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班幼儿观看动画片时注意分配的眼动研究

2014-08-07 22:58方莹薛超赵芳菲夏琼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班幼儿小班幼儿动画片

方莹 薛超 赵芳菲 夏琼

【摘要】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技术,探查了29名中、小班幼儿观看动画片时的注意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观看动画片时,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在平均凝视时间和注视点所占比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持续凝视最长时间和瞳孔直径最大的时间点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而动画角色的不同特征,如屏幕位置、形象特点等,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的注意偏好有显著影响。建议教师为不同年龄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画片,适度满足幼儿观看动画片的心理需要,让优秀的动画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动画片;中班幼儿;小班幼儿;注意偏好;眼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29-05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接触任何屏幕媒体,2岁以上幼儿可以接触屏幕媒体,但每天接触屏幕媒体的总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因为长时间看电视等屏幕媒体容易导致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可能出现自闭、多动、肥胖、行走困难、语言发育障碍等问题。〔1,2〕尽管很多儿童电视节目和动画影片都宣称其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但是很多实验研究证明婴幼儿常常会遭遇视频缺陷(video deficit),即通过视频这样的象征性媒体学到的知识会比从等量的实际经验中学到的要少得多。〔3〕然而,这些实验研究结论似乎没有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目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几乎所有婴幼儿都有观看电视等屏幕媒体的经验,而且部分婴幼儿每天看电视等屏幕媒体的平均时间远远超过了1小时。〔4〕因此,面对现实,正视屏幕媒体对婴幼儿的吸引力,探寻如何借助屏幕媒体促进婴幼儿发展,尽量降低屏幕媒体的不良影响,似乎是更可行的办法。

眼动记录技术是一种直接的无创性测量技术,能提供被试连续的眼动数据,从而实现对被试认知过程的实时测量。事实上,通过眼动记录技术分析人的眼动数据,还可以较为精确地揭示人的心理活动。〔5〕为此,我们尝试利用眼动记录技术探查中小班幼儿观看内容较为简单的动画片时的注意分配情况,以分析中小班幼儿的注意偏好,从而为教师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选择、使用动画片提供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杭州市某普通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共29名参加实验,其中小班幼儿16名(男12名,女4名),年龄范围为3.56~4.50岁;中班幼儿13名(男5名,女8名),年龄范围为4.67~5.38岁。所有被试均完成了实验。

2.实验仪器

采用由SR Research Ltd开发的EyeLink 1000遥测式眼动仪。该设备由两台电脑组成,通过以太网连接,其中一台电脑呈现实验刺激,另一台电脑记录被试眼动变化。用于呈现刺激的电脑屏幕大小为19英寸,刷新频率为60Hz,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眼动记录仪置于屏幕下方,通过瞳孔、角膜的红外反射来记录被试的眼动情况。

3.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天线宝宝》(中文版)视频片段。《天线宝宝》风靡全世界,受到婴幼儿的普遍欢迎。实验中使用的视频长度为8分46秒,包含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内容,视频下方配有中文字幕。

4.实验程序

被试依次进入安静的实验室,坐在舒适的椅子上,身体放松,眼睛与屏幕的距离约为65cm,正对屏幕3/4垂直高度位置。一名主试坐在被试身后,指导被试完成实验并监控实验状态,防止被试的肢体出现大幅度运动。另一名主试负责操控眼动仪等实验设备。被试的眼动情况通过微型摄像机输入电脑,数据采样率为每秒500次,相邻两次采样的间隔为1ms。本实验选择遥测方式记录被试的左眼眼动。所有被试实验前先进行5点定标校准,校准图片为黑色小圆环,外环直径为16mm,内环直径为4mm,随机呈现在屏幕的4个角落和中央。校准完成后,被试开始观看动画片,同时开始记录眼动情况。动画片的音量平均为50分贝。动画片观看完毕,主试要求被试口头回答:“在刚才观看的动画片中,你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实验中所有材料的呈现和眼动记录均由编程软件Experiment Builder自动完成。眼动数据均通过数据处理软件Data Viewer处理后导出,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

