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新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思考

2014-08-15 00:42:08梁晓明郑小燕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大学

梁晓明,郑小燕

(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习质量、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之一。比起中学生,大学生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有社会性。对于刚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学会妥善处理各种复杂人际关系是能否很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前提;是充满自信并能充实过好大学生活的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中有关人际交往方面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弥补大学新生因人际关系技巧单一、方式方法不当引起的各种问题。

一 大学新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除了每天8小时睡眠时间外,其余时间中,大约70%以上要花在人际交往上。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激烈竞争和日益增强的社会心理压力,更需要正确把握人际交往。

(一)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

大学新生自进入大学校园,即是真正独立生活的开始,需要面对远离父母亲友、远离故土的适应期;需要与性格各异的人相互接触与交往。能否扬长避短妥善处理好各种复杂人际关系,是能否较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前提。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只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才能保证大学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不断丰富。交往形式不断变化,才能让大学新生有校园归属感,大学新生才能充实顺利过好大学生活。

(二)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

据调查:大学生70%心理疾病(障碍)是由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和谐引起的。在建立和维护良好人际关系过程中,大学新生需要做的是加强面对面沟通交流;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学会合理控制情绪、表达情感,而这些也正是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和谐人际关系还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友谊;获取更好支持和帮助;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精神上更充实和感到更幸福,从而更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三)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塑造健康人格需要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著名人格心理学家黄希庭先生认为: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这“四自”是健全人格的基础。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四)良好人际关系是提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需要

如果说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成功与否,那么擅长与人交往,能够自如培养人际关系,并被别人接纳的能力无疑是个人能力中最重要一项。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能够正确评价其他同学的优劣势,在平等、真诚、宽容、互惠的相互交往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个人综合素质提升。

二 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

目前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成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从出生即面对着虚拟网络环境。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和父辈存在很大区别。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个性的自由发展,心理素质不够稳定,普遍存在人际关系淡薄,人际交往困难,心理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一)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类型

1.自我中心型

在与别人交往时,更习惯于从自己立场、观点出发,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身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缺乏与人合作观念和换位思考能力。

2.自我封闭型

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心理上人为建立屏障,故意把自己封闭起来;另一种是性格孤僻使然,同学间相处,谁都没有义务去主动帮助谁,自己不能积极主动与外界接触,久而久之,极易被同学疏远。

3.社会功利型

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是有目的、有想法的,但此类人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使个人交往带上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有用的人就交;无用的不交;用处大的深交;用处小的浅交,这种观念成为大学生交友一项重要标准,此观念的盛行直接影响着刚入学的新生。

4.虚拟网络型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在网上与人交往,特别是“90后”大学生群体,成长在网络时代,热衷于网上互动,忽视了现实群体沟通和交流。同时,庞杂的网络信息干扰着刚入大学、自由时间相对较多的大学新生们,直接对其心理认知产生影响,导致其价值观严重错位,人际关系出现淡漠与疏离,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特点

大学新生自入校开始,已是成年人,在人际交往中明显具有“交往动机社会性;交往领域宽阔性;交往模式双向性”等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平等互助”特点。交往中,认知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1.交往认知理想化

由于入大学前一直以学习为首要任务,生活单一,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进入大学后,习惯用理想化尺度来衡量现实,极易将大学生活理想化,赋予大学人际关系以完美色彩,这使得大学新生在刚入大学时对校园里人际关系复杂性和多样性缺乏足够心理准备,把正常人际矛盾视为异常;把因自身经验不足所带来的人际不适归因于人际关系复杂多变,进而影响心理情绪波动。

2.交往选择自由化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大学生交往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如今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突出特点就是可以自由交往,还没进大学校门,就已经开始和学姐、学长进行交流了。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交往模式,而是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和标准来选择交往对象,不断拓宽交际面,其影响也是喜忧参半。像网络交往方式的盛行,对社会阅历、生活经验尚不成熟的大学新生来说,既有利又有弊。

