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当日发布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作为全国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体检指标”,其由12个指数构成,可直观地分析判断一个地区整体的教育质量。
据介绍,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由学业成绩标准达成指数、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指数、学业均衡指数、学校归属感指数、学习压力指数、学习动力指数、艺术体育兴趣指数、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学生亲子关系指数、师生关系指数和学生品德行为指数共12个指数构成。
对照这套指数体系,社会公众可像观察经济形势分析图、气候及空气质量走势图一样,直观地对一个地区整体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判断,相关部门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反馈、问责与督导。
这套基于大数据的指数研究表明,学生学校归属感、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等环境因素,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有重要贡献;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善与提高,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业成绩和高层次认知能力的提高。研究指出,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因材施教才是促进学生高层次认知能力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区域教育质量健康指数还建立了具有地区特色的教育质量健康状况区域标准,将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以5级划分,把教育质量改进与提升的每一步逐级量化。各区域、学校可“按图索骥”,直观具体地构建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质量改进路线图”。
此外,这套指数还设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教育质量健康状况预警机制。这一从学生发展及影响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的防范预警体系,能及时发现区域及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有效鉴别不同区域和学校是否已达到“高危”程度并提出预警,使区域教育教学改进更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