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旅游的“井喷”现象

2014-08-15 00:44:15姜丽丽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井喷带薪休假黄金周

姜丽丽

(扬州市职业大学 旅游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2013年的“十一”“黄金周”最大的特点就是“堵”,不管是否出游,人们听到、看到、谈到的都是“堵”。景区景点人满为患,为了去看风景,结果成了纯粹的看人;高速公路不但速度不高,反而成了一个个大型的停车场;游客住宿、用餐解决不了,只能饿着或露宿街头。中国旅游的“井喷”现象因为这个黄金周,再次被各方关注。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出现在黄金周,在其他时段我国部分景区也经常出现“井喷”现象。

一、我国旅游“井喷”时段分析

我国旅游的“井喷”现象一般都是在某些特殊的时段发生的,这些时段大多是国民普遍有闲暇时间或旅游资源品质比较好的时间段。

(一)法定假日

我国在春节和国庆节法定假日为三天,加上前后两个周末形成了两个七天长假,这样的长假被人们称为“黄金周”。由于习俗及传统观念的原因,多数人春节长假选择在家团圆。而国庆节的七天长假,很多人选择外出旅游。由于是难得的长假,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中长途旅游。其他几个法定假日为一天,加上一个周末共有三天的时间。这些假日时间相对较短,多数人选择中短途旅游。

(二)周末

虽然周末的时间比较短,旅游的人数也远不及黄金周,但是在一些著名的景区景点还是有人满为患的情况出现。在没有意外情况或突发事故的前提下,游客乘坐缆车或观光车需要等待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游览时也是人头攒动,举步维艰。

(三)七、八月份

由于地理条件及气候因素,我国大部分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在七、八月份时可看性最佳,此时间段天气情况比较适合旅游,而且正值暑期,学生普遍放假,有时间外出旅游,所以一些旅游景区也会出现井喷现象。

(四)某些特殊时期

在某些特殊时期国内旅游也曾呈现井喷态势。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很多展馆参观用不了半个小时,但却要排队两三个小时。因为排队时间太长,甚至有人因身体不适而晕倒。2013年“十一”前的一段时间,我国出境游也呈现出井喷态势,特别是东南亚游。

二、“井喷”现象对旅游业的影响

这种“井喷”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推动了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了迎接大批量的游客,旅游接待部门必须做好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其次,提高了旅游业的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大量游客的到来必定带来可观的消费,增加了旅游业的收入。众多的需求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也就需要更多的旅游业从业者。再次,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势必要遵循市场规律,旅游业也不例外。数量庞大的需求可以刺激旅游业的投入,加快相关建设的步伐,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这也必然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旅游地经济建设和发展。

但是,这种“井喷”现象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旅游需求是弹性的需求,当人们的旅游需求得到满足后,一般一段时间后才会再次有外出旅游的需要。我国旅游的“井喷”现象显然是民众的旅游需求在同一时段“爆发”,而在短期内这些人可能将不再有旅游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旅游业的淡旺季差异,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其次,“井喷”现象发生时大量的游客同时出游,致使旅游产品质量下降,游客的旅游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满意度大大降低,这必将影响旅游者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消费信心。第三,对旅游景区来说,当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其最高承载量时,必将对旅游资源及相关设施造成破坏,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

三、原因分析

我国旅游业之所以出现“井喷”现象有其特定的原因,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国民的生活水平及消费情况相关,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出游绝对人数多

我国目前人口总数有13亿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纵观世界各国的人口总数,能够上亿的寥寥无几,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比我国某些省份全省的人口总数还要少。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我国旅游需求整体数量是巨大的,即使13亿人中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在同一时间出游,绝对人数也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在我国国民假期相对集中的时间段,不管是著名、成熟的景点,还是城市周围相对处于温点的景点都聚集了大批量的游客。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注重追求生活质量

恩格尔系数表明,“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上升,国民的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大家已经不用再为衣食担忧。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表现在吃穿上,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追求生活质量。旅游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所以,从普通的工薪阶层到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到旅游大军中来。

