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的留守儿童问题是长时期内存在的现象,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依靠多方面的配合和帮助。可以运用学校教育的平台,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自身的素养。本文则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因为受到个方面调节的制约,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在就导致一个特殊群体的形成,名为“留守儿童”。因此这些儿童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没有亲情的关爱和父母的教育、监管,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的出现。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类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留守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分开,享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在认识、价值观等方面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容易导致孩子价值观、认识论的偏离和心理成长异常的情况,最终的后果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康,心理健康堪忧。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情绪失衡、急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的不健康和人格的不健全不仅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业,也有可能对他们成年以后的价值观、人生观有着很大的影响,严重的也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各方面因素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问题出现的因素不单单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导致孩子情感缺失,社会、学校、家庭和儿童自身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可以说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来自不同的方面,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作为个体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环境对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学习的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较慢,思想文化的观念落后,而且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完善,农民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和设施。留守儿童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因为人生阅历不足又缺乏管教,不能正确的辨明是非。所以,社会的不良因素会导致留守儿童滋生不良的行为和嗜好。
2.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对于儿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完整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因为留守儿童的监管人大多数为隔代的老人,在文化、体制方面都有欠缺,临时监管人的管理意识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没有做到教育孩子的责任。多数的隔代老人对孩子娇惯放纵,留守儿童在不受限制的环境中滋长了霸道、蛮横、自私等极端的性格。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自制力太弱,没有有效的管束,会形成我行我素、顶撞长辈的情况;在学校也会染上不好的风气,逃学、打架、上网等情况的出现。有些孩子受在外务工父母的影响,从小就为自己定义打工挣钱,所以不好好学习,出现厌学的情况。家里没有合格的监护人是留守儿童出现问题最大的因素。孩子在父母和家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就会从其他的渠道获得,同伴们不好的习惯就在这时学成。
3.自我因素
青少年各方面的成长还不成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因为生活中没人照料,学习上没人监督,很多孩子就会生活散漫,会在学校里拉帮结派、讲究哥们义气,办事莽撞;学习成绩下滑的时候没有上进心,破罐破摔;容易形成家长管不了,老师懒得管的情况。这部分留守儿童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心、自我调节的能力太差,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的留守儿童会被不好的人带入歧途,参与违法犯罪的活动。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农村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比较多,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与家庭的原因,还有留守儿童自身的原因。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还是得从这些地方去考虑。
1.提高家长重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众生老师,因此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其父母包括所有监护人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幼儿园学生,他们完全处于心理、生理正在萌芽阶段还不健全的时期,这个时候也就非常需要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那么对于父母来说,不管是否在孩子身边,都要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对孩子生活和身体关心之外,也更应该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始终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身边,这样不但能够对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进行良好的改善,还能够通过父母工作经历,帮助孩子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从而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并且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在加重抚养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等,也应该对孩子实施平等对待,正确的实施其监护教育义务和责任,不要对孩子赋予过多的溺爱,以免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应该对其实施正确引导,以能够对孩子健康心理和高尚性格进行塑造。在留守儿童心中,家长是其精神支柱,家长要提高对儿童教育的深刻认识。学校可以利用秋种、春节等农民工大批返乡的时期展开家长和学校的互动,鼓励家长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经常给在外打工的家长报告孩子的近况,达到联动的教育。可以和家长联手制定出适合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计划,并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成长共同完成,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2.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档案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学校还可以对各班留守儿童进行登记,其中包括儿童的姓名、年龄、监护人名称等等一些基本情况,并且还要分档登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测评得分情况等等,并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不定期的向孩子父母和监护人进行反映。对于那些具有心理问题可能性的留守儿童,老师要积极主动与其进行心理沟通,以能够对他们的情绪波动和心理需求及时了解,让他们能够了解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3.完善心理疏导机构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不仅仅是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更多的是得不到精神层面的抚慰。学校可以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专门开设一些心理课程和心理健康讲座,同时在校园中也可以适当的设置一些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心理专业教师,以能够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4.实施帮扶小组
根据孩子们的住址和情况、个性等方面组建起留守儿童的帮扶小组。把住址相近、性格相似的留守儿童集合在一起,让他们一起进行学习和玩耍。离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有相似的境遇他们之间在心理上更容易相容,因此非常容易相互之间得到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在小组中,留守儿童可以将自己的烦恼、探讨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这种办法不仅让留守儿童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减少了对父母过度的思念和自身的孤独感。老师经过对帮扶小组的关注和指导,对留守儿童帮扶小组的发展进行保障,以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现今社会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同时也能够对社会稳定产生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但目前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完善机制,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以上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入手,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不同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这些问题也给予相关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乔良,陈希宁,袁萍等.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16):108-109
[2]丁海青,张桂荣.家庭学校社会在农村留守儿童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性科学,2013(2):80-82
作者简介:
蒙仁道(1965.2~),男,水族,贵州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