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宏
(太谷县职业中学,山西 晋中030800)
据未来学家预测:“未来的社会属于人格健全的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呼唤人文性的今天,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至关重要。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课程,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突出这个优势,对当代中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本文,笔者谈一下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教师的穿着打扮、情趣爱好向学生发射的信息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具有直观性、经常性和持久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人格。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强调“教学的要点是什么?首先是教师人格的培养,教师行为的训练;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指导”。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人格修养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几点:
这是在认知方面对语文教师人格修养的要求。语文教师需树立开放的大语文观,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因为这不仅是语文教师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也是学生构建开放性人格的信源。
与一般人相比,语文教师应把言语活动更多地视为一种生命活动、一种智慧活动。对言语的这种审美倾向的追求,具体表现为发音准确动听、表达连贯流畅、语体恰当得体等。对语文教师来说,这种追求也是敬业精神的一种表现。
有些语文教师讲台上虽滔滔不绝,但纯粹是照搬教参,没有自己的思想;有的甚至奉教参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长此以往,造成思维的惰性,这实际上是主体性人格丧失的一种表现。这种惰性延伸到课堂上,则表现为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压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因此,在加强自身人格修养时,语文教师不能忽视批判精神的培育。
总之,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塑造学生人格的伟力。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教师,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语文教师应自觉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语文课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实施人格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关于人格教育的精神资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从这些文章中吸取精神养料,加强对学生做人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水准和素质。比如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渗透,告诉学生要珍爱生命,勇于面对挫折。
王国维曾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人品的高下决定文章的高下。现行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章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人格魅力,比如说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司马迁;超然物外、乐观豁达的苏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伟人的人格力量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引用了许多名言警句,它们为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刘备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名言对学生的修身养性具有指导意义。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要通过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剖析,使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进而引起他们对自己行为的留意,改变不好的习惯,从而完善他们的行为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实质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性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学会自我教育,正是培养学生人格的起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做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学生作文评点、专题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更好地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在寻找自我闪光点和自我价值的同时,剖析自身人格的弱点,树立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实习期间,我们曾引导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面对挫折,你准备好了吗?”的五分钟发言比赛。同学们准备得都很认真,发言时积极踊跃,他们说:“‘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挫折,挫折对于坚强者来说就像脚下的一粒沙子;对于懦弱者来说却像高不可攀的山峰’。”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灵也得到一次净化。
自我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我们语文老师可尝试着每天让学生抄一句名言。如“态度决定一切”、“成功不在一朝一夕,成功只在只争朝夕”……让这些智慧的明灯为他们指点迷津,相信在这些明灯的指引下,他们会走得更远。
“读文学作品的唯一目的就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打开书本,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与作品中的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例如某些老师让同学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渔夫的那句话:“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成为不少学生的座右铭,成为他们战胜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但我们也应认识到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学校教育只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之一,但语文教学凭借其自身优势,必定会在学校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黄绪宽.语文教学应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6(3).
[2]于漪.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师[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10).
[3]沈强德.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4(6).
[4]李延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