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2014-08-15 00:5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业学困生评价

文 郭 梁

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到今天,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组织形式。新课程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笔者非常认同这一点。但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笔者感受比较深的是:很多时候对合作学习,教师看重的是培养绝大多数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的习惯和能力,而忽略了对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注。

作为一名分管业务的副校长,笔者走进课堂的时候发现: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和各种感官虽然和其他学生没有大的区别,但他们在学习效果上明显不如他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往往因顾及他们在小组中参与学习的程度、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遇到问题容易盲从等问题,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避开对他们的关注。这不是个别现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都能够直面并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的课改就不光能满足学困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还能充分还他们以自尊,让他们走上与其他学生同步发展的道路。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思考,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小组合作的角色划分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课堂教学改革的载体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它在形式上可以根除教师“一言堂”现象,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把学习自主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创设了条件。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教学方式有了根本性的变革,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让这一优势惠及每一个学困生,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之初,一定不要忽视或看轻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教育应该也必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在探讨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这个问题上,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得出了这样的共识:成员之间的能力有一定差别的小组,在开展内部讨论时更容易引发多边互动;如果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大致相当,内部讨论往往很难充分开展起来;小组内男女生比例很不协调,很多时候会影响互动质量。

但不可忽视的是,相当数量的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对学困生问题处理欠妥,主要体现在缺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研究分析,甚至不愿从内心深处真正把他们当做小组合作的主体成员之一,只是简单地把他们以充数的形式安排到小组中,心理上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无意歧视的成分。

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可能遇到学困生的一些问题,比如在小组讨论中合不上大多数学生的节拍,在小组互动中参与度不高,很少能进入重点问题的讨论交流等。

其实,产生这个问题的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如果教师在组建小组时能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自主预习、探究、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从他们的学情出发,给他们安排相应的角色,建立起组内的“一帮一”对子,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简单地说,在小组运行机制中,教师可以指导小组长为学困生选定适合他们的角色,如统计员、通报员等,并给他们创造角色转换的机会,让他们不但有事可做,还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在一次次的表现中得到肯定和鼓励,逐步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笔者听过一节数学课,内容是“统计”,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让每名学生在组内抛3次硬币,并记录硬币落下后正反面的次数。教师要求组内的每名学生不仅都要完成抛3次的任务,还要在其他学生抛完后报出结果、做好记录,大家交替完成活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每名学生都承担着任务,大家平等地参与,积极性都很高,根本看不出哪位学生是学困生。还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分数”的时候,课前准备了水果和刀具,设计了让每名学生按要求切水果的环节。教师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反复切水果,使学生对1/2,1/4,1/8理解记忆得又快又牢固,整个学习过程气氛始终十分活跃。

二、指导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个性各不相同,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的时候,首先要从有利于合作、便于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出发;其次还要让学业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小组内部合作交流,解决学习过程中各自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一种动态的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大多数教师建立合作学习小组采取的办法是,根据学生总体学业水平在全班的大致位次,按照小组间实力均衡的原则进行人员配置,并给每个成员确定1,2,3等编号,各组间对应号的学生总体学业实力相当即可,且这样的小组划定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至少一月,要么是一学期)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给组长和小组内不同编号的学生提出要求或下达任务,然后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对应的考核。这样做虽然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还欠科学、合理。因为把学困生放在这样的小组内参与互动和考评,他们的编号往往是尾号,和其他成员之间不是真正的平等关系,总体学业水平高、基础相对扎实、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势必会成为小组的核心,对小组互动形成“主宰”;而学困生在这样的机制下很容易形成对强势学生的依赖,不得不充当绿叶去陪衬别人,久而久之就成了小组的“附庸”。

笔者以为,要把对学生的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结合起来,应该推行动态的小组合作形式和考核机制。例如,可以按照学科学业情况组建小组,因为每个学生总有相对的强势学科,他的总体学业水平位次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科的位次,也许他在某一门或几门学科的水平并非处在尾号的位置上;还可以按照兴趣、能力组建小组,有着共同爱好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激发更多的能量;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意愿随时进行调整,这样更人性化,更能体现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更有益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评价机制要适度向学困生倾斜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教师,一定要把提高素质“一个都不能少”当做自己的使命。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评价机制,对学困生的评价不光要进行与其他学生间的纵向的比较性评价,还要对他们进行基础性评价,依据日常考核建立让学困生周、月升级办法,让他们心中永远不失去跳起来就能够着桃子的希望和激情。此外,在评价制度中,要用适当捆绑的评价办法,让其他学生承担起帮助学困生进步的责任和义务,用考核计分的办法让他们同时享受到帮助学困生的自豪感、成就感;把每个学生的发展与小组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奖励加分等办法激励小组成员主动地为有效开展“一帮一”活动进行探索,使学困生在小组内得到更多的帮扶,给他们在小组中开辟动态发展的空间。

四、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格局,课堂形式变“教”为“学”,这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人的发展需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课改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切实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才可以无愧于时代交给我们的使命。

猜你喜欢
学业学困生评价
艰苦的学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