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突破口”的几点思考

2014-07-31 17:34杨甲浩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突破口思考

杨甲浩

摘 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往往和课堂任务发生冲突,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素质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突破口 思考 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1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更喜欢”做什么,学生“应该”做什么,充当领路人角色的教师应该如何引导?随着信息技术这一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我校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室逐步完善起来,在课堂上,学生充满好奇,玩得“不亦乐乎”。紧跟着出现一个问题,“贪玩”的学生也愈来愈多。这个时候,教师迫切需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考一: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

遨游在网络中的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和年龄,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网络垃圾、网络色情随处可见,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责任感、不诚实,势必降低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学生自制力较差,有的甚至通宵达旦“住在网上”,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家长的教育,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成绩一般。

然而网络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它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便利。例如,网络的普及,使得中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科研网站,可以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交互性,它实现了人们交流的畅通,论坛、即时通信软件,让中学生可以交流思想和心得,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目的,实现共同进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待网络应该重在“疏”而不是“堵”,要“拿来”为教学所用,找到合适的“突破口”,这才是积极的做法。

思考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信息技术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一直走在前列。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为教学的中心。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涉及哪些知识点,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意义建构。这就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学生、教师、任务三者的互动,它既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单一的学习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学生的天性爱玩,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采用游戏教学的模式。例如,在学习《网络技术应用》时,相关知识点很多,需要理解记忆的东西也很多。教师如果采用单一的讲解,学生听讲的方式,效果肯定不好。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用游戏通关的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过关规则是每个关口有个问题,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通关者回答问题,答对了通过,错了就要受到“惩罚”,然后公布正确答案。采用这种方式,游戏素材的制作很关键,教师应提前准备。游戏模式教学一方面突出了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有更多精彩的“突破口”。教师应勤思考、多探究,这样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效果会更强。

思考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所以必须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实践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让学生多动手。

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尝试“放飞”学生。“放飞”的关键是,教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是教师需要掌握的一门艺术。熟知这门艺术的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突破口”需要教师在探索中提炼。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教育,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创新。

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突破口思考
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寻觅解中考填空压轴题的突破口
微课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与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