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激励、唤醒、鼓舞”主要体现为对学习主体的作用,其实体现了内外因变化的哲学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我觉醒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练为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而发展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以练为主”的数学教学思想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成功性训练,关注学困生的收获
首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反应,关注他们的表现,设计他们能够基本答对的问题,使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受到鼓舞,增强信心。其次,对他们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鼓励,使其逐步思考,独立思考问题。最后,随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成功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就是在教学时采用“优先提问”,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并采用“优先批改”、“优先反馈”、“优先面批”。对于错题,可鼓励、引导他们先弄清楚错因,再自己编一至两道类似题,这样错误能够及时得以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做到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分层次训练,着眼全面提升
由于学生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习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学生,也就是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就是唤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确定恰当的目标层次,根据适当训练、反馈、矫正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起点,因人定标,分类指导,分层训练,分步落实,将各类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上述变式问题层次性强,从易到难排列有序,形成具有一定层次性的变化提升,将学生思维的焦点逐步引向知识的深入,从而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各有所获。
三、和谐化训练,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和谐化训练就是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核心,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然的训练环境。心理学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沟通,协调一致,这种积极授受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充分说明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意识地把知和情两个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情感和意志的积极功能,发挥情意对认识的调节、启动、强化、感染等作用,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成思。”
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认真细致的分析解答,即使问题再简单,也一定要注意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追溯求源,弄清楚在某些知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在做练习时,不论学生出现多么细小的错误,都要及时指出,并分析、找到出错的原因,甚至有时还需要进行重复性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某一个错误,设计强化性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可能彻底解决出现的错误,要不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现错误的“老毛病”。
2.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若带有普遍性,则采用集体参与,教师引导、讨论的方法,通过对概念的辨析,错因剖析,一题多解,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若是个别问题,则要通过个别性指导,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引导帮助他们弄清错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纠错,不断提高,使之悟出“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自查、更正,找出出错的原因,比如:是粗心大意,还是紧张笔误;是没有想到,还是根本不懂,等等。由于考试中出错和平时的出错有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仔细分析原因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教师要对典型的错误予以讲解,并分析和介绍答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克服因为外界因素可能造成的错误,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造成不良影响。
四、参与训练评价,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习,就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如在课堂检测后学生依答案进行自评和互评;作业可以按小组对阅和互阅。可以对出错之处组织讨论、辨析,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促使自己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更新思维、更新方法,增强自学能力。评价其实也是一次很好训练的机会,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把学生的训练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做题,其实它包含许多因素,值得研究和探讨。因此,把教的含义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训练中起到组织、发动、启迪、指导、释疑、激励、导向、评价的作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情感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才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endprint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激励、唤醒、鼓舞”主要体现为对学习主体的作用,其实体现了内外因变化的哲学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我觉醒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练为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而发展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以练为主”的数学教学思想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成功性训练,关注学困生的收获
首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反应,关注他们的表现,设计他们能够基本答对的问题,使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受到鼓舞,增强信心。其次,对他们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鼓励,使其逐步思考,独立思考问题。最后,随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成功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就是在教学时采用“优先提问”,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并采用“优先批改”、“优先反馈”、“优先面批”。对于错题,可鼓励、引导他们先弄清楚错因,再自己编一至两道类似题,这样错误能够及时得以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做到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分层次训练,着眼全面提升
由于学生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习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学生,也就是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就是唤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确定恰当的目标层次,根据适当训练、反馈、矫正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起点,因人定标,分类指导,分层训练,分步落实,将各类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上述变式问题层次性强,从易到难排列有序,形成具有一定层次性的变化提升,将学生思维的焦点逐步引向知识的深入,从而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各有所获。
三、和谐化训练,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和谐化训练就是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核心,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然的训练环境。心理学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沟通,协调一致,这种积极授受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充分说明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意识地把知和情两个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情感和意志的积极功能,发挥情意对认识的调节、启动、强化、感染等作用,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成思。”
