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情境下会计舞弊的成因与防范对策探讨

2014-08-08 16:48王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摘要:企业会计信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信息化情境下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在《会计法》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不少单位及工作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律责任与职业道德方面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在处理会计事务过程中出现会计舞弊行为,会计舞弊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的发展。探讨中国信息化情境下会计舞弊的成因与防范策略必要而迫切。

关键词:信息化情境;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139-05

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被称为会计舞弊。会计舞弊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正常的发展,会计舞弊行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严重影响公司决策者的正确决策,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从大的方面说,会计舞弊还有可能影响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而制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市场失效,影响市场的良性运行。

一、会计舞弊行为的主要表现

会计舞弊在会计实务中很多种形式,主要体现为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等。

(一)虚增资产

1.虚增流动资产

主要表现为对坏账准备的提取,或者直接对难以收取的应收账款不进行处理,使得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有些公司甚至在账面上记录虚假的应收账款,提高公司的销售营业额,或者对销售过程中客户的销货退回不进行任何登记。

此外,有些公司通过对存货的错误计价或虚列存货,隐瞒存货减少等方式虚增公司资产。或通过虚开凭证入存货账,人为加大存货成本,或者期末少结转存货成本,以此虚增存货账面价值。或应收账款少计提或者不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变现价值虚增。

2.虚增固定资产

把不属于固定资产购入或建造时发生的成本费用列入其中,将收益性支出列为成本性支出,对利息资本化处理不当,人为加大固定资产入账金额;在免税期少计提折旧,免税期过后调整账务补提折旧,使固定资产净值在免税期人为加大。

(二)虚增利润

1.虚假增加收入

公司虚假增加收入的惯用做法是伪造合同。为了完成公司制定的年度目标,通过伪造合同、虚构业绩等形式增加公司收入以骗取利益相关者的信赖的例子比较常见。虚增收入常见的具体做法有:(1)年底虚构销售合同,到次年初转回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2)与关联方或其他公司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伪造出库单和运输凭证,然后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因此年度报告上的销售收入大大增加;在财务报告公布以后,双方再寻找某些理由“虚假退货”,重回上一年所确认的销售收入以及利润。这种做法一般在签订合同时会签一份附属协议,对“退货”的事宜进行说明,但是审计人员和其他外部人员能够看到的只是购销合同。

2.虚假减少成本和费用

这些企业通常运用成本收入比来结转成本抑或推迟结转,将费用递延到下期或下几期,以降低成本或费用。例如一些公司将税收成本计入到产成品成本之中,待下一会计年度产成品销售出去时再结转成本,因此降低了本期的成本。还有的企业将本该计入当期损益的行政费用计入到期间费用之中,将期间费用分摊到以后会计年度,因此降低了当期费用。

另外,私营公司通常做法是将进项增值税大于销项增值税,以达到不交或少交增值税的目的。

(三)隐瞒信息

1.披露虚假信息

当前,信息披露存在虚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许多公司为了能够上市,采取各种违法或违规手段披露虚假的信息。公司管理层通过与一些中介机构勾结,暗中操纵公司利润以抬高二级市场上股票的价格,达到配股资格或增加股价的目的,并与关联方公司联合虚构财务报告,以获取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误导投资,同时骗取公众的信任。

2.披露重大信息时违反规定

随着近几年市场监管力度的逐步增强,公司违反规定披露重大相关信息的情况越来越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仍然有小部分公司违反规定,在披露公司重大信息时做手脚,注重详细描述非重要事项,而对重大事项却轻描淡写,甚至蓄意隐藏,如不披露或者简单披露重大诉讼案件、关联方交易、兼并、抵押等重大事项。一旦重大事项恶化,这种行为很可能危及公司的持续经营,因此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当前,根据已有的研究,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存在的常见问题有:(1)披露虚假信息;(2)披露不充分信息;(3)信息披露不及时;(4)信息披露有违公平;(5)披露信息不对称;(6)信息披露与国际惯例不一致。

