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对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4-07-31 10:08张阳 王莹
职业·下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双元制双师型

张阳 王莹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 “双师型”教师,但是目前“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开展技工院校师资培训至关重要。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最完整、最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笔者就开展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进行探究,揭示其对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师资培训  中德合作 “双元制”

技工院校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技工院校的教师,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2010]57号)和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3]126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山东省实施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和技能双提升”计划,定期对技工院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近两年,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了多次全省技工院校教师培训班。这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借助外援优势,开展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进行的有益探索,对山东省技工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山东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指导。经过多年努力,山东省已拥有一支初具规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是“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一是技工院校教师来源复杂,专业对口率较低。现在技工院校新进的专业教师有59%以上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有31%是由其他高校调入,仅有10%来自企业。教师基本上都是理论型教师,专业对口率较低。

二是专业教师技能不足,不具备职业资格。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资格的有70%,其中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资格的只有20%。不具备职业资格就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就不能肩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三是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大多数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师不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以及用人要求了解不足,致使学校专业教学脱离企业和社会需要。占17%的教师有近5年到企业培训的经历,占50%的教师有近5年到企业参观的经历,还有16%的专业教师没有进行过专业进修。

四是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过程仍采用传统式授课,一体化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大约有52%的教师仍以课堂理论教授为主,有48%的教师尝试过新的教学模式,如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等。

五是技工院校教师编制少,教学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绝大多数技工院校专业教师编制不足,有64%的教师周课时数超过16节,有40%的教师周课时数超过24节。很多教师在承担教学的同时,还要承担招生和班级管理任务。技工院校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分析以上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可见开展技工院校“双师型”师资培训至关重要。

二、山东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主要模式

开展技工院校师资培训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山东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模式主要有5种。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教师进厂培训。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让专业化教师进入企业学习本专业较先进的技术。培训时间一般是1~3个月。

二是开展校内培训,教师相互学习。技工院校有计划地组织本校教师开展学习,方式可以是以公开课或说课比赛,或利用假期开展专业课的实操训练。这种培训方式投入成本较低,是全面提升本校教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

三是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大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的,也包括各行业的职业培训。这些培训班针对性最强,教学效果最好,也最受教师们欢迎。

四是建立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主要承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任务。

五是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推动教师培养。参赛选手都是在一定范围内选拔的优秀人员,代表着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所以是教师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三、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优势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是最完整、最有效的职业培训体系,是一种国家立法、双方遵循、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办学制度。整个培训过程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将职业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

山东省与德国合作进行师资培训主要指的是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成立于1966年,现在在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免费培训技工学校教师、学校领导和分管部门的领导。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及“双元制”教学模式,学习制订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学习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方法,职业培训的教学标准等。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优势如下。

一是师资层次高。中德合作培训班的师资完全由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负责,大部分培训班由德国专家亲自授课,少部分是与赛德尔基金会签订协议的中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师资培训经验的专家,或者是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授课。

二是采用小班制教学,确保授课质量。中德合作培训班通常每班的学员控制在10~25人,保证每个学员都有工位,学员能够边学边练。

三是授课方式新颖灵活。中德合作培训班采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技工院校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培训。专家们按照示范—模仿—练习这三个步骤向学员们示范如何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及教学情境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四是培训课题注重实用性。培训的专业主要是技术含量较高、社会需求较大的行业。

五是培训主要解决广大技工院校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问题。授课专家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使学员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六是技能提升快、培训效果好。学员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认真聆听和记录,积极动手,技能提升很快。

七是培训投入小,双方分工明确。德方每年为合作培训提供一定的援助经费,授课教师和翻译的一切费用,包括工资、交通、食宿等。培训消耗性材料由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承担;培训场地、设备、器材和工具由中方提供。

四、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培训的启示与思考

1.启示

中德合作培训对于笔者所在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给予了许多启示。

一是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创新是动力的源泉,是效率的“润滑剂”。中德合作培训是对传统培训模式的创新,更注重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围绕问题研究和解决学习,更注重突出学员的主体性,更注重学习的连续性,更注重平等讨论、分享经验成果。

二是培养人才,解决问题两不误。中央政府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还很艰巨,这就需要技工院校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把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一项光荣使命,促进教师学识和技能的全面提高。德国培训模式促进学员边解决问题边学习成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的问题。

三是合作培训,进行有效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模式,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最有效方式,努力学习先进的“双元制”职教理念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推进一体化教学的改革。

2.思考

笔者对下一步培训工作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是进一步调研确定山东省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的学习专业。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多元化和对社会专业分工更加细致,新专业新工种不断涌现,要通过有效的市场调研确定对社会上需求强烈的专业开展培训。

二是规范中德合作培训管理。明确合作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制订合理的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师资的管理、培训资料的管理、培训资金的使用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使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三是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能力。为了满足广大技工院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参加培训的愿望,要制订计划扩大培训规模,最好建立学员资料管理,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使学员连续性、系统化地参加培训,提升培训能力。

四是做好培训的宣传发动。培训的目的是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每期培训建议学员进行思考,进行总结,可以以论文的形式,将培训内容进行宣传推广,使没有参加培训的其他老师也能分享好经验、好做法,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开展中德合作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做好“双师型”师资培训工作的认识,看到了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差距,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也使得参加培训的技工院校教师学习到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巍.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职业教育,2012(18).

[2]陈洁.加强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0(6).

[3]周如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江苏教育报,2012(6).

[4]尹俐.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职教论坛,2011(9).

[5]陈春泉.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剖析与启示[J].中国高职高专教育,2011(12).

(作者单位:山东技师学院)

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双元制双师型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