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肝部分切除临床效果探讨

2014-08-06 09:31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石率肝段肝胆

胡 伟

(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笔者选取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实行肝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旨在探讨该手术在肝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28~73岁,平均42.9±10.1岁;胆管病史1~18年,平均5.2±1.6年。患者术前经B超、CT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MRI/MRCP等检查确诊为肝胆管结石,术中经探查、胆管镜检查、胆管造影及T管造影等证实。均为首次手术。将病例按随机双盲法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根据胆管内局部病变情况,结合患者病理、生理改变,制定手术方案。治疗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Glisson鞘横断法切除病变肝叶和(或)肝段,必要时于B超引导下进行病变肝叶和(或)肝段门静脉插管亚甲蓝染色。对肝内小管道用超声刀或电刀止血,并保证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充分代偿。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高位肝总管切开直视下取石,关闭切口,充分止血。2组均行常规“T”管引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积极预防全身炎性反应。如无明显禁忌,鼓励早期活动,以促进其全身功能恢复。

1.3 效果观察[1]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统计结石清除率;术后3天每日测定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记录峰值。随访结石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作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结果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7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死亡。治疗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略长,但术中出血量、ALT峰值、AST峰值、TBIL峰值、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残石率8.57%,对照组术后残石率20.00%。治疗组术后并发症4例(胆瘘2例,膈下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率11.4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9例(胆瘘4例,膈下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左侧胸腔积液1例),并发症率25.71%。上述病症均经药物对症处理后痊愈。

2.2 预后情况 术后70例均获随访,随访1个月至3年(平均20.4±9.6个月)。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7%;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17.1%。8例复发者经解除梗阻后肝功能恢复良好。治疗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传统肝切除术治疗创伤较大,患者预后不良,故术前通过精细定位诊断,严格掌握结石分布及肝胆系统的病理改变,选择合理术式,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残石率、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目前普遍认为肝部分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2]。

本次结果表明,治疗组术中出血量、ALT峰值、AST峰值、TBIL峰值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需要指出的,肝右叶结石常伴右肝萎缩、左肝代偿增大,游离肝右叶与正确判断肝段切除平面难度较大,要求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术者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治疗经验,因此临床操作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综上所述,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疗效确切,能缩短患者康复周期,降低术后残石率与并发症率,并减少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柴蝶美,朱勤.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43-45.

[2]李忠鹏,路要武,宋兴超.肝胆管结石手术方法及疗效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3,26(5):891-893.

猜你喜欢
石率肝段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肾结石融合影像超声导航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一期清石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探讨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标准通道PCNL)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精准肝蒂解剖法肝段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观察
肝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分析
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比较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