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
摘 要 在教学中既要运用数学手段或电教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还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参与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四种教学情景创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教学情景 创设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Basic Strategy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HUANG Li
(Haidong Primary School of Zhanjiang No.2 Middle School,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57)
Abstract In teaching, we should use mathematical methods or audio-visual technology to create situations for students, but also provide students with generous space for participation and presentation, allowing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in a pleasant atmosphere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strong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strategy of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scenarios cre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ion; primary mathematics
1 生活再现情境的创设
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确定位置》是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路线。在生活中,学生会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因而积累了相应的感性经验。笔者是这样设置引入情景的:
(1)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到确定事物的位置的重要性。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图片,这个东西你看见过没有?它有什么作用?
(2)看来,我们要确定一辆车、一个人或者一个物体的具体位置也有很多学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确定事物的位置,现在我们先来研究我们教室里面的位置问题。(板书课题,课件同步展题)
我们班这学期转来了一名新同学,谁能说一说他坐的具体位置?(强调不能用手指,多让几人说,从哪个方向说都可以)
(预设一:学生会用手指,师故意装作弄错,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第几组 第几个。)
(预设二:学生用第几组 第几个来描述,师故意从相反的方向来数,找错位置。从学生身边引入教学,突出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制造矛盾引起学生对确定位置的关注,由此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汽车导航仪谈起,从新同学的座位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一年级关于“6、7的问题解决”时,这是刚入学才一个月的小朋友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的题目,不仅要能够看懂用情境图反映的简单数学问题,知道可以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还要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这节课,我就用一个生活中的完整的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在第一个环节结束后,教师说道:“同学们都非常棒!一起开动脑筋,解决了藏在画面中的第一个数学问题,知道了一共有6个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捉的蝴蝶都上哪儿去了吗?”教师用儿童化的语言,把学生的眼球又吸引到了另一个情境——“其实啊,这些蝴蝶已经飞到咱们身边来了!看看!每个小组都有一块这样的小白板,白板的左边和右边各有几只蝴蝶。”下一步,便由一年级的小朋友自己把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 ︸”和“?”让他们自己贴到小白板的合适位置,提出并解决问题。
2 活动操作情境的创设
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由于“起立游戏”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 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似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l)、(2,2)、(l,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l)。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同学们得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很多老师都选择过上公开课,但著名数学教师张齐华课后那个拓展让所有的数学教师都为之称叹。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广告:冬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四份,可是他转身一看,不好!来了八个人,他该怎么办?正当他把问题解决了的时候,又来了第九个小朋友,他又会怎么办?边看广告边思考,广告中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有的学生说从第一幅画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联想到了1/4,有的学生说从第三、四个画面,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联想到了1/8,1/9,还有的学生说联想到了1/2,这时张老师不失时机地追问: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学生通过辨析得出这里的1/2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是整个蛋糕的1/16。连广告当中都能看到分数,看来生活当中不是缺少分数,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不得不佩服这个精心创设的情境,一则普通的广告,到了课堂上,成了精彩的教学资源,成了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绝好的数学素材!
4 纠错激趣情境的创设
“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有一次,学生在斤以内数是读写练习中,一位名叫胡爽的学生把二千零四写成了204,我当时并没有批评她,只是要她把答案写在了黑板上,立刻就有学生说:“老师,不对,她写错了。”我接着问这位同学,“为什么呢?”顿时教室里非常安静,学生走上前不慌不忙地说:“这个数最高位是千位,说明有四位数,而胡爽写成了三位数。”我又问胡爽:“你是怎样想的呢?”她说:“我是看二千零四里面只有2、0、4三个数所以就写成了204,我又问:“那二表示什么,零表示什么,四又表示什么呢?”她回答说:“二表示二个千,说明千位上是2,四表示4个一,说明个位上是4,零表示百位上没有……噢,老师,我明白了,十位上也没有数,也应该用0表示,所以中间应该有两个0,是2004。”这就对了,你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能及时改正真是不错。接着强调了学生要注意这一具有典型的错误。
参考文献
[1] 柳桃珠.小学数学利用生活情景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