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毅
摘 要: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应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在不断结识新企业的同时,与已经开展合作的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然而,目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层次,校企双方普遍存在缺乏合作内在动力的现象。经过多次实践和探索,笔者深深体会到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要以实现校、企、生三方面共赢为目标,共同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计划,真正把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文章做好,达到深入的融合合作程度。本文以一次成功合作举办的技能竞赛为案例,进一步思考和论证校企合作项目的有效切入点。
关键词:校企合作 项目教学 技能竞赛 学生
按照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做好校企合作项目开发是技工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面对有限的办学资源主动出击市场,遵循市场规则,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依然有不少企业在与职校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没有积极性,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导致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出现一边热一边冷的不平衡现象。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利益没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体现。企业接受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实习,需要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而且工作的质、量可能会受影响。有些企业还要承担学生因技术不熟练而损坏机器设备或发生安全事故等风险。另外,政府支持企业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让校企合作的进程举步维艰。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包括共建专业、“订单培养”等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而不是只有毕业生供求关系的浅层合作。要实现这样深度顺畅的合作,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合作各方的需求和利益须得到充分满足和体现,合作各方利益均衡而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保证合作的稳定,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否则,项目难以顺利推进,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
为实现深度合作的目标,2013年笔者所在的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汽车产业系与多家汽车企业接洽,密切注意观察和捕捉对方的需要,尽可能将己方需求与之融合,制订出使多方受益的合作方案,使合作做到“学校满意、企业获益、学生受益”的三方共赢局面。其中学校与俪骏会汽车美容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最为成功,现以此为例展开阐述。
笔者学校与俪骏会汽车美容服务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31日合作举办了一场“汽车用品销售与服务技巧技能竞赛”。经过紧张筹备和层层选拔后,汽车营销专业的8名同学顺利通过了复赛,获得为期三周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下培训的机会。培训完毕后,学生再进行最后的角逐,争取获得最终的名次和奖项,奖项包括学校颁发的技能竞赛奖状和俪骏会汽车美容服务有限公司授予的企业入职聘书。这意味着他们在毕业前就掌握了扎实的专业销售技能和取得工作的机会。
诚然,这是一次成功的合作项目,学校与俪骏会汽车美容服务有限公司以技能竞赛作为合作的形式,是一次新的探索,这对于实现教育培训与就业的对接,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实践。这也属于一种校企互动式的合作模式——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或学生到企业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实际技能训练。这一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从而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
学院与俪骏会汽车美容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正是从上述关键点入手,在广东的“用工荒”形势大背景下发掘彼此的合作需求而促成了“联谊”。
“用工难”“人才流动流失严重”等问题是俪骏会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正因此问题促成了与学校的交流意愿。作为校方,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不断输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而是要让其意识到只有转变用工习惯,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的培养环节才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只有从原来的“拿来主义”转变为合作培养人才,共同培养员工,并把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灌输到学生即未来的员工中,使员工产生认同感,才能减少员工的流失,降低企业招工的成本。在达成这一共识后,合作方案水到渠成地得到合理展开,每一进程均顺利完成,并实现了以下深度合作的效果。
一、校方通过合作探索了一种新型互动办学的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改革相协调的新型办学模式。为此,本次竞赛从宣传组织、培训选手到竞赛进行,全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策划实施,合作完成全部竞赛项目。在合作中学校创新思维,力求保证教学能紧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第一,按照行业的服务项目设置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制订培训计划。第二,按照企业的专业标准要求考核学生,通过初试的学生都参与了在企业举行、由企业管理人员任课的培训,并在企业的工作现场进行竞赛,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汽车美容和快修工作的专业性,深刻感受到工作环境中的挑战性,可以说是一次真实工作情景中的完整项目教学。第三,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训练,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能够更清楚自身的定位,更好地实现就业前的准备。
二、企业搭建了一个招才识俊的平台
一直以来,具有较高服务意识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基本不能满足服务性行业的需要。为此,企业把这次校企合作当做一个发现人才、争抢人才的平台,积极参与到整个合作的策划、筹备、培训、指导、评比工作中。在比赛前期,俪骏会的部门经理、总负责人多次开展手把手的培训和讲解。在决赛现场,俪骏会积极向多位学生提出签约意向,主动做上了他们的“婆家”。他们认为这些有理论、有技能、有素质的学生是最需要的人才。可见,企业需要通过合作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得到优质而稳定的技能人才。这个意愿在本次项目中也得到了实现。
三、学生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生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主体,也是主要受益群体。所以,学生的满意和获益程度应成为评价合作活动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合作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目前,技校生最大的优势是动手能力,但仅仅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很有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真实需要。同时,通过一般的程序化笔试、面试,也很难让具备从事特定工作能力的学生被企业“慧眼”识到。这次校企合作给了学生“真刀实枪”的操练机会。学校和企业将各自资源充分结合,学生在企业里亲身感受到教学场景、学习讨论、实践操作一体的先进模式。而现场的竞技比武,也给了学生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展示真实自我的机会。如在这次的比赛当中脱颖而出通过了复赛的罗俊文同学,平时在校期间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但这次活动中他却充分展示了较高的综合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俪骏会的认可和肯定。
上述的三点效果可作为检验合作深度的评价指标,即是否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企业用工模式的改革创新,而且保障合作深度的关键则是构建利益共同体,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从合作中获取各自的最大所需。
2013年被称为大学生“最难就业季”,然而,这次校企合作的实践却说明,汽车类的高级技术型人才仍严重短缺,技校生就业形势仍一片大好。这有两方面的借鉴意义,一方面,这次技能竞赛获奖学生直接获得企业的入职聘书,给学生和家长树立了就读技校的信心,如把此类校企合作形式完善化多样化以后,这将会成为学院招生工作的一大亮点。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加速,企业用工需求越来越高。学校若能主动适应经济的转型需要,大力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必将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成为为社会输送此类高级人才的基地。
校企合作是技校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形式,与大型企业合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与社会主流的生产技术相接轨,还能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在这方面学校在巩固此次合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效果,将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逐步推广校企双制的轮训教学模式,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以培养出符合行业和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学校及企业的全方位成长。无论进行至哪一进程,学校都应时刻关注各方的需求和利益是否均能得到保障和体现,只有当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获取均切实可行,才可紧扣主题,延长和深化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鲍宗豪.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法则与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0(7).
[2]俞可平.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3]刘建树.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探讨[OL].233网校论文中心,2012(7).
[4]周凝萃.校企合作模式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校企合作”模式构成的设计理念[N].中国就业信息报,2007-11-08.
[7]埃兰德.伙伴制与城市治理[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2003(2).
[8]上官子木.教育的国际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