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游戏中的师幼互动”

2014-07-31 09:16赵红桃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放手关爱尊重

赵红桃

【摘要】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互动;关爱;尊重;放手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幼儿园非常强调“游戏中的师幼互动”,特别是在新《纲要》中更是对我们提出种种更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情感的交流,达到对幼儿行为影响的动态过程,师幼互动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一、关爱幼儿,为情感互动奠定基础

师幼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的相依关系。在幼儿园中,幼儿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呵护,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教育者、保护者与被教育者、被保护者的关系。教师要有一颗对幼儿关怀的心,幼儿对教师才会尊敬、依恋、信任,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关爱幼儿,让他们得到爱的启迪,以建立自信心。爱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他得到了老师的爱,他便会以相同的方式还给教师,这是情感互动的基础。许多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多鼓励、赏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同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应学会用正向的、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评价,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过程中成长。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代替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活动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特点和心理需要是保证角色游戏更加生动、有趣、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促使角色游戏活动立体化基础。为此,我从观察入手,对幼儿的游戏情况作了分析与研究,从中掌握了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中班年龄的幼儿对游戏的内容、情节、角色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但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实物、形象玩具、半成品、废旧物品和替代物品等这些游戏材料在使用上不能充分综合利用。虽已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

根据这些特点,可以看出角色游戏对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角色游戏不是一种孤立的活动形式,它与集体教育教学相互配合补充,从而达到了寓教与乐的目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能最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角色游戏的活动是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是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二、尊重幼儿,不扼杀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尊重幼儿,不扼杀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 。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幼儿都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自己身边的每个事物都感兴趣,注意力会很容易被吸引过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探索,他们的经验、能力、意志都在不断地丰富。比如说,一次吃完午点,有个小朋友去洗手,当水柱流下来时,她用手按住水柱,但水从手缝里流出来,用我们成人的眼光看,她是在浪费水、浪费时间,对于她来说,则是对一个事物的探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让他们在做中得出经验:水是按不住的。

三、放手幼儿,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

幼儿园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活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都是互动行为的主体,无论在互动行为的发起和行为的反馈方面都应具有主动权。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她们控制着互动行为的发起和互动过程,左右着幼儿的行为,而幼儿常常处于服从、依赖的被动地位,他们在互动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教育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教育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反思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其实,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和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师幼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这样的定位,那么,她们会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感与需要,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四、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既应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应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既应该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也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也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如有的孩子积极、主动、独立性强,他们能在各项自主活动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有的孩子被动、依赖性强,常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与帮助;有的孩子比较外向,而有的孩子比较内向,等等。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五、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如何正确面对并尽量缩小师幼互动中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片面强调统一、同步的标准化教育,这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实际上的不公平。因此,只有从幼儿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是符合教育公平要求的。也就是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由于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所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是合情合理的。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放手关爱尊重
例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自主性角色游戏的思考
“放手”炼出的独立与自主
浅谈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放”与“不放”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