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灌输教育

2014-08-15 00:42陈文妍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灌输受教育者教育者

陈文妍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灌输教育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界是听到最多的词。深入研究探讨灌输教育问题,有助于更科学更清楚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实质,有助于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 灌输教育的起源和实质

灌输教育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教育理论一个重要内容,是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的。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先进理论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必须加强对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灌输”。同年9月,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一封信中谈到反对“把庸俗习气灌输到共产主义运动中去”,使用了灌输这一概念。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从为什么要灌输、灌输什么、怎样灌输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阐述了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灌输的意义、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灌输教育的方法,形成了一个科学完善的灌输教育理论体系。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工人运动不能自发产生,必须由无产阶级先锋队把这种科学理论体系“从外面灌输进去”。

灌输理论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发挥极大作用。在我国,灌输教育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坚定人民群众正确政治立场、政治信仰以及政治方向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即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放眼全球,各国普遍把灌输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加以把握和运用。

二 灌输教育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作用

历史证明,依照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针对不同形势任务及确立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向广大群众进行正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

党自建立之初就很重视灌输教育重要作用。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的第一次决议明确规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我党在初建时期,坚持通过农民讲习所、夜校、讲演等形式,采取自上而下灌输教育使越来越多劳动人民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晓党的主张,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认识和思想觉悟。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国内蔓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悲观恐慌情绪,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通过深入浅出的说理和思想疏通,从思想上为全党全国人民拨开了迷雾,增强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决心。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国统区工人、农民、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强有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爱国民主阵线不断扩大,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在建国初期,不少资本家对我党采取同资本家合资、联营办工厂的公私合营做法不相信甚至排斥,我党通过对这些资本家进行灌输沟通,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拥护,顺利完成了过渡时期各项社会改革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刚开始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也遇到了很多不理解,党中央通过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讲述开展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目的和作用,使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只有坚持宣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划清真理与谬误思想界限,才能使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顺畅。

由此可见,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灌输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无论在哪个时期,都能很好地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到达胜利彼岸。

三 对灌输教育的误解及其存在问题

(一)对灌输教育的误解

随着时代发展,灌输教育深入实施,各种对灌输教育的不同看法也随之浮出水面。尽管有部分意见具有合理性,但不少人对灌输教育持有偏见或存在错误看法,主要表现如下。

1.认为灌输教育等同于“强制性灌输”教育

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只需要根据教育者主观意愿对受教育者源源不断传输现有知识和结论,受教育者只需服从,不顾及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接受以及接受程度如何,也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做法,就是“强制性灌输教育”。这种只重灌输而忽视启发的做法把受教育者置于消极被动地位,忽视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不仅不能解决思想上产生偏差,让受教育者“口服心不服”,甚至引起其反感以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灌输教育有效性。

2.认为灌输教育等同于“灌输式”教育

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所灌输内容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灌输方式寓教于无形;通过反复潜移默化教育达到教育人目的;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或原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而“灌输式”教育则是一种极端教条式单向式“填鸭式”教育。“灌输式”教育不顾受教育者现有知识思想水平和理解能力,一味将大量知识灌输给受教育者,甚至认为灌输得越多越好,大大打击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与“灌输式”教育有着根本区别。

3.认为当今社会不需要灌输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建立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必然带来思想意识多元化;且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一时社会上马克思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反马克思主义的鱼目混珠,深刻影响人民群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动摇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再加上这些年实施灌输教育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弊端,不少人提出灌输教育过时论或灌输教育弱化论。

(二)灌输教育中存在问题

灌输教育已经实施了一百多年,虽产生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其本身固有局限性,在不断发展中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滞后,导致灌输教育有效性不能得到很好发挥。产生问题主要表现在:

1.灌输教育过于强调教育者地位,忽视受教育者主体性

灌输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各种工具向被教育者传授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受教育者通过各种渠道接受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往往只重视教育者对向受教育者宣讲的方式、内容和目的,不重视受教育者理解、接受程度和主体能动性发挥。这也容易导致教育者不反思自己教育方式,认为自己传输的都是正确科学知识,受教育者必须全部接受。这不仅对教育者本人提高学术水平、提高道德修养不利,甚至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都是有害的。

2.灌输教育内容过于简单

在全球化过程中,全球性分工、合作和普遍交往,不仅促进了新的生产力,也产生了许多新知识理论。但目前,灌输教育理论基础主要还停留在马列主义经典论著之上,理论创新与理论发展滞后严重。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创新要求灌输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而且,各个民族国家交往进一步加深也带来了新鲜文化血液。灌输教育应包括这些优秀文化在内。

3.灌输教育方法、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灌输方法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一是灌输教育过程中部分教育者因缺乏足够工作经验和水平,缺乏说话技巧和感召力,不懂得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方式来与受教育者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很多教育者采用机械单一理论教育法,甚至有的教育者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一味生搬硬套,使得教育形式单一、呆板;三是灌输教育手段仍以传统言传笔授为主,不能与电脑网络、音频、视频等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四 实施灌输教育的新思考

面对新形势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今后的灌输教育工作不仅要继续坚持这一方法,还要灵活运用、结合新要素进行创新。

(一)更新灌输教育思想理念

传统灌输教育往往忽视受教育者实际需求,没有把受教育者当作思想政治教育另一主体,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要注重灌输过程互动性,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要把个别灌输和普遍灌输、启发灌输和形象灌输、自我灌输和他人灌输、文字灌输和口头灌输有机统一起来,结合灌输的广泛性和先进性,让受教育者尽可能参与进来,与教育者进行双向互动交流,实现从显性教育向隐性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注重灌输方法的启发性,灌输教育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丰富灌输教育内容

随着我国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坚持灌输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同时也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拓宽工作视野,拓展灌输内容,不断加强最新成果运用和发展,展现具有时代精神气息的新内容。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充实到灌输教育内容中去;必须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东西充实到灌输教育内容中去;必须将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结论充实到灌输教育内容中去;必须大量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充实到灌输教育内容中去。

(三)创新灌输教育方法、形式

为更好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必须创立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把知识性、政策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是教育者可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利用所创设情景与受教育者实现良好互动,“寓情于景”,循循引导,结合讲解达到教育目的;二是教育者可采取灵活多变教育形式如图片展览、参观访问、群体讨论、讲演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实行灌输,提高受教育者兴趣;三是要将灌输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将灌输教育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为灌输教育在新时期实施拓展了新领域。同时,为及时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高点,教育者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网络灌输力度,使灌输教育工作更具有时代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结 语

灌输教育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其在历史发展中作用更是不可小觑。灌输教育在新形势下正面临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待于我们不断加强与改进。唯有不断创新发展,灌输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许欢.论新时期的灌输教育[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5]葛新斌.试论“灌输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评论,1997(1).

猜你喜欢
灌输受教育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论恩格斯灌输思想的理论特色与当代价值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