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凤琴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新课导入的巧妙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需求。新课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可针对重点与难点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拓展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时需要组织语言,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如此可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课堂知识的练习提问,可针对核心知识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通过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和运用水平,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进而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问的精与巧,恰当好处的促进有效教学。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过多,学生刚回答完一个又要忙下一个,这些问题当中有一些是学生照读教材中的原话来回答的,还有一些问题是让学生简单回答“是”或“否”,“有”或“无”,学生多数时候在靠感觉猜测。其中也会有一些启发学生思维的好问题, 但由于教师急于得到答案,没有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结果还是没有发挥出该问题应有的价值。在整堂课学生跟着问题跑,没有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思维和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经过精心预设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不能只针对一部分学生,而应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达到共同提高。有的教师在提问前,没有预计该层次的问题是哪些学生能独立思考回答出来,哪些学生需要进一步引导才有能力回答;当问题抛出后,也没有及时观察不同学生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或只让举手的学生回答,或故意让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回答,久而久之,那些长期没有机会展示自我、不被关注的旁观者们, 对教师和学习毫无兴趣。
教师不仅要善于技巧的问,还要善于倾听,给回答者被关注的尊重,并能够及时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得到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同时,感受到师生交流的愉悦和谐。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将自已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走来走去,目光游离,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提示,只是简单公布正确答案就草草结束,结果导致回答问题的学生没有从教师那里得到积极的情感与知识的反馈,学习的积极性不升反降。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教学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策略来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实现有效提问。
提问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问题必须指向明确,如果模棱两可,往往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出现启而不发、答非所问的现象。
例如: “光合作用”教学过程中,如果笼统的提问:“光合作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学生能答出光和叶绿体,但无法深化思考,精准的回答。而如果提问:“光合作用为什么能够在叶绿体中进行,叶绿体有哪些结构和成分适合光反应和暗反应?”。这样问题的指向就更加明确了,学生会深入研究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力求找到其与光合作用的对接点。
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智力水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层次不同的问题,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分享知识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二”教学时,学生已经有了分离定律的知识,对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时,提问“每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与隐性性状分别是什么? 子二代中每一对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每一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综合起来考虑,子二代中性状分离比是多少?为什么会出现性状的重新组合?”如此以来,能力一般的学生经过回忆已学的知识和对本实验的分析可准确回答前几个问题,能力较高的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和针对本实验的深入分析,对后几问题作答。在师生通过问题的交流过程中进入本课的教学并完成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课堂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1]过于浅白,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失去了课堂提问的价值;过于深奥,学生不知所云,回答不了,不仅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如此可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什么沉淀物中会有少量的放射性? 用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什么上清液中会有少量的放射性?这两个问题不是太深奥,又不是太浅显,需要学生仔细分析实验过程中每一步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可能性,深入思考与讨论才可准确回答,通过这两个问题可更加深化学生对本实验的理解。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课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大单元、多章节中去联想,经过思考才能将知识整理出来的问题,或者教材只提供了资料而没有展示结论的问题。例如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就会在学生认识中引起由已知到未知、理论到实践、低层次到高层次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启发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积极性。
例如:在分别学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时,提问学生:“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的细胞呼吸概念、场所、过程和意义等内容与刚刚学到的光合作用各方面进行比较,找到两者的异同之处及其联系,通过自
主思考与讨论,理顺了总光合速率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为今后的实际问题分析奠定了良好的知识体系。
课堂提问既要有思考的价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问题一出,学生乐于回答,然后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能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以加酶洗衣粉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什么加酶洗衣粉在温水中使用效果较好?为什么用来洗涤血渍、奶渍、油渍效果较好?为什么不适合用来洗涤羊毛、丝织品的衣料?”这几个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乐于回答,但是需要带着问题对酶的特性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后才能准确回答,以趣味性的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以有效提问的策略为基本要求,课前充分预设,课堂上巧妙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价值,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加速有效教学生成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1]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M].重庆:西 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