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探究

2014-08-15 00:50闫长楼
语文学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闫长楼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宿迁223800)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独特体验,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教师是不能代替的。

而在我们现实的阅读教学中,一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重视应试,轻视熏陶

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被批评,有的也很尖锐,网上有一个帖子就是这样写的:“语文课成了情感的死囚牢、艺术的屠宰场。”现实中的语文教师就会说:“我们必须讲应试,必须让学生出成绩,家长需要孩子的成绩,学校的考评也是按照成绩。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依靠成绩,我们能不讲成绩吗?”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便总能听到这些话:这些考点存在于这篇课文中;这些题目曾经在某年的考试出过;从你的角度去理解是不行的,答案就是这样的……学生上学似乎就是为了在高考、中考中考出好成绩,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读书,更别说有自己思想的阅读和有创造性地阅读了。情感美和艺术美在阅读课堂消失殆尽,语文的阅读课堂完全成了枯燥乏味、目标明确的应考分析和习题训练课。

二、重视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但现实的教学还是老样子,我们语文老师设计的阅读教学,只为自己好教,根本不管学生好不好学。课堂上,教师以自己的意志统领学生,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于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主宰课堂,满堂灌,学生只管听和记,根本不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完全成了听课和记录的机器,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是似懂非懂;教师是课堂的主演,学生是课堂的听众,或有几次提问、几次讨论,为了节约时间,教师也把所谓的标准答案迅速给学生,为了我的教学进度,必须这么做,否则怎么让学生考出优异的成绩?

三、抛弃传统的解析

阅读中的解析,近年来好像也不太被赞成,不少人认为此种教学已经陈腐,很多教师对它不屑一顾,甚至对这种教学观念和方法,大张挞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原因是明确的,主要是解析是相当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尽管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它被人为的运用僵化了,但这并不是这种教学方法不好。任何一种方法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只是盲目僵硬地使用,都会出现此类结果。

那么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如何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呢?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解决阅读教学诸多问题的前提,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和引领。如果我们的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去教学,显然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肯定无法让学生满意。只有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从陈旧教学思想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真正给学生“主人”的地位,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才会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才会提高,这是做好阅读教学的前提。

其次,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激活思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讨论,教师、学生、文本在对话过程中能够相互融合、相互介入。讨论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那么学生会学得更轻松。而且对于许多课文中的人物,每个人的观念、生活经历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教师可以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展开讨论。适当设置问题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的思维不仅会得到训练,还会有助于他们全面深刻认识事物。

第三,要引导学生慢慢咀嚼,细细欣赏,从而领会文章的意蕴。新的语文教材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值得学生慢慢咀嚼,细细欣赏。也只有通过咀嚼欣赏,学生才会集中精神,体会文章的意蕴,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满足。通过阅读的慢细咀嚼,他们自己都能深刻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意蕴。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阅读,例如默读或微声朗读等,甚至动手动笔,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去慢细咀嚼。难以理解的读物,老师要引导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地去体会。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读书的良好习惯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想尽办法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灌输的状况,我们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能够自求理解、自致其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正如叶圣陶所说:“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

其次,要通过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需要多次的重复和实践,当然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建立阅读教学常规就是要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使他们的阅读行为反复练习,一步一步强化,最后慢慢稳定,也就是“习惯成自然”;同时还要把那些不合规范的不良阅读行为摈除。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养成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长期坚持这些阅读教学常规。

最后,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这是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说的话,我们今天的学生依然如此。由于面对升学,很多教师、家长削弱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本上的课文和知识需要掌握,但我们读书习惯的培养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加大加深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课外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经过无数的实践证明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新课改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误区,针对这些误区,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对阅读教学做出具体科学的指导:(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二)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激活思维;(三)引导学生慢慢咀嚼,细细欣赏文章;(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步步提升,才会走上正道。

[1]付永河.中学语文创造性阅读策略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3).

[2]林汉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

[3]金振邦主编.读与写作[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06).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上课好习惯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