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4-08-15 00:46袁仲春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思维

袁仲春

( 敦化市大石头镇第一小学,吉林 敦化 133702)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文章优美语句的欣赏和积累,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达到对所学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会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大收获和成功。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是搜集信息,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不断获得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法的阅读能力,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一、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为前提,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把各种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词,每一段话,每一篇文章。教师在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使学生在读中不断探究和创造性的思考问题,从而体会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让学生尽情的展开想像,多方位谈自己的感悟,在反 复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对事物的态度。学生只有通过通过品读,才能不断地积累语文素材,不断体会作者意图,即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同时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途径。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品读理解,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语文是万科之母”这是不容置疑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品读自己独到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形成跳跃式的,广泛发表独特看法见解。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的理解无法表述和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读,反复读,教师在讲解“中部凿井法”时出示简易图解释词语的含义,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可抓住关键词“中部凿井法”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对“中部凿井法”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无论是对工期的进展还是施工进度的加速,以及对现场施工场面的理解让学生多方位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让学生懂得不只是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向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这么简单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异议。“进口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让学生把理解上升到詹天佑带领技术人员发挥的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设计艺术上。同时对四个工作地点而同时施工的工作场面展开联想,即工人把两个竖井从里向外凿,这样就一定能缩短工期。可是其他学生又纷纷提出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认为打竖井同样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井,学生在讨论论的过程中也对文章内容逐渐理解。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在黑板上画出’中部凿井法”的简单示意图进一步做出讲解,让学生根据图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后来学生根据八达岭隧道是居庸关的三倍,多数同学普遍认为是打两口竖井,就能把工作面增加到六个,而每段隧道长就相当于居庸关的长度。个别学生还补充说,这六个面必须要在同一平面,否则就打不通。这就像文中说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定点,勘测,计算一定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这一句的重要解读。通过对此,学生画出了自己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反映詹天佑精明、认真、爱国等一些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和理解。学生正是在这一系列思维碰撞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维的训练,使各种思维在阅读中逐渐得到升华。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某些精彩的文章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读到一段感人的话,读到一篇融入感人的文章或读到一个动人的情景时,往往会情不自禁,激动万分,或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使人久久不能忘怀,长久心潮澎湃不能自已,为什么?因为只有在阅读时融入强烈的感情,才能体现鲜明的个体特征。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时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与情感融入到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把情感融入角色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学会欣赏和审美。例如教学《小珊迪》时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感情也发生变化就是人带着强烈的感情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的心底情感、理解和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实践。学生朗读时把珊迪如何一次次乞求“我”是怎么买它火柴语气表现出现,尤其是第三次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他们已把自己当做可怜的珊迪,当读到珊迪身受重伤还让弟弟送回零钱,读到临死的他躺在床上还在牵挂弟弟时,学生把那句“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读得是那么坚定。这时候,他们有早已成了文中的“我”了。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与周总理有关的生平材料,把学生带到那过去的年代,用感人的事实向学生诉说,总理为什么会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尊敬和爱戴。教师要带着饱满的感情朗读。要想感染别人,首先自己要被感染,教师满怀激情的朗读,给学生带到一个充满回忆的境界中,在那雨的天气里,在那十里长街上,人们奔走着,呼唤着,泪水和雨水无法涤荡内心的痛苦,一句句,“周总理,你在哪里?”唤出了师生内心的情感,大家泪流满面。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读中得到培养,在朗读中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能力在充满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在朗读中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交流。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能够独立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因为他们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这就要求教师“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地创造性地去理解和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教师应倡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挑战同伴,挑战教师。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教师为了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寻找自己的角色,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能力,主动进入自己所喜欢的角色,大家在各自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完全把自己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朗读,上台表演的小组一个比一个出色,学生们把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周瑜故意发难,心胸狭窄的形象演的栩栩如生。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努力和同伴的帮助下,也将将鲁肃忠厚老实唯命是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恰到好处。学生用自己特殊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习能力,也达到了对文章的理解。

在朗读指导时,每一次朗读都应步步落实,毫不含糊,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感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例如采用自主探究形式训练,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但对课文主题深刻含义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达到理解的目的。低年级侧重关键词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大量积累各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由词扩到句子,由句子扩到段。高年级侧重优美语句的欣赏和积累,让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卡尔·特威说:“不管教什么,首先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喜欢语文,喜欢学习。知识是一滴一滴积累起来的。让学生自主的愉快的学习中养成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使语文素养在积累中得到升华,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能将这种好习惯伴随他们的一生。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进而使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逐渐提升。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情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