感受梅花的高洁品格。课中我放《红梅赞》这首歌,这时学生们由“红梅”想到了“江姐”的不屈精神。配合这一内容,我还简略带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与梅的相通之处,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完善学生人格。
三、美术教学与民族精神教育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积淀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所以,美术学习是不能脱离文化背景的,这里不可避免要涉及到保持民族文化与接纳世界多元文化的问题”。美术教育应结合现代历史文化背景,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色,使其赋予现代生命意义,从而美术的人文倾向更加明显,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继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塑造了鲜明的民族精神。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学生少了精神力量的支撑,当人们为更多的功利所熏染时,很少有人停下来与心灵对话,也很少有人去思考;没有精神底蕴和内涵的文化环境会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清华学生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不正是教育的滑铁卢吗?所以,教育应有它“天下为公”的理念,有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风骨,有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精神的支撑,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和高度。美术,当教出民族文化的大气,当教出民族精神的崇高,如我教《中国结》一课时,告诉学生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的吉祥饰物,通过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结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深刻意义,从而贯穿民族精神的教育。
四、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终身教育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人才”就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代名词。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摧残了多少有才华尤其是具有艺术才华的学生,而今,我们重新认识了“成才”这个概念,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绝对标准,课程改革真正体现了深层次的价值观,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超越知识的智慧教育,是超越现在的终身教育,它要使人人成为主动适应未来变化的人,它贯穿的是人终身发展的观念。
应当指出的是,美术由于其学科的特征,其人文教育的渗透主要体现在“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学科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综上,个性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终身教育四个环节相互依存,层层递进,最终才会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单纯掌握知识技能为目标的美术课程,应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到一种完整的艺术情景中,渗透到某个人文主题中,这种围绕人文主题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很容易、很自然地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实现人文内容与“双基”的沟通。围绕人文主题的学习,还可以真正实现多艺术门类沟通和融合,使学生形成综合艺术能力。在当前课改的大好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必将得到充分的展现,美术学科必将焕发更加靓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