(四)其他舞弊手段

1.操纵子公司或虚拟公司

通过操纵子公司或者虚拟公司来操纵利润、调控资本的做法相对常见。为人所熟知的应该是美国安然公司事件。所不为人知的虚拟公司肯定还有很多,这些不易被发现的公司肯定由某些资深资本家操纵着。那么虚拟公司具体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能够虚构交易和事项;(2)使关联方交易正常化;(3)有利于资本的运作;(4)有利于资金的转移;(5)方便操纵资本市场;(6)重组各项资产。熟练自如地操纵虚拟公司,不但可以避开监管部门的监督,还可以降低甚至解除违规的风险,而不引起外界的注意。

2.利用内部控制管理缺陷

如同其他形式的公司一样,上市公司也存在着“小金库”问题。具体来说,公司一般通过以下方法运作“小金库”:(1)不将获得的现金折扣计入账中;(2)不将或少将投资收益等灵活收入计入账中;(3)运用虚假的开发费用、广告费用等抵账;(4)虚假报账,挪用公司资金。“小金库”对公司的经营能力影响较低,但是会使披露的信息失真,危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二、信息化情景下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

企业或单位舞弊的根源在于利益的驱动,包括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两个方面。经济利益是其进行舞弊的首要原因,因为任何经济实体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舞弊收益远远大于舞弊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或单位为了生存和提高竞争力而粉饰会计报表、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就有了其内在动力。其次,政治利益也是企业或单位舞弊的重要原因。企业或单位要提升自身无形价值,创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另外,有些领导为了自己能在政治生涯上风光无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搞一点“营业外收入”,也会笔下生花,玩弄数字游戏,从而虚报收入和利润,以经济利益作铺垫,为了自身的政治前景而让会计报表“打折”,由此也就造成了会计舞弊。

(二)舞弊成本低廉

目前,会计舞弊已成为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这与中国对会计舞弊的惩罚力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对于舞弊者而言,舞弊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预期收益。即使被发现,所付出的代价(受到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也是较有限的。例如《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给出“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明示了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威慑力不足。另外,当前中国证券市场上会计造假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往往被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忽略不计。而与造假成本相比,会计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endprint

(三)财务软件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

由于不同企业所使用的会计信息处理软件特征不同,运行环境和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这样就可能导致一些漏洞,有些会计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利用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实施舞弊行为。市场上现有的财务软件种类繁多,开发方式以及软件功能、用法存在很大差异,一些软件往往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致使企业进行网络交易或采用网络处理财务信息时导致会计信息泄露,有些人利用软件漏洞实施会计舞弊行为 。

(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首先是领导层对会计信息化缺少了解,虽然有些高管或多或少知道会计信息化的优势,但对于具体的过程不甚了解,对会计信息化下企业财务方式的具体应做的转变也没有概念,有些领导甚至认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效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也就认为没有必要对此过于关注,因而仍采用以往的财务处理方式,以往的财务处理方式由于运行时间过长,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的会计人员对其存在的漏洞比较熟悉,因此也就有了会计舞弊的能力,“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这样对很容易导致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从而给企业带来重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其次是好多企业没有合理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如没有专机专用制度或严格的授权访问制度,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有可能为行为者提供会计舞弊的条件。三是财务人员岗位的分工不明确,没有设定严谨的授权管理措施。采取会计信息化后,以往的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均被信息化所替代,企业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整,依据软件自身的特征和企业管理的要求,对会计相关人员的岗位和权利重新进行设定,使得责权明确,不然就会留下漏洞,给潜在行为者提供会计舞弊的基础。另外,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相关舞弊者还可能通过越权操作进行账户信息的浏览、篡改,从而给财务信息系统造成隐患。有不少企业并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建立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适应。四是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档案管理有其特殊方式,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新的保密措施和规范。信息备份不及时或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档案相关人员的管理规范等,都会对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隐患,致使会计信息泄露。

