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县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探索

2014-08-07 01:02邓廷奎
企业导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路径探索义务教育

邓廷奎

摘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两基”之后教育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广安市Q区义务教育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西部经济欠发达县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探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区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均衡发展上来。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的重大举措,是我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

一、Q区教育基本情况

广安市Q区位于四川省东部,位于四川广安渠江东岸,华蓥山中段西麓,该区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区现有法人中小学校19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单设初中 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单设小学4所,民办幼儿园3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附设学前班25个;公办中小学辖管理校点35所(其中,高中1所、单设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单设小学17所),村小67所(其中,闲置23所)。现有教职工1832人(含特岗教师96人,不占编),其中,专任教师1746人、工勤人员86人;专任教师中,高中教师118人、初中教师613人、小学教师908人、幼儿教师11人; 2013年秋季,在校中小学生32039人,师生比约为1:18,其中,高中 44 个班 2841人,初中180个班10625人,小学415个班18573人。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地方财政教育配套资金总量不多,教育投入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支撑,特别是实验、电教、艺术、体育、卫生等设备设施比较缺乏,教育信息化能力还远未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致使整体办学水平不高,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新课程等方面“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全区还没有一所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

(二)资源配置不均。在教育资金分配上,优先投入城区学校、重点乡镇学校及中心校点,农村偏远学校投入明显不足。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心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相对较好,优质资源相对集中;偏远学校及村小校点基础设施较差,校舍闲置较突出。

(三)校点布局不优。主要表现为全区学校整体布局不合

理。由于近年来学校总体生源逐年下降和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全区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年萎缩。据统计,2011年全区在校学生35827人,2012年全区在校学生34505人,2013年全区在校学生32039人,从三年生源来看分别下降近10%;村小校均规模为22人,规模最少的教学点仅有11人,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与此同时,新区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区教育资源供应紧张,“大班额”现象明显。

三、Q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径探索

(一)科学调整学校布局。认真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3〕13号),结合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城镇化建设进程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新、扩、改建一批标准化中小学校。严格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村小教学点撤并方案须由学校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区教育和科技局审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撤并方案须由学校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区教育和科技局审查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按程序恢复一批村小教学点,逐步形成稳定、合理的学校布局。

(二)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要求,以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抓手,结合中小学校校安工程、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体育运动场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厕所、食堂(伙房)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留守儿童学习和寄宿需要得到基本满足,村小学和教学点能够正常运转;城区、重点乡镇“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达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的目标。

(三)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到2015年,基本解决学校宽带接入问题,逐步实现城区及场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配齐计算机教室及教学设施。各村小教学点逐步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面建成教育城域网,加快档案、学籍、财务、设备、人事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加快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并使用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

(四)均衡配置師资队伍。按照国家、省规定的师生比例,合理配置学科教师,按要求配备中小学校音乐、体育、美术、小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和心理教育、生活管理、炊事、安全保卫、卫生等专业技术与后勤服务人员,切实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每两年核定1次学校教师编制,并逐步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城区、城镇与农村、薄弱学校每年应有一定数量的教师交流,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推行教职工“区管校用”制度,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评优评先向农村中小学教师倾斜,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和津补贴等方面按规定倾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名师培养行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骨干教师成长行动”等五项行动计划,努力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财政部门按规定核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用于排教师培训费。及时足额发放教师绩效工资,认真落实教师医疗、养老等政策。

(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倡对口联系,完善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积极开展“老校+新校”等模式和 “教育联盟”的试点运作,有效缓解城区“择校热”现象。积极开展农村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模式改革,通过实行“职责授权、资源统调、多元扶持、分年评估”,对口选择区域内农村薄弱小学或初中学校进行委托管理,尽快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

(六)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籍管理,利用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认真做好数据的采集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状况。严格招生管理,结合区域内适龄儿童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保障每一个孩子就近接受义务教育;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把区域内学生就近入学比率和招收择校生的比率纳入对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切实缓解“择校热”。规范财务管理,教育、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监督,督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做好财务决算,强化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各中小学校收费行为,严格教辅资料的管理和使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强化特色管理,引导学校在教风、学风、校风方面“一校一品”、“一校一特”,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打造新区教育品牌。

(七)保障特殊群体受教权利。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全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建立由区人民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解决好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落实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孤儿教育工作,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及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启动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条件,保证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0%以上、巩固率达95%以上。

(八)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完善“管、办、评”分离制度,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定期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开展督导评估,对实施不力的学校校长进行问责。

四、Q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前锋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教育和科技局,由区教育和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科部门要做好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规划编制、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和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和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编制、人社部门要及时核定教职员编制和岗位职数,督促检查教师按编配置情况;住建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国土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税务部门要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确保足额入库;安全环保、公安、综治等部门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

(二)加大投入,强化经费保障。建立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财政部门要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按规定足额征收并及时安排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全额用于教育,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不低于45%。健全义务教育经费区级统筹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核定公用经费。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根据在校生人数、校舍面积,按标准在年度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建立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拓宽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的途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监管,健全督导机制。 教育督导委员会要定期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资源配置状况、教育均衡状况、群众满意度进行重点评估,对区、乡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師队伍保障以及化解 “大班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绩效考核机制,将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对按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未按期完成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按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祝春芝;义务教育均衡背景下民族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现状与对策——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2期

[2] 韩秋;包头市九原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3] 汤爱花;胡锦涛民生思想研究;河北经贸大学2011(学位年度)

[4] 张霞荣;“均衡普九”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原因及对策;湖南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路径探索义务教育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试论标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