3.交往对象开放性

大学生人际交往开放性主要指与异性交往。近几年来,大学新生入学前乃至入学后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受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亲友等诸多因素影响,渴望与异性交往比例有增无减,特别是女生,渴望被照顾、被关心的愿望强烈。现如今大学生热衷于通过各种方式恋爱或结交异性朋友,大学校园里“谈恋爱”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进入大学校园“谈恋爱”俨然成为一种时尚。

4.交往内容多样化

以往大学生交往场所主要是校园里,以专业学习和情感交流为主。随着网络盛行,加之各种社团和文艺团体活跃发展,大学新生一进入学校,就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拓宽交往范围,交往内容也从专业学习,扩展到未来就业及人生理想,传递各种信息的同时,进行相互学习。

5.交往方式虚拟性

随着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网络正以迅猛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对于大学新生的影响更是非常大。大学新生入学前因学校和家长双重约束,加之学习压力较大,上网时间受到限制,进入大学后,处在一种从多种约束到完全自由状态,对于新环境的陌生及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影响,对网络依赖空前高涨。据统计,截止2014年1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18亿,大学生上网率高达84%。在上网的大学生中,约有53.6%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了新朋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交友的重要方式。

三 大学新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如何提高个人人际关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状态值得思考。作为思政工作者,准确把握入学新生人际交往类型及特点,对症下药,引导大学新生重视人际关系,并积极帮助新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是思政者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正确把握人际交往基本原则

大学生之间之所以要进行人际交往,是因为人际交往不仅是学业信息交流,更是情感、思想、观点等方面的交流。大学生要提高人际交往有效性,就必须正确把握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即尊重原则,坦诚原则,团结互助原则,宽容原则。只有把握好人际交往基本原则和规律,大学新生才能在处理各种复杂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以丰富多彩活动方式把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原则渗透其中,以新生易于接受方式,更能起到良好效果。

(二)恰当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室友之间、师生之间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构成了大学校园人际交往系统,恰当运用人际交往技巧和方法处理各种关系影响重大。

1.善于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如果把微笑转化成语言,就是:我喜欢你、很高兴见到你。微笑代表着友善、亲切和关怀。在大学新生中更应该多多使用这种无声语言,很多情况下可以无声胜有声。卡耐基曾说:“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差。”请大学新生们在面对陌生复杂的人际交往时亮出你真诚美丽的笑容,带给他人快乐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友谊。

2.掌握主动

良好人际关系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因此,大学新生必须有积极主动与别人交往的动机和愿望,对他人感兴趣,并真正愿意与人交往。最简单的可以从主动与同学、老师打招呼开始,主动通过个人兴趣爱好、专业学习、就业及未来发展等内容与同学和老师愉快地交流,拉近同学间、师生间距离,变被动为主动。同时还应多参加各种校园文体活动,扩大交往范围,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交流,才能活跃情绪,缩小与同龄朋友差距。

3.换位思考

与人交往,能否适时换位思考,很多情况下关系到人际关系能否正常维持,人际相处是否和谐。当别人的说法或做法在你看来不妥,或者与自身观念不一致时,不要盲目责备对方,而应把对方换做是自己,站在对方角度思量这样说、这样做的原因和理由,这样往往能化解很多误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4.学会欣赏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就会感到愉快和喜悦,信心满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靠一句美好的赞美我能活两个月。”想要恰到好处赞美别人,首先应该学会欣赏,善于运用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去看待周围的一切,那一切都是美好的。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学会并把“欣赏”这一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定会获得信任和友谊,拥有和谐人际交往圈。

5.乐于倾听

一位哲人说:“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个嘴巴,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乐于倾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人际交往技巧,是调节双方关系的润滑剂。每个人特别是大一新生在遇到烦恼或是不快时,渴望倾诉、渴望被理解和认同。大学生能否实时把控自己,善于倾听别人说话,是人际交流中不可忽视的细节。

总之,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的必然需求。针对大学新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在入学教育中恰当增加人际交往方面内容,是帮助大学新生较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重要保证。

[1] 章志光.社会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王甫勤.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3] 张丽琼.试论大学生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11-25 14:25:06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4:52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入学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