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晓 邓念念 李斌
摘 要 研究采用通过以郑日昌教授的人际关系量表为基础所编制的贵州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表,对贵州省1200名大学生进行寝室人际关系调查,并对其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贵州省大学生总体寝室人际关系状况良好,女生在生活习惯、情感沟通、生活习惯以及人格特征等这些影响因素上均高于男生,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发现,专业类型、年级以及寝室人数不同的学生在生活习惯、情感沟通、生活环境、人格特征、寝室氛围等方面差异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寝室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Situation of College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in Guizhou Province
WEI Xiao, DENG Niannian, LI Bi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Xingy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ngyi, Guizhou 562400)
Abstract The study by Professor Zheng Richang to scale for college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questionnaire prepared on the basis of Guizhou Province, 1,200 college students dormitory interpersonal investigation, and its demographic analysis; was found: Guizhou provincial college dormitory relationships in good condition overall, girls living habit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these factors such as lifestyl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were higher than boys, by one-way ANOVA and post hoc test foun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professional grade and the number of bedroom students living habit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living environment, personality trai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tmosphere bedroom significant differen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 dormitory relationships
据报到,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状况不良而引起的暴力、凶杀等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且案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关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有人提出:如果能及时有效地对存有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作出鉴别和有效干预,同时对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人际关系困扰进行及时疏导,那么不仅可以减少大学寝室中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将为广大学生愉快而有效的学习奠定一个和谐的内部心理环境。除此之外,如果寝室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增强自信心、扩大交往,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愉快地度过以后的大学生活。但在现实中,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仍存在许多问题。基于以上考虑,结合贵州省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并结合郑日昌教授的人际关系量表所制定的贵州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问卷,对贵州省本科在校大学生进行人际关系调查,并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用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对我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状况进行整体描述和细致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问卷调查中集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对有效和可靠的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工具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省本科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89份,回收率为99.08%,其中有效问卷1117份,有效率为93.94%。其中男生403人,女生714人。
1.2 研究工具
贵州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调查问卷,该问卷是通过以郑日昌教授的人际关系量表为基础对5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后针对贵州省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而编制的。该问卷考查内容涉及到从感觉、情感、个性、行为、生活习惯以及寝室氛围等多种角度,评定测量一个人在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影响程度如何。它对有人际关系问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可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人际关系问题、某人可能在什么方面产生人际问题。具体包含因子生活习惯(10个题项)、情感沟通(7个题项)、人格特征(5个题项)、生活環境(7个题项)及寝室氛围(5个题项)等五个因子。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制,1代表较完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没意见,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分数越高代表寝室人际关系越严重
2 结果分析
2.1 影响寝室人际的各因素的描述统计
表1 贵州省大学生寝室人际水平描述统计
表2 贵州省男女大学生在寝室人际问卷中统计
由表1可见,贵州省大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上相对稳定,分布较为均匀,但在人格特征这个因子上得分较高,应给予关注。
2.2 贵州省男女大学生在寝室人际问卷中个因子均分的差异检验
为了进一步明确男女生在寝室人际各水平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见,男女生在生活习惯、情感沟通、生活习惯以及人格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各项均高于男生。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男女生从小所接受的教养方式以及社会对男女生的不同期待所造成,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男生在处理问题时相对于女生来说较为理性,因此在同室友产生问题时,较能够理解和包容对方。
2.3 贵州省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各因子均分的事后检验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专业类型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各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专业类型在人格特征(F=5.154、P=.006)这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明确专业类型间具体差异,进行事后假设检验,结果如表3。
图1 不同专业类型在人格特征因子上的均值
由表3可知:在生活习惯的因子上,文科理科得分显著高于工科,这可能是因为工科学生除了各自的团队在作业时的接触,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实际操作,生活习惯无太大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较少的产生在此方面的寝室关系问题;而在人格特征因子上,文科显著高于理科和工科,这可能是因为文科生语言交际能力较强,平时言辞过多,则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他人,且性格多偏向于外倾型人格,因此口角之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图1则为不同专业类型在人格特征因子上的均值图。
2.4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各因子均分的事后检验
为了进一步明确年级学生在寝室人际关系各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级在生活习惯(F=8.555,P=.000)、情感沟通(F=4.642,P=.003)、生活环境(F=7.706,P=.006)人格特征(F=13.933,P=.000)、寝室氛围(F=9.919、P=.000)这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明确不同年级间具体差异,进行事后假设检验,结果如表4。
由表4可知:大一学生在各个因子上均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且在生活习惯因子上,明显高于大四学生,之所以出现该结果,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才刚刚踏进这种新的生活环境,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且才刚刚走过青春期,心理难免还不是很成熟,做事易冲动,行为也很极端,因此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他们处理事情不像大二大三的同学冷静,也不像大四学生那样稳重;所以更容易产生寝室关系问题。
除此之外,大四学生在人格特征方面与大二和大三学生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大四学生即将毕业,所面临的选择及压力难以释放出来,就导致了把所有的事都憋在心底,从而影响室友间的关系。
3 结论
该研究结合了大学生在处理寝室关系时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5种因素,通过对五种因子在不同性别、年级、寝室人数、生源地以及专业类型等人口统计学信息进行分析。首先,结果发现我省大学生总体寝室人际关系状况良好。其次,得知我省女大学生在生活习惯、情感沟通、寝室氛围、生活习惯以及人格特征等各方面比男生更容易影响寝室人际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女生这些方面的发展和动向。再次,还得出不同专业类型在不同因子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生活習惯方面所引起的寝室关系问题高于工科,而在人格特征因子上,文科显著高于理科和工科。此外,大一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易产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
4 建议
鉴于本次研究的结论,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加强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已显得十分迫切。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及时加以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
首先,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活动中心,为那些内心存在问题但又无法向室友倾诉的同学增加一个可倾诉的平台,并且还可以定期为这些同学做相关团体辅导。
其次,还可以每学期举行一次寝室文化活动周,让寝室成员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并从中增加同学间的接触,让彼此更加相互了解,为建立学校和谐寝室作出更大的贡献。
另外,学校还应该巩固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系列学术讲座。如“如何适应新的人际圈”“如何处理好自身人际关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理性对待一切发生的事物,为他们走社会作必要的心理准备也是有必要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由班为单位,组织各寝室一起外出郊游或是开展团活动,不仅增加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应合理地改善寝室环境和住宿条件,合理安排寝室人数,以保证寝室人员间的和睦相处,建立一个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寝室文化氛围。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666010)
参考文献
[1] 吕鹏.重庆市大学生请示人际关系调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5-6.
[2] 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902-912.
[3] 毛小玲,李宏翰,张建梅.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7):473-475.
[4] 王甫勤,顾源.小群体互动与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3):155-159.
[5] 赵小贺.大学生班级人际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3.
[6] 孙西军.大学生同宿舍学生人际关系结构及形成原因[J].青年研究,1985(4):30-38.
[7] 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6-337.
[8] 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例[J].池州师专学报,2005(6):142-145.
[9] 马丽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D].山西大学,2007.
[10] 许传新.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5(4):6-9.
[11] 王利华.高校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 (6):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