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4-08-08 23:08:42罗秋实
求知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思考

罗秋实

摘 要:在信息社会时代,电子信息产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更高,除了要有比较密集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外,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高等院校必须针对工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工程实践、拓展教育载体,提升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思考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数量上增多,在质量上的要求更高,尤其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需求更为迫切。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型人才上存在着过于学科化、重理论、轻实践的诸多问题,工程实践教育严重缺位,不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工程型人才培养。如何强化学生的多维能力训练,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适应合格工程型人才需要探索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在信息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实际中,单纯学科化的传统未能根本改变,重学术、轻实践的办学思想依然延续,重工程科学教育、忽视工程系统教育的现象普遍,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不强,造成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这一现状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院校“专业对口”人才培养目标的狭隘性,强化了专业教学体系的“窄”而“深”倾向,培养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创新意识弱,综合能力较差,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弱;二是工程教育缺位比较严重,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缺乏结合工程运用的多学科知识的教育,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没有形成有效的育人机制,大多数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相对强化科技与生产的结合,而对合作育人缺少应有的强调,不利于在工程化教育中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与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教育优势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二、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

(1)坚实的理论知识素质。电子信息工程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工程,具有高度综合、交叉与渗透的特点,这就要求电子信息工程人才既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具有包括专业知识、工程知识、实践知识、人文知识等内容的合理的知识结构;既要了解本学科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前沿技术、产业发展趋势,还需要具备系统的工程意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工程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具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2)良好的创新素质。电子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工程系统中的复杂问题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及时发现环境变化,并据以及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创造性的完成任务,因此对创新素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善于吸收最新科技成果,提出独特的思想观点,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设计新产品,解决复杂问题。创新素质的高低、强弱,从各个不同方面影响着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3)较强的工程素质。工程素质是指工程人员在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从事具体工程工作时表现出来的内在思维品质和作风。包括全面系统的工程意识、综合的工程思维结构、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工程作业作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工程理论和知识领域,还注重工程素质,要使学生具备从经济、生态、技术、社会等多角度寻求技术解决方案的能力,教师需要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地培养学生工程认知、工程设计和工程实施能力。

(4)优秀的学习素质。学习素质是现代社会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性素质。电子信息科技知识呈指数性增长,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具有持续学习能力以及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成为现代工程人才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情感、学习策略和思维、学习方法和技能、学习经验和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路径思考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始终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紧密结合,把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融合,互渗互补。在知识方面,不仅要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在能力方面,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分析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更要具有运用理论和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方面,要着重培养提升其职业思想修养、身心素质、科学精神。

(2)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高等院校应该及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以电子信息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教育为课程体系核心,重新整合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体系结构,构建包括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综合创新设计教育等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当主动以市场要求为标准,根据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增加应用性较强课程,逐步形成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调整机制。

(3)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训练是培养工程人才的基本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提高理论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工程技能和经验。高等院校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丰富和加强工程实践训练环节。一方面要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设计开发一系列系统化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模式从学生“被动式”实验向“主动探索式”实验模式转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创新基地、校企教学训练基地等方式,推动直接工程训练,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4)丰富科技实践活动载体。加强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强化第二课堂,是实现学生工程技术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等院校通过积极组织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搭建学生自主设计、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应用理论和知识,挖掘自身的能力,对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一是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资助学生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开展各类科技项目研究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定期举办校内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三是要支持参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当前电子信息行业的最新进展和一流企业的创新产品、技术和管理等,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丽钧,修国一,孙洪林,曾碚勇,车新生.电子信息类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10).

[2]吕 明,何子述.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电子信息创新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4).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思考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践探究
概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