(三)国民普遍假期相对较少,而且过于集中

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享受带薪休年假。”现实情况是这项规定并没有很好地执行,《劳动法》实施以来具体办法一直没有出台。所以多数人并没有享受到带薪休假,大部分人只有在法定假日才能够休息,少部分人甚至连法定假日也很难休息。这种情况使得绝大部分国人都在同一时间段有相对较长的闲暇时间,从而形成了庞大的旅游大军。

(四)国人普遍旅游“经验”相对较少,对休闲质量要求不高

这里所说的旅游“经验”相对较少并不是说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旅游活动,而是大部分人只是参加了旅游的初级形式——观光旅游。旅游时仅限于走马观花地看风景,只求来过、看过、拍过照,对休闲质量要求不高。其他种类的旅游活动虽然也有,但数量不多。另外,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跟团旅游的形式。跟团旅游是比较经济实惠的,其他方面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它为大众旅游的到来提供了条件。但这种形式的旅游大部分是一味地追求速度,忙碌于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客观上也造成了“拥堵”。

我国旅游除了在时间上存在“井喷”现象,在空间上也存在此现象。某些知名度高、比较成熟的旅游景点在非节假日的时段也存在“井喷”现象,比如在周末还有7、8月份。以上两种情况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休闲质量的低要求,只求看风景的“量”,很少考虑旅游的“质”,这些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目的地的拥堵。

(五)部分景区唯利是图,接待人数无上限

之所以出现旅游景点游客“井喷”的现象,景区管理方也难辞其咎。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某些景区管理方无视游客承载量,只顾着收钱,根本不考虑过多的接待量对景区的破坏,而游客的游览质量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结果放眼望去人山人海,几乎走不动、挪不动,置身其中成了一种折磨,根本没有办法游览。当大批的游客退去,才发现基础设施遭到了破坏,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理。更可悲的是,宝贵的旅游资源也遭到破坏,想要修复将复出巨大的代价或根本无法修复。

除了景区外,部分旅行社也为井喷现象做了很大“贡献”。部分旅行社只看到了游客带来的经济利益,没有提前充分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当因目的地游客太多而根本无法游览时,只能推脱为“不可抗力”。有的旅行社甚至在住宿、交通方面还尚未安排好的前提下,就贸然带着游客来到目的地,结果不得不露宿街头或者根本就不能成行。

(六)其他因素

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其接待人数并不是历史最高。以往都未发生过如此严重的滞留事件,景区的管理存在问题是重要的原因。另外,国人的从众心理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之一。人们通常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旅游,希望到大家都熟悉的旅游景点去游览。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心理,又都在同一时间有足够的闲暇时间,造成拥堵是必然的。此外,一些突发情况也可能造成目的地或景区游客的拥堵。比如因为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放行,很多人选择自驾车出游;某些地方举办特殊的节庆活动或因特殊的事件也可能造成游客的大量涌来。这些因素虽然是个别现象,有着偶然性,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怎么样才能保证旅游业的秩序和服务质量,让游客享受到快乐、高质量的休闲活动。

四、应对策略

(一)践行带薪休假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休息权

学界有关带薪休假的讨论由来已久,从黄金周伊始出现游客井喷现象时,就已经有学者呼吁实行带薪休假。我国于2008年1月1日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但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实行带薪休假制度是解决游客“井喷”现象最根本的办法,否则这一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带薪休假前提下,人们可以自主选择休息时间,可以安排在比较适合的时间外出旅游,这样即不耽误工作,也不会影响收入。如果可以自主选择,多数人都会避开拥挤高峰期,保证自己的游览质量。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全面实行带薪休假、切实践行带薪休假制度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公民的休息权利,也需要相关单位和组织予以积极配合,为员工创造带薪休假的条件;政府机关也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好监督工作。

(二)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国民素质及生活质量,丰富国民休闲方式

要解决旅游“井喷”现象需要在国民生活质量上多做文章,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但我国居民所处的“初级”旅游形式,恰恰也说明了国民的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生活质量提高了,国民才会有更多的休闲方式,而不是只有逛街、吃饭、旅游这几样。

