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玲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山西太原030000)
现阶段,通过何种途径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高专院校核心工作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进行调研发现:其实践教学模式普遍借鉴甚至完全照搬本科模式,导致该门课程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所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一个符合现实需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了[1]。鉴于此,尝试基于就业导向这一视角来讨论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问题,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其只有将目光紧紧瞄向市场,积极服务经济和就业,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就业问题,其具有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点已经愈发明显,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高专教学模式全方位、立体化改革。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常用的模式。高职高专思政课也应顺时而动,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构建该教学模式过程中,应将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使其和学生未来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部分学生的观点是:专业课比思政课要务实和有用的多,更有助于未来就业和发展。受该观念影响,他们无法体会到两者的内在联系,甚至将它们完全分离开来,最终导致成人与成才无法统一。高职高专学生具有一定功利化特性,部分人虽然意识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然而,若无法调动其参与热情,仍难以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前,学生们存在认知和参与上的矛盾;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之后,学生对该门课程实践教学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参与度也得以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采用适当的教学教法,避免流于形式,便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最大实际非就业莫属,由200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提供的相关调研资料可知[2],大学生心理压力来自不同方面,其中,就业占比高达57.4%;学习占比高达53.4%;而感情、人际交往、经济以及和父母关系占比分别为27%、23.5%、14.4%、8.6%,明显低于就业以及学习占比。值得一提的是,学习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就业,可见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这一块。所以,对该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有必要以就业为导向。
2004年波罗亚宣言曾针对职业力问题于官方论坛提出[3],所谓职业力指的是不仅有助于毕业生自身价值实现,同时也有助于社会进步,能够帮助毕业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以及获得职业成功的相关能力,常见的如不同职业技能、相关价值甚至人格魅力等。职业力的获取途径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专业课程训练;另一个是思政课教学,后者所涉及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培养以及提升的重要途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一旦脱离就业导向,只是流于形式,那么将会大幅减弱自身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最终难以很好地满足高职高专毕业生对于职业力获得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现阶段大学教育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教学、思政课教学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甚至会人为地将它们拆分开来看待。一些学生的看法是: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完全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对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影响微乎其微。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就学校方面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未能和专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是主要原因之一。若想真正改变该现状,则需要不断健全思政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之间结合机制,赋予前者更强的职业性特点,通过因材施教,持续提升该门课程实践教学所具有的实效性。在美国学校中,虽然没有专门开设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然而,涉及到很多有关德育课程科目,且美国非常重视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美国大学生无论学习哪一门专业课,均需要处理好三个面向问题:其一,专业领域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其二,专业课牵扯到哪些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文化问题?其三,该专业课程可能涉及哪些道德问题?由美国的成功经验可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润物细无声往往更加有效,即将相关知识有机融入到专业实践教学中去。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其向社会输出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该类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然而,常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通常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往往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且具有更强说服力以及感召力。爱岗敬业等一系列优秀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强化离不开企业大环境熏陶,所以,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时,应与行业实现有效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行业资源,才能更快、更好地强化高职毕业生道德素养。马克思曾经提到过:“虽然工厂儿童拥有的上课时间要比全日制学生少一半甚至更多,然而,掌握的东西相差无几甚至更多”,“生产劳动与智育以及体育的有机结合,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法[4],同时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就业导向,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到一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从而更加理想地提高和保证该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而言,其设置的根本目的在于,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到一起,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从中得到教育以及锻炼,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把握;所以,思政理论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提纲挈领作用,实践教学不允许脱离理论而想当然地开展,如果这样做,则会造成该实践教学失去应有意义,也无法获得应有价值。
近年来,政府愈加关注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并为之制定了相关政策,如中宣部等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指出[5]“:应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将其当作评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并有机纳入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之中”。此类文件精神的具体落实,离不开高等院校的重视以及推动,与此同时,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应促进社会、行业、专业课三方面实践的高效互动以及有机结合,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和教师是难以达成预期目标的。所以,在达成该任务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统筹领导机构;其次要建立健全专业系部、思政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从而实现对全校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此同时,还应从经费以及政策这两大方面不断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支持力度。
对于高职高专思政课而言,其在推动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和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即培养一批集良好专业思维以及职业思维于一身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现阶段,政府和高职高专院校本身均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及引进工作,然而,大多有关文件仅关注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师缺乏足够重视。不熟悉行业实践的思政课教师很难高效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所以,应要求思政课教师尽可能多的参与社会实践,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资源,聘请一些有品德、有技术的企业人员加入到该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工作中,从而为该项工作提供雄厚的师资资源保证。.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而言,其核心工作在于建立健全一个开放性的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同时引导社会上与之关联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和支持该教学体系。现阶段,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展开,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开放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仍未能真正建立,所以,若想推动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真正落实,积极达成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目标,应不断建立健全高校、政府、社会三者之间合作机制。首先,立足学生职业发展客观需要,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建立健全服务社会的长效机制;其次,以服务与贡献谋求更进一步发展,使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从而不断加大对该项活动扶持力度。
在考核目的上,思政课社会实践并不局限于以考促学这一目的,应建立健全考核模式,强调多元化和过程化。首先,在考核方式以及形式上应具有足够的灵活多样性,同时在考核评价主体上也不局限于思政课教师,如全面综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实践企业等多方面意见,甚至可将职业道德评价权完全交托给社会实践企业。实践考核应重点考察学生三大方面,一是社会实践;二是职业道德训导;三是日常行为表现;其次,应建立健全过程化考核方式。对高职高专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考核时,除考核活动结果之外,更应关注和了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体验以及反思。应站在更高角度看待和分析社会实践效果,对学生社会实践进行评价时,应强调过程、结果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
基于就业导向这一思想对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若想获得最终成功,则需要建立健全该项活动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有一定复杂性,同时还有一定开放性;所以,其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也是如此。该项活动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实践,从中积累经验,增长个人才干,与此同时,让学生们学会如何思考以及如何生存。在构建该项活动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过程中,应深入思考社会实践施加给学生社会职业发展的积极导向作用,借助该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让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
鉴于此,首先,该活动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需要满足开放性要求,所谓开放性指的是在开展质量监控以及评价过程中,应摆脱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传统监控以及评价模式;应建立一个包含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在内的具有多元化和统一性特点的现代评价模式;其次,该项活动质量监控以及评价体系需要满足延展性要求,思政课社会实践在效果上通常表现出一定滞后性;所以,不适宜将某个时段或者某个方面结果设置为该项活动质量监控以及评价标准,而需要建立一个集阶段性以及长远性等特点于一身且有机统一的质量监控以及评价模式。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有机融入以就业为导向思想,从而不断提升毕业生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1] 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问题及对策[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 刘彤,汪晓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主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3] 钟利红,唐晶晶.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训叠加教学模式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
[4] 关秀献.高职高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5] 骆昭平.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