(五)财务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和企业内部监管不力

会计信息化发展至今,会计信息传递或获取速度较快,况且会计信息独有的信息传输方式要求相关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而目前一般的财务人员由于往往对会计信息化不甚了解或已经习惯了以往的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对新的财务软件或信息处理方式不愿学习或学习能力较差,有些则是由于在思想上对会计信息化的处理方式的认识不深,有时候对会计软件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由于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还将导致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了解不透,当会计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或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排除,这样就会给其他人实施会计舞弊创造条件,有些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其组织复杂,会计系统庞大,会计信息传输频繁,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并因此存在很多会计监督方面的隐患,这样就很容易对已经出现的舞弊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六)财政、税务机关等业务主管部门对企业监督不力

对于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此并没有规范的管理办法,致使企业现存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致使一些会计舞弊案件频繁发生,究其缘由,则是由于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制定事前预防的相关措施,目前看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对会计信息化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税务机关为例,在会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仅仅只是进行了网上和远程报税,并没有对企业实行远程监管或远程稽查,对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出台有效的管理办法,致使对企业出现的舞弊行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事前预防和警告。

(七)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地区,目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部门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领导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甚至有些单位使用盗版财务软件。部门会计人员也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事实上,实现会计电算化不仅仅是记账技术的革命,而且对于会计学科本身也是一次大的革命,可以使会计人员能从繁忙的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管理、资金分析、资金评测中,进一步深化会计职能。

(八)会计工作内容特点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虽然具有客观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三、信息化情境下预防会计舞弊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传统的防范会计舞弊的方法都是利用会计理论及政策法规来约束相关人员,以防止舞弊的产生。这些手段主要有教育防范、舆论防范、激励防范、法律防范、道德防范等。这些防范手端的一般特征都是以约束、教育为主,使相关人员认识到舞弊的危害以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在思想上保持警惕,将错误的发生减少到最小。这种以道德防范为根本的措施在以往的实践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会计舞弊事项也较以往更为复杂,传统的防范措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将从制度和技术防范两方面加以论述。

(一)信息化情境下会计舞弊的制度性防范

1.提高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

企业决策层应从自身做起,尤其是主管财务的领导,应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对企业会计信息运行效率作用的认识,全面理解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运行带来的改变。另外,财务部门也应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应对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财务部门还应积极通过适当方法,向公司领导层阐述会计信息化给企业财务系统带来的福利,让管理层充分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思路和运行方式,以使得企业在信息化情境下更好地发展。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工作规范》中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针对专业特点,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仅要有严格的授权控制措施,如通过权限的合理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资源严加控制真正做到有效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此外,制定合理有效的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管理等制度对预防企业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很有必要。

总之,要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公司要采取各项措施,使得会计相关人员切实履行《会计法》、《公司会计准则》及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公司会计制度》中的各项规定,提高会计人员和公司高端高度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认真接受股东、社会、政府的监督。

endprint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水平

首先,要定期对公司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提高会计水平的关键是进一步强化会计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方式等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并及时进行考评,促使基层财务人员在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新变化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这一手段,提高财务信息处理效率。

其次,对新引入的会计人员要对从会计信息化水平方面严格把关。不具备会计信息化一般水平的条件的坚决不能吸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对确实不能胜任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应调离会计工作岗位。

最后,应加大对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引进,提高公司内部会计信息化水平,组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平台,通过会计信息化的监控方式尽可能阻止人为的会计舞弊行为。

4.健全日志审计制度

对运行系统的事件类型、用户身份、操作时间、系统参数和状态以及系统敏感资源进行实时监视和记录,并对日志文件定期进行安全监视和记录,并对日志文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由于电子数据的特点,使原有在手工方式下直接修改数据的“痕迹”消失。但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能力,从软件设计理论上分析,可以将任何处理过程都记录下来,从而为审计线索的保留提供了技术基础,列入上级的使用日志。