“井喷”现象的改变也需要国民素质的提高。这里所说的素质不仅仅指“文明旅游”,更侧重于文化修养、自身素养及知识水平的提高。国民只有在这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广阔的视野,才能在旅游决策时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也更加注重旅游的品质。

(三)引导国民树立正确的旅游观,提升旅游品质

我国居民对旅游品质要求不高,造成了人们明知道人满为患,但还是趋之若鹜。要让民众树立正确的旅游观,需要多管齐下。旅游者自身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正确判断外界环境;旅游企业应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积极引导,提高游客的决策力和品位;政府机关应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建立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只有这样游客才能树立正确的旅游观,注重自己的旅游品质。

(四)及时进行旅游信息的统计和预报,控制合理客流量

在我国现有国情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国人旅游的现状。客观上存在大量的潜在游客对我国旅游业来说并不是坏事,只要把人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即可。这样既发展了旅游业、增加了旅游收入,也满足了人们外出旅游的愿望。需要旅游目的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旅游企业做好旅游信息的统计和预报工作,及时发出旅游预警,疏导过分拥堵的客流。我国已有部分旅游目的地建立了旅游信息统计和预警系统,当预测到客流可能会爆棚时就会及时发出预警,让游客提前知晓目的地的情况,以便做出合理安排。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世博会的做法。在世博会期间,游客拥堵现象非常严重,参观某些场馆甚至要排五六个小时的队。主办方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实时地根据园区内游客的数量以手机短信和电子显示屏的方式提醒游客哪些场馆参观者少、排队时间短或无需排队,建议游客先到人少的场馆参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堵现象,也让游客避免了在排队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另外,旅游景区还需合理控制游览人数。出于保护旅游资源、保证游客游览质量的考虑,景区必须控制合理的游览人数。每个景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状况确定出最多可容纳多少游客同时游览,一旦游览人数超过最高限额,必须进行控制。

(五)旅游者保持理性,出游前做好功课

旅游者在出游前应保持理性,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是跟团旅游,应在决策前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预测目的地的情况,尽量避免在节假日去经常发生拥堵的景区和目的地。旅行社作为旅游服务的专业机构,对这方面情况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旅游者在决策前应该向旅行社咨询相关情况,并听取其意见。如果游客是自助旅游,也要提前做好功课,尽量避开拥堵的地方,选择一些相对冷门但又具备可看性的景点。还应提前预订酒店和机票、车票等,以免造成滞留。

[1]廖凯.黄金周休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9,(10):12 -18.

[2]陈岩峰.黄金周给旅游景区带来了什么[J].经济导刊,2007,(10):90 -91.

[3]袁元.带薪休假是否比“黄金周”便利[J].瞭望新周刊,2002,(21):42 -43.

[4]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假期[J].旅游学刊,2002,(04):51-55.

[5]张泊.旅游热不能依凭“黄金周”——带薪休假制亟待强制执行[J].上海经济,2012,(11):60 -61.

[6]刘思敏.黄金周能否被替代[J].旅游学刊,2008,(06):6-7.

[7]王伟红.新休假制度对我国居民出游行为的影响及旅游业应对策略[J].旅游科学,2009,(06):62 -68.

(责任编辑 梅焕钧)

猜你喜欢
井喷带薪休假黄金周
“黄金周”,复活
金桥(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26
携手
普京:俄带薪休假延至月底
环球时报(2020-04-03)2020-04-03 05:13:40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56
井喷事故救援医学应急联动机制的构建研究
宠物带薪休假日
知识窗(2016年8期)2016-05-14 09:08:26
带薪休假,如何从口惠到实至
民生周刊(2015年16期)2015-09-10 07:22:44
别让带薪休假成为“纸上福利”
时代风采(2015年16期)2015-09-09 20:53:41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13
小卫星井喷为哪般
太空探索(2014年6期)2014-07-10 1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