5.眼动记录指标

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选取凝视时间、注视点数、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进行分析。参照以往研究,将被试视线在注视目标上停留时间超过100ms、面积不大于1°×1°视角的停留点定义为一个注视点。凝视时间是指被试完成认知任务时所有注视点的停留时间之和,这是反映认知兴趣的重要指标。注视点数是指被试加工材料时注视点的个数,它能反映个体的知觉加工范围,注视点越少,个体的知觉广度越大。瞳孔直径是心理负荷的敏感指标,随心理努力的程度而变化。在加工难度较大的材料时,心理负荷大,瞳孔会相应变大;在加工较容易的材料时,心理负荷小,瞳孔则不会有明显变化。瞳孔直径的大小还与兴趣有关,人们在看到感兴趣的事物时,瞳孔直径往往会相应变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整体注意分配情况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中小班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注意分配情况。分析发现,平均凝视时间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49),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72);注视点所占比率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46),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49);持续凝视最长时间年龄差异显著,中班幼儿显著长于小班幼儿(p<0.01),性别差异临界显著,女孩显著长于男孩(p=0.05);瞳孔直径最大的时间点年龄差异显著,中班幼儿的平均最大时间点显著长于小班幼儿(p<0.001),性别差异也很显著,女孩显著长于男孩(p<0.05)。

2.幼儿对不同动画角色的注意偏好

本实验所呈现的《天线宝宝》视频片段中,出现的主要动画角色包括小波、丁丁、拉拉和迪西。小波是个子最矮的红色天线宝宝,喜欢随心所欲地唱歌、跳舞,最喜欢的东西是一辆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滑板车。丁丁是个子最高的紫色天线宝宝,喜欢唱歌、跳舞和摔跤,最喜欢的东西是一个红色的小拎包。拉拉的个子比小波略高一些,是黄色的,喜欢唱歌、跳舞,最喜欢的东西是一个橘黄色的皮球。迪西比拉拉略高一些,是绿色的,喜欢跳舞,还经常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最喜欢的东西是一顶奶牛斑纹的帽子。为了了解中小班幼儿对四个角色的注意偏好,我们以角色名称分别定义四个兴趣区,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注视情况。

(1)注视点

小班和中班幼儿对四个动画角色的注视点所占比率如图1所示。对其进行2(年龄)×4(动画角色)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动画角色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01),年龄主效应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66),年龄与动画角色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53)。

不同性别幼儿对四个动画角色的注视点所占比率如图2所示,对其进行2(性别)×4(动画角色)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动画角色的主效应非常显著(p<0.001),性别主效应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27),性别与动画角色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97)。

总的来说,所有幼儿对迪西的注视点所占比率最高,其次是丁丁,再次是拉拉和小波。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分析发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

(2)凝视时间

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对四个动画角色的凝视时间分别如图3、图4所示。2(年龄)×4(动画角色)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动画角色的主效应显著(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分析发现,幼儿对迪西和丁丁的凝视时间较长,而对小波和拉拉的凝视时间较短。年龄主效应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23),年龄与动画角色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48)。不过从图3可以看出,中班幼儿对丁丁和迪西的凝视时间比小班幼儿长,而小班幼儿对小波和拉拉的凝视时间比中班幼儿长,只是差异不显著。

2(性别)×4(动画角色)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动画角色的主效应显著(p<0.001),性别主效应则不存在显著差异(p=0.69),性别与动画角色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6)。不过,从图4看,女孩对迪西的凝视时间比男孩长,而对丁丁和小波的凝视时间比男孩短,两者对拉拉的凝视时间几乎一样。

(3)瞳孔直径

不同年龄和性别幼儿观看四种动画角色时的瞳孔直径数据分别如图5、图6所示。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瞳孔直径的主效应不显著,也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但是图5反映出小班幼儿的瞳孔直径比中班幼儿大,图6则反映出男孩的瞳孔直径比女孩大。