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认真细致的分析解答,即使问题再简单,也一定要注意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追溯求源,弄清楚在某些知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在做练习时,不论学生出现多么细小的错误,都要及时指出,并分析、找到出错的原因,甚至有时还需要进行重复性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某一个错误,设计强化性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可能彻底解决出现的错误,要不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现错误的“老毛病”。
2.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若带有普遍性,则采用集体参与,教师引导、讨论的方法,通过对概念的辨析,错因剖析,一题多解,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若是个别问题,则要通过个别性指导,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引导帮助他们弄清错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纠错,不断提高,使之悟出“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自查、更正,找出出错的原因,比如:是粗心大意,还是紧张笔误;是没有想到,还是根本不懂,等等。由于考试中出错和平时的出错有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仔细分析原因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教师要对典型的错误予以讲解,并分析和介绍答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克服因为外界因素可能造成的错误,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造成不良影响。
四、参与训练评价,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习,就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如在课堂检测后学生依答案进行自评和互评;作业可以按小组对阅和互阅。可以对出错之处组织讨论、辨析,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促使自己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更新思维、更新方法,增强自学能力。评价其实也是一次很好训练的机会,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把学生的训练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做题,其实它包含许多因素,值得研究和探讨。因此,把教的含义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训练中起到组织、发动、启迪、指导、释疑、激励、导向、评价的作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情感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才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endprint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种“激励、唤醒、鼓舞”主要体现为对学习主体的作用,其实体现了内外因变化的哲学关系,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我觉醒为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以练为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数学的生命在于思维。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核心,而发展思维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以练为主”的数学教学思想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成功性训练,关注学困生的收获
首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态度与情感反应,关注他们的表现,设计他们能够基本答对的问题,使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受到鼓舞,增强信心。其次,对他们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鼓励,使其逐步思考,独立思考问题。最后,随时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点点成功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对学困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就是在教学时采用“优先提问”,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并采用“优先批改”、“优先反馈”、“优先面批”。对于错题,可鼓励、引导他们先弄清楚错因,再自己编一至两道类似题,这样错误能够及时得以纠正。使他们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做到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培养主动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分层次训练,着眼全面提升
由于学生的多样性,要求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只是外因,学习的成败关键取决于学生,也就是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分层次教学的关键就是唤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设计时,要确定恰当的目标层次,根据适当训练、反馈、矫正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确定教学起点,因人定标,分类指导,分层训练,分步落实,将各类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上述变式问题层次性强,从易到难排列有序,形成具有一定层次性的变化提升,将学生思维的焦点逐步引向知识的深入,从而涉及各个层次的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各有所获。
三、和谐化训练,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和谐化训练就是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核心,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然的训练环境。心理学表明:“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彼此沟通,协调一致,这种积极授受关系,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充分说明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意识地把知和情两个过程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情感和意志的积极功能,发挥情意对认识的调节、启动、强化、感染等作用,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成思。”
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认真细致的分析解答,即使问题再简单,也一定要注意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追溯求源,弄清楚在某些知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在做练习时,不论学生出现多么细小的错误,都要及时指出,并分析、找到出错的原因,甚至有时还需要进行重复性训练。教师要针对学生某一个错误,设计强化性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可能彻底解决出现的错误,要不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学生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现错误的“老毛病”。
2.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若带有普遍性,则采用集体参与,教师引导、讨论的方法,通过对概念的辨析,错因剖析,一题多解,促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若是个别问题,则要通过个别性指导,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引导帮助他们弄清错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纠错,不断提高,使之悟出“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对考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自查、更正,找出出错的原因,比如:是粗心大意,还是紧张笔误;是没有想到,还是根本不懂,等等。由于考试中出错和平时的出错有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仔细分析原因是十分必要的。然后,教师要对典型的错误予以讲解,并分析和介绍答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克服因为外界因素可能造成的错误,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不要因为一次考试失败而造成不良影响。
四、参与训练评价,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习,就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自我评价、自我认可和自我激励的机会。如在课堂检测后学生依答案进行自评和互评;作业可以按小组对阅和互阅。可以对出错之处组织讨论、辨析,使学生在自评、互评中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促使自己扬长避短,从而不断更新思维、更新方法,增强自学能力。评价其实也是一次很好训练的机会,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总之,把学生的训练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做题,其实它包含许多因素,值得研究和探讨。因此,把教的含义单纯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的训练中起到组织、发动、启迪、指导、释疑、激励、导向、评价的作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服务,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情感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才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