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和谐探微

2014-08-08 23:08杨爱玲
求知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调适

杨爱玲

摘 要: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心理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图书馆员在高校中的处境,图书馆工作的特点,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压力,影响着馆员的心理和谐。提高馆员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开展积极的文化生活,营造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可促进馆员的心理和谐。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心理和谐;调适

心理和谐是反映心理内外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内部要素之间、人事之间、人际之间和身心之间在总体意义上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在人的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心理和谐是一个系统,它由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和身心和谐四个子系统组成。心理和谐的人其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心理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保持平衡,同时能与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较少出现内部或外部冲突,能神愉悦,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可见,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图书馆馆员的心理和谐也是图书馆和谐发展的保证。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和谐的价值分析

图书馆馆员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人自身的心理和谐。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高校师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员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全院师生员工,他们的心理和谐影响图书馆的和谐,同时也对高校校园和谐产生重要影响。

图书馆员心理和谐有利于发挥个人创造力,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心理和谐的馆员能悦纳自我和控制自我,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力所及以及能力不所及有清醒的认识,具有良好积极的心态,能积极投入工作,爱岗敬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现自己的才干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发挥个人的最大价值,使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展示更强的职业创造性,全面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

图书馆员心理和谐促进图书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更好地发挥团队力量。心理和谐能使馆员们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状态,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或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和人际冲突,能与学生、同事、领导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尊重、理解、信任、帮助他人,能够在人际交往和互动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力量,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和谐的影响因素

1.图书馆的重要性与地位低下造成心理偏差

国家教育委员会 198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一条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目前的高校图书馆普遍被视为“教辅单位”,被看成是从事简单、机械劳动的服务部门,图书馆员是教辅人员,是教科研工作的附庸。这样的定位不但导致了图书馆的地位长期得不到提高, 而且导致馆员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长期处于一种矛盾、郁闷之中。

2. 权、责、利的不对等导致心理失衡

馆员的工作很繁重,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是全天候的开放,不少馆员不分昼夜地上班,正常的作息时间被打乱,对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他们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他们在人们心目中更多的是服务者的角色, 义务被强化,利益却容易被忽视。他们的待遇相对较低,职位晋升难。高校图书馆员除了工资和一部分校内津贴(奖金)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经济地位低下,仅就校内津贴(奖金)一项相比,同学历、同职级的教师、行政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差几千元甚至近万元。评职称难是图书馆员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诱发心理问题的又一症结所在。其职称的评定要求与教师一样严格,甚至比教师更严。按照目前的高校人事制度,评定职称倾向于教学系列,而图书馆员由于是教辅系列,职称名额非常有限,许多馆员得不到及时晋升。这不仅给馆员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某种程度的精神伤害,同时也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产生心理失衡。

3.自我价值体验和成就感得不到满足

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工作环节程序化,工作单调、重复、繁杂,既有不少智力活也有不少体力活,而且在工作时间上还必须遵循严格的坐班制。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其形象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历来是领导及师生关注的焦点。从读者对图书馆员的角色期望来看,他们不仅是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更是文献信息的服务者。读者在获取文献信息过程中,希望得到周到满意的服务,要求馆员仪表端庄、彬彬有礼、百问不厌。要求馆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能够了解他们的需求,能和他们进行沟通,做到百问不倒。面对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即使图书馆员花了许多功夫,往往也不能使读者满意,图书馆员难免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加上有些服务对象由于受旧思想的影响,加上自身素质不高,看不起图书馆员尤其是书库、阅览室的工作人员,有时做出不尊重馆员的事情,严重地伤害了馆员的自尊心,使馆员处于受压抑的状态之中。

4.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心理压力

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储存方式、读者阅读习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图书馆的工作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手段、服务内容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完全融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环境中。现代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发展的生机,同时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要求有了新的挑战。图书馆员放弃了一些在原有职业和岗位上形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重新面对新的工作设备和环境,导致了心理压力的增强。

5.图书馆工作的特点放大了消极人格特质

图书馆需要安静的借阅环境,不少岗位人数少,一些诸如整理、分类、编目等方面的工作岗位要求持久、细致、严谨,与读者接触少,工作相对独立,部门之间、馆员之间交流不足,容易产生孤寂、冷漠感。还有些读者服务岗位,直接与读者打交道,由于沟通问题,容易产生矛盾、紧张心理。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具有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优柔寡断、谨慎小心、呆板拘束、吹毛求疵、苛刻求全等性格的馆员,容易感到苦闷、压抑,出现人格上的障碍。

三、高校图书馆馆员心理和谐的调适策略

1.提高馆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

图书馆服务育人,一线图书馆员与学生的接触甚至比老师还多, 他们的劳动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等特点。图书馆的文献保障工作是高校教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校领导层要注意摆正图书馆的地位,提高馆员的待遇,至少要与类似单位同级同酬,在职称评定、晋级晋职、评优评先等方面与教师保持一致,避免因政策的偏差而导致图书馆员心理失衡,增强馆员的职业满意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2.营造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家庭成员、同事、领导及学生是高校图书馆员获取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因此,一方面,学校要倡导馆员善于主动寻求他人的支持,尤其是馆员之间的心理支持,为自己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工会组织等开展校内互帮互助活动,给馆员提供互相支持的平台。

3.开展积极的文化生活

人不可能一直维持工作状态,人们也需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图书馆工作性质导致馆员之间往往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更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强相互的交流,减轻工作生活的压力。

4.加强培训学习

通过各种进修培训,使馆员在专业上有进一步成长的空间,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同时通过培训提升业务素质,也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新技术挑战带来的压力,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工作环境的改变,更好地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

5.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塞尔叶认为,人的生活变化, 不管是否认为称心, 都会给人带来心理压力,其压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生活变化发生的频率和近期性,及其对事件的情感反应的深度。既然如此, 馆员在加强业务进修、学历再提高、科学研究和自身品德修养中,应提高心理保健意识、技能和技巧,加强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对自己不苛求,对别人不妄想; 要经常运用换位思考的办法以调整心态,采用阿 Q 精神、升华、补偿、自我安慰、自我嘲讽、适度宣泄等自我调节的方法,保持良好的心境。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王紫微.心理和谐概念辨析[J]. 心理科学,2013,36(1):234—238.

[2]陆 萍.高校图书馆员激励的心理保健功效[J].科技情报开 发与经济,2004(11).

[3]吴 涛.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归因及其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4(8).

[4]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编. 普通高等教育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郑 涌,等.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工作关系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11).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调适
高考压力的分析与应对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调适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自贸区战略的调适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浅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育对策研究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不良心理与教育对策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论教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逆反心理的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