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46-01
“音乐鉴赏”作为中专音乐新课程的规定性、基础性板块,占据了课程三分之二的内容。因此,如何在中专音乐鉴赏教学中,根据中专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遵循音乐教学的自身规律,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体现中专音乐课程的“人文精神”,是中专音乐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教学实践课题。
一、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鉴赏课是中专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是促进中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中专音乐鉴赏课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该鲜明地体现和贯穿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与形式中,突出教学作为师生共同体验、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载体作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当前,中专音乐鉴赏课更应当紧密围绕中专生的音乐需求,关注音乐学习方式的变革,处理好审美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使音乐鉴赏课更好地发挥课堂这一“阵地”,以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重视鉴赏语境的多元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美术、舞蹈是音乐鉴赏教学中最容易融合的科目。尤其是语文,文学与音乐本就密不可分,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甚至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外国许多著名的标题音乐,其灵感常来源于文学戏剧。美术、舞蹈作为音乐的姊妹艺术,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如绘画常是音乐的灵感来源,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往往是以音乐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往往通过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这些密不可分的联系,是音乐鉴赏实施“学科综合”教学的基础。教师重视多元化的鉴赏语境,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进行“学科综合”,发挥学科相互间融合、补充的作用,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让授课过程充满人文性,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理解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表现形式,让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创造性“想象”的教学方法
(一)创造性地运用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整体感受法:通过音乐的高低、快慢、节奏、力度、强弱等要素,总体去感受音乐是怎佯开始的,如有几个主题音调,音乐的总体布局,各段之间的关系等等,感受到作品朦胧的美;进入角色法:把听者自身与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相统一,把自己融到作品的主题中去体验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和情境;直观形象法:鉴赏配有画片、音乐和解说的录像作品;听画结合法:音乐作品能表现色彩,使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在脑中勾画出缤纷的画面,融音乐与画面为一体。
(二)让学生自由想象。想象本身是一种创造性心理活动,而创造性想象是在帮助学生明晰思维,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进行模糊性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融进作品中,不受任何对作品的讲解和解释的影响,是灵活和随机的、“亦此亦彼”的不确定理解和多义性认识。由于音乐本身是一种形式,而音乐是无形的,人类的感情和感受也有不确定性,所以应该允许学生进行模糊思维,自由想象,从而在进行再创造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并获得一定的审美享受。
(三)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传承人文情怀。乡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与人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为它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传承。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开发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把乡土音乐作为重要的音乐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自己生长环境下的民间音乐,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从乡土音乐中体会自己本土的文化,健全学生的人格。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乡土音乐作品都适合用作教学资源。所以,在选择乡土音乐作品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注意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教育性。选择的音乐作品要能鲜明表现地方风俗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才能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二是发展性。选择的音乐作品要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必须把人文精神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于音乐鉴赏课来说,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