5.加强外部监督

充分发挥政府、媒体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持续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另外,税务等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公司定期检验,例如税务机关在要求企业远程报税的同时,启动远程稽查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核查,这样不但减少了上门检查的次数,也在不增加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大了核查范围。对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的管理也可以采用定期联网检查的办法,做到及时掌握、及时提醒,防患于未然。

(二)信息化情境下会计舞弊的技术性防范

1.加强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控制

安全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它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安全控制。接触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公司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例如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单独专门供电系统,并且不定期检查电源、接地线的安全等措施,以保证机房环境安全。这些也属于技术性控制范畴。

2.特权管理

由于超级用户具有操作和管理系统全部资源的特权,因为,其特权一旦被盗用,将会给系统造成重大危害。特权管理是指系统由若干个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共同管理系统,使其具有完成其任务的最少特权,并相互制约,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系统使用安全控制是指系统所具有的禁止非法使用和禁止越权使用的控制功能,一般是通过对系统使用人员的密码设置和授权设置以及进入系统的身份验证实现的。

3.加强网络安全控制

信息技术进入会计领域后,产生了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该系统应配置有效的防火墙,严格限制登陆密码的使用范围,加强各用户存取的授权控制,对数据加密传输,确保通讯安全,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或伪造。

(1)加强病毒防范措施。当前,计算机环境下的病毒抵御策略主要分为控制、检测和完备性校验等三种类型。控制是在进行信息系统环境的规划、组织和管理处理时,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设置关于资源访问和信息等方面的等级来实现病毒的防范和处理。检测通常用反病毒软件包来寻找医治的病毒以及操作系统中的漏洞。由于新病毒产生的速度极快,这类工具必须不断升级,否则会很快变得几乎无用。由于基于完整性的系统比基于检测的系统更进一步,它能检测系统中的变化。因此,应该将反病毒软件安装在包括台式计算机在内的所有计算机系统之中;反病毒软件的执行策略应尽量能自动执行;软件版本升级也应定期自动执行。

(2)用户识别技术防范合法用户的攻击者。目前,广泛采用的用户识别技术包括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技术。其中,数字证书是一种采用非对称数字加密并委托可行的第三方证明机构进行的用户身份识别技术。数字签名也是借助于非对称加密技术实施的一种用户身份识别技术。数字签名不仅能使信息的接受者能够证实消息的发送者身份,而且还能够使信息的接受者确认接收到的信息没有被篡改。由于一个经过数字签名的信息文档可以肯定一定是由信息的发送者发出,数字签名也可以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签名一样被用来防止操作抵赖。

(3)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主要是为了抵御网络黑客攻击并允许用户在网络环境下保护自己电脑的安全机制,将多种防火墙技术以不同的数量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搭配使用,可以构造出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江秀群.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防治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12,(24).

[2]付山亮.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5).

[3]陈琪,张虹,夏进华.公司会计人员道德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

[4]张会勤.财务报告舞弊在中介审核阶段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中国外资,2011,(15).

[5]李桂艳,冯浩.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及其治理措施[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

[6]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1,(2).

The Causes and Precaution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Fraud in the Context of Imformation

WANG Fei

(Guangdong Province Vocational School of Maritime Engineering,Guangzhou510320,China)

Abstract:There is an increasing and obvious trend i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enterprise accountancy nowadays.Under this kind of situation,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companies varies in degree.However,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counting Law,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fraud arises due to the lack of awareness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in several companies and staff,especially the accountants.Normal development of many companies is seriously hindered by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accounting fraud.Hence,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ccounting fraud,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strategy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of informatiz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ontext of information;accounting fraud;precautions[责任编辑 陈凤雪]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王飞(1980-),男,湖南耒阳人,讲师,从事财务与投资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舞弊防范对策
雇员揭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激励机制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防范
会计错弊和查账技巧解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对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及对策的思考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