三、研究启示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小班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的眼动数据,以了解中小班幼儿观看动画时的注意分配情况。总的说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幼儿在平均凝视时间和注视点所占比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持续凝视最长时间和瞳孔直径最大的时间点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即中班显著长于小班,女孩显著长于男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班幼儿对动画片《天线宝宝》的兴趣更大,且能比较快地进入高度注意状态,而男孩则比女孩的兴致要高,能更快地进入高度注意状态。

根据动画角色名称进行兴趣区划分,并对幼儿的注意分配情况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在四个动画角色中,幼儿更加关注迪西和丁丁,尤其是中班幼儿。这可能是因为迪西和丁丁位于屏幕的正中,更容易成为注意的焦点。先前已有研究表明,当正在播放的视频从一个镜头切换到下一个镜头时,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会有意识地把注意点首先转向屏幕中央。〔6〕因为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他们倾向于认为最重要的内容通常会出现在屏幕中央,而年幼的儿童则缺少这样的经验,他们对屏幕的注视往往是分散的,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把注视点集中在屏幕中央。在本研究中,中班幼儿对丁丁和迪西的凝视时间比小班幼儿长,而小班幼儿对小波和拉拉的凝视时间比中班幼儿长,这说明中班幼儿看动画片的经验更丰富,掌握了一定的策略,而小班幼儿看电视的策略相对较少,更容易被自下而上的刺激物的显著特征所吸引,比如小波的大红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小班幼儿来说,动画角色的形象特点对其注意偏好有显著影响。幼儿看完动画片后口头报告的角色偏好也佐证了这一眼动研究结果,证明动画角色的不同特征对幼儿的注意偏好有显著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看动画片俨然已成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尽管有研究指出长时间观看动画片会对幼儿的视力、语言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带来潜在危害,但观看动画片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经表明,看动画片能使幼儿感到放松和愉悦,有利于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能有效吸引和维持幼儿的注意,还能帮助幼儿从动画片中学习一些知识,等等。〔7〕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适当满足幼儿观看动画片的心理需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科学选择、使用动画片。

教师可以考虑适度播放动画片供幼儿观赏,如在午饭后、午睡前等,但要注意观看时长,避免长时间观看。组织幼儿一起观赏动画片,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教师可以为不同年龄段幼儿选择适合其发展需要的动画片,动画片的内容和角色特征要切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上文所述,中小班幼儿观看动画片时的注意分配情况不同,男女幼儿的注意分配情况也有差异。教师宜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动画片。例如,中大班幼儿观看动画片时不再仅仅关注那些知觉特征显著的形象,他们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关注背景信息,那些缺乏情节内容或背景过于简单的动画片对他们的吸引力已经不大了。因此,教师可以为中大班幼儿选择角色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的动画片。

教师要注意为幼儿选择优质的动画片。所谓优质,是指动画片的角色、景色等优美动人,能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故事情节合理,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往往注视时间较长,心率会逐渐降低,而这正是一种深度注意卷入状态。注意卷入程度越高,幼儿的注意力越不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动画片内容,快乐学习。因此,适度观看优秀的动画片,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Public Education.Media education〔J〕.Pediatrics,1999,104:341-342.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Public Education.Media education〔J〕.Pediatrics,2010,126:1012-1017.

〔3〕ANDERSON D R,PEMPEK T A.Television and very young children〔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5,(48):505-522.

〔4〕RIDEOUT V J,HAMEL E.The media family: Electronic media in the lives of infants, toddlers, preschoolers, and their parents〔M〕.Menlo Park,CA:The Henry J. Kaiser Family Foundation,2006.

〔5〕韩映红, 闫国利. 眼动分析法在学前儿童认知研究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2010,33(1):191-193.

〔6〕KIRKORIAN H L,ANDERSON D R,KEEN R. Age differences in online processing of video:An eye movement study〔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2,83(2):497-507.

〔7〕张玉静,崔丽霞.积极情绪的认知促进效应及其神经机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5-111.

猜你喜欢
中班幼儿小班幼儿动画片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推荐一部动画片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
灵动指尖的艺术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