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12)
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主要是在高校新生入学初开展,目的是通过介绍大学学习生活特点、校情校史、学纪学风、专业发展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促进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有效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多年应试教育造成的素质缺陷,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开端,有利于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操作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全过程都是基于此目标进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也是如此。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不同。较之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较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要求更高。具体表现在,高职教育在师资配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与其他层次教育不同的特点。首先在师资配备上,教师队伍包括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等呈多层次性结构。其次在人才培养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尤其是职业道德方面,高职学生就业大部分面向基层,这就要求学生有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适应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大学生具有所有高校大学生的共性,更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源结构多元化。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来自普通高中这个层次外,还来自职业高中、中等专科学校等其它层次。普通高中毕业生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知识面较广,思想也比较单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但是对社会和行业缺乏了解,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中、中专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学习目的明确,但文化知识薄弱。其次,这种多元化的生源必然造成学生在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层次化。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觉悟相对较高,职中和中专毕业生则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再次,高职学生自我定位偏低。受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的影响,相当部分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出现偏差,把读高职看成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从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高职学生呈现的这些特点,势必要求高职院校在对不同群体进行入学适应教育时要有针对性。只有对教育对象有科学的认识才能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使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在教育内容上有着鲜明的职业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尤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企业发展趋势,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融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帮助学生树立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托,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强调职业理念、职业能力、职业操守等在学习和就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第四,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具体内容中系统开展包括专业介绍、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角色定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教育、日常安全教育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责任意识等。
近年来,高职院校受生源紧张的影响,加大了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投入以防止学生流失,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但整体教育模式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效果不彰。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目标和内容格式化。一些高职院校对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采用的是全校统一的模式,没有对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目标分析,教育同学生的实际结合的不够紧密。第二,教育手段和方法呆板化。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缺少实践环节的教育,教育方式方法乏善可陈,难以促进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性和情感认同。第三,教育过程程序化。高职院校多利用新生报到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入学适应教育,时间紧凑,内容繁多,整个教育过程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每年进行程序化运作,缺乏新意,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地发挥。
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面临着国际国内诸多负责环境的严峻挑战。国际方面,网络时代信息发达,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对青年学生的宣传和影响,一些不良思潮对思想尚未成熟的高职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国内方面主要表现在社会、家庭、学校上。首先是社会环境,当前社会处于深化全面改革时期,社会上出现重物质利益轻精神力量、重个人主义轻集体主义的负面思想,弱化了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2]其次是家庭环境,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90后,甚至是95后,大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家人的过度保护,自我意识很强,缺乏合作精神。不少学生曾经是留守儿童,长期亲情缺位,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再者是学校环境,高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软硬件配套无法跟上,加之部分院校办学理念错位,使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存在过高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导致有些教育环节与学生脱节,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也有这个症结。高职院校确定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内容、形式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由上而下制定的,没有对当年新生情况作深入的调研,无法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贯彻的思想价值观念一直是宣传社会至上,忽视了个人的重要性。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教育理念显得格格不入。因而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入学适应教育能真正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模式陈旧和管理方法生硬等问题,使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面临严峻的实践挑战。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首先是教育内容,传统的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主要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显性教育,没有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因而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抓住学生内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其次是教育手段,在当前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中没有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再次是教育方法,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教育缺位。管理方法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没有形成合力。高职院校习惯于把与学生有关的工作都归于学生处,将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交给以辅导员为主的学生工作者来完成,忽视了专职教师、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的作用。实际上,专职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对新生进行专业的讲解和介绍,比其他人员的说教更有说服力。[3]而管理部门和服务部门在工作中如果以服务学生、方便学生为宗旨,则能大大提高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的实效性。
面对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面临的种种挑战,高职院校应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确立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和爱。其次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育人理念。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面向社会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受到市场的欢迎,因而高职教育全过程都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高职院校应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将市场对人才的综合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专业技能等告知学生,从而给学生指明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再次要树立以激发内驱力为宗旨的教育理念。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内容繁多,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无法消化掌握,因而要积极转变观念,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通过多元的教育模式和灵活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成才的内在潜能,并形成持久的学习内驱动力。
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开学一周内学生口的工作,而应当探索时间、主体、空间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时间上,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应该贯穿学生入学后一年时间内的整个教育过程,并随着学生入学时间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学习、生活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目标,使学生能从入学适应教育中持续受益。在教育的主体上,将全校教职工都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范畴,并进行合理分工协作,既有管理部门宏观上的制度引导,又有微观的教学和服务工作,通过通力协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教育环节的有序运行,形成教学、管理、服务合力育人模式。在教育空间上,不仅有传统的校内课堂教育,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育,并且重点探索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教育新模式。学生在行业企业中接受入学适应教育,不仅能使其对所学专业有更直观更立体的了解,还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可以引入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第一,正负结合法。在教育中主要从正面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调动其内在积极因素使之外化为主动的行为,并不断进行强化,进而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最终达到内外统一。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负面思想观念和心理情绪,采用疏通的方式,与学生共情共勉,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合理宣泄,然后教育工作者用相关知识进行专业剖析和梳理,将学生思想和心理引导至正确的方向。第二,情感体验法。教育者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师生互动、趣味游戏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形成互信,增强学生个体的归宿感和班级凝聚力。第三,社会实践法。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了解专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构建长效的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机制,首先要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可附上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相关资料,帮助家长了解高职教育特点和专业特色。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或以其它方式建立畅通的家校联系机制,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发挥独特的职业特色,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氛围,在新生入校时利用团学组织、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吸纳新生加入,使新生迅速融入校园生活,并在活动中接受隐性教育。最后,构建长效入学教育机制还必须建章立制,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在学院层面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各部门在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问责制度,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长效性、常态化的新生入学适应教育机制。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08.
[2]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冯开甫.大学新生教育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