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2014-08-15 00:51赵才辉
语文天地 2014年5期
关键词:流利重音范读

赵才辉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也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实践的指导,让学生爱朗读,养成坚持朗读的良好习惯。

一、朗读能促进初中生成长和发展

1.朗读有利于培养语感

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朗读形成的。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初中生通过朗读,能充分感知文章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精彩的修辞。在朗读中品味句子的语调、语气,掌握停顿和轻重音等节奏的变化,不断提高汉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语感。借助朗读时的反复揣摩、感悟、想象等,能加速语感的形成。

2.朗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情感是行文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大凡流传千古的文章,无不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文学评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我们可以读出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出来,唤起人们的想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反复朗读,就能不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如,学习《白杨礼赞》时,通过“练读”、“悟读”、“品读”可以品析白杨树的景象之美、形神之美、象征之美,感悟文章的句式美、用词美、语段层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3.朗读有助于发展初中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自古以来,读书都强调口诵心惟。朗读是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能不断提高认识能力。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加学生的积累,提高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教会初中生朗读的方法

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正确朗读

朗读最重要的是正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读准重音、速度和语调。对于同一句话,朗读得不同,其表达的意义就不一样。比如,朗读“他明天来”,如果用降调,表陈述;如果用高调,表祈使;如果用升调,表疑问。朗读“我请你跳舞”这句,如果重音落在“我”上,是说明请你跳舞的不是别人,而是“我”;如果重音落在“请”上,表明我的诚恳的态度是“请”;如果重音落在“你”上,表明我请的不是别人,而是“你”;如果重音落在“跳舞”上,表明我请你是“跳舞”,而不是“唱歌”、“喝茶”之类的活动。

2.流利朗读

流利地朗读,是指朗读时自然连贯、流畅清晰、不破句、不结巴、不颠倒、不重复,字字顺心,句句上口。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采取反复朗读的方法,以达到流利朗读的效果。通过齐读、领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想象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避免单一朗读形式的沉闷。变换朗读方式能有效吸引初中生朗读的注意力,使流利的朗读水到渠成。倘若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仍然存在流利朗读的障碍,则需要教师进行范读,并对怎样朗读效果更好提出建议。

如,朗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先领读两遍,然后由教师读每联上句,学生对下句。如教师读:“故人具鸡黍”学生就对:“邀我至田家”。再师生互换,由学生读上句,教师对每联下句。最后交由同桌间进行上下对句互换朗读。

3.有感情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几乎成了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朗读前,要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家写作意图,体味作家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然后亲近文中的人物,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出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我之口。初中语文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学生朗读的文章,让学生朗读。初中生对文章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不可强求统一。只要是学生的真情流露,学生自己觉得读起来很美,很舒服就可以了。

4.掌握朗读技巧

精选一些文章,从朗读速度的快慢、朗读的停连、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切实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朗读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研究作品、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把握作品的基调,在具体语句的关系、字句的结合、情感的变化等地方,写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还要整体把握,多次试读,注重挖掘文字后面更深一层的含义,使朗读富有深度。

三、提高初中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声音更真切,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也会随着精彩范读作为一种信息,即时直接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教师用心动情地范读,会感动学生,使他们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教师精彩的范读本身就是对学生语感培养、训练的一种好方法;教师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个性化、创意性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范读可以打动学生,以情激情,在学习课文时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

教师范读与播放录音或录像相结合,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

2.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等安排每节语文课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从而达到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3.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朗读

朗读时,学生会从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经验,对文章中的人和事进行再创造。教学中,可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较,提高朗读水平。适当地搞些朗读比赛,让学生反复揣摩、思考,努力提高朗读能力。

初中生有极强的好胜心,学生朗读过后,老师要作精彩点评。点评要恰如其分,也要妙语生花。如“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等等。对于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要婉转指出,让他们有改进的方向。对朗读进行适度的互评和自评,组织学生对朗读的情况进行讨论,扬长补短,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流利重音范读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单词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