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4-08-08 16:48范文渊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关系到国家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而中国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足:内控风险意识薄弱,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合理等。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137-02

为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国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中国行政事业单位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了更好落实该规范,有必要对中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风险意识薄弱。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与企业单位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特别是“一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够。(2)对财务与会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3)对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意识。

2.内控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凭个人经验或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做事,管理不严谨,随意性较大。还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但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个别规模不大的单位,权责不明确,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赃舞弊等现象造成可乘之机。

3.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的经济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展现了中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趋势,这无疑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4.内部控制方法体系不够合理。许多单位内部财务与会计控制方法体系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不合理兼岗现象较为普遍。基于编制有限、人手紧张等原因,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2)授权审批制度不够科学。许多单位都是长期实行“一把手”审批制度,虽然适应了单位规模较小的特征,但可能影响财务控制的实际效果。(3)流程控制体系很不完善。有些经济事项没有明确的审批控制业务流程;或者流程控制过于简单,仅仅局限在事后审批上,缺乏事前控制的程序;另外,流程控制的先后顺序也不尽合理。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报销流程都是采取“先审批后审核”的程序,执行起来影响财会人员审核把关的效果。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认识

1.加强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自我约束、规范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加大自我约束力度,杜绝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而隐藏的“小金库”、“账外账”等违法现象,及时发掘深层舞弊行为,规范内部财务管理,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合法。

为促进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而且,会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单位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2.内部控制制度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可以保证运作过程中对组织资产状况有客观真实的了解,摸清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规模、来源渠道和投资方向,合理配置国有资产,防止不规范的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投资赚取个人私利等违法现象的发生,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如何用好、管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实现依法理财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单位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

3.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4.提升政府的治理水平,实现发展战略。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和为人民服务水平的重大举措,一套科学完善的政府部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和规避政府风险,提高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改善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部门的职责。

发展战略是对政府部门管理活动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是政府部门职能和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和终极目标。加强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尤其是财务控制制度建设,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坚实的保障体系。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与对策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单位工作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和行为更是关键。首先,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领导进行内部控制知识培训。其次,行政单位应按照权责明确的原则健全单位内部机构的设置及权责分配、完善内部审计机制。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来支持和保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其内部控制自然也有其特殊性。在现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单位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权责清晰,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3.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经过批准的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重要依据。部门预算直接规定了单位的支出方向及规模的大小,因此应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调整、决算编报、绩效评价等内部预算管理工作机制。

4.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要求内控人员对单位内部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这就要求内控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素质,还要具备政策、法制观念及一定的职业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胡革峰,程茜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11).

[2]朱旭.浅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会计师,2012,(2).

[3]王薇.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3).

[4]程娟.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J].会计之友,2012,(31).[责任编辑 陈凤雪]

收稿日期:2014-03-19

作者简介:范文渊(1972-),男,四川西充人,计财股股长,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从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企业会计等研究。

endprint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思考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