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素云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基于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选取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搭建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生活数学观 问题解决 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兴趣
所有的知识均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自然也不例外。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在他们身边。
有的人认为作为教育的数学,就是存在于数学科学体系中的,并经专业人士或专家加工和重新组织的一部分。因此,往往将作为教育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的数学一样,也看做是一种形式数学。生活数学观认为,作为教育的数学是一种存在于生活实践活动中的非形式数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交流和理解的数学。
事实上,在儿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们所有碰到的现象中,在所有遇到的问题中,在所有采取的行为方式中。正如Niss指出的:“数学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能够认识、理解、判断、运用数学,并能经常在社会中运用数学,特别要在对学生的个人、社会及职业生活有实际意义的背景中运用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不应只是教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要将问题置于学生的生活中。
一、以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和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接近,小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例如,我在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欢欢的爸爸和妈妈刚刚发了工资,在周末时,带着欢欢去好又多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欢欢的爸爸看中了一双运动鞋,价值267元,他身上有1323元,欢欢的妈妈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298元,她身上有465元。欢欢的爸爸问欢欢:“欢欢,应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才能付得更快呢?”同学们,如果你是欢欢,你会怎么做呢?这样,由生活中的常见购物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让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列举出现实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然后问学生:为什么我们平时所骑的自行车或电动车的轮胎都是圆形的呢?把它设计成长方形或其他的形状,行不行呢?小学生顿时砸开了锅,议论开来,我接着说:“等学习了圆的认识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导入,学生学习新知识不再感到单调无味,学习目的性更强了,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设计生活化练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我在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之后,布置学生回家测量自己所住卧室的长和宽,求出卧室的面积,再到市场上考察一下家庭常用瓷砖的长和宽,并计算出一块瓷砖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卧室里铺这样的瓷砖大约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瓷砖118元,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在这些实践作业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2011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从思维教学目标可以看出,问题解决是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着重培养和提高的一个重要能力。因为问题解决不仅能使小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小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素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节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和叔叔两人合伙做生意,在县城开了一间专门打印、复印的店铺。小明的爸爸投资了60000元,小明的叔叔投资了40000元。由于生意做得不错,第一个月就盈利了6500元。可是在分配盈利的时候,小明的叔叔却要求平均每人分3250元。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的分配合理吗?如果不合理,你能帮助他们想一想按什么方法分配这6500元的盈利吗?学生通过围绕合理与不合理进行讨论,自己发现数学问题,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于是,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进行数学交流。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展现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形成的数学化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充分发现、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现象,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数学其实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在学生学习掌握了数学知识之后,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东西有意识地应用到生活中。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2]远山启.数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
[3]朱乐平.生活中的数学.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
[4]郜舒竹.问题解决与数学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