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研究

2014-07-29 02:14刘国宁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文言

刘国宁+

摘要:高考对每个学生而言,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高考成败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未来。当然,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成败具有决定作用。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题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全国多地高考题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同省份的变化也略有不同。本文以2005年山东省独立命题为起点,以2013年为终点,寻找山东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在九年间的发展变化,分别从文言阅读文本、试题及试题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在选材、命题等方面的规律。

关键词: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语文教学

绪论

近几年,随着高考材料和试题命制的不断探索发展,不同省份自主命题逐渐走向成熟,也呈现出了种种规律。许多专家学者对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但许许多多的研究角度较为宏观,如对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命题趋势的研究,由于不同省份命题侧重点不同,这样的研究对山东考生了解本省的命题趋势帮助不是很大。针对近年来对山东文言阅读研究很少的现状,笔者在阅读了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从较微观的角度对山东省高考文言文阅读进行较细分析,该方向的研究意义在于:

1.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2.有助于命题者更充分地发挥高考的评价、选拔和教育功能;

3.有助于学校更加全面、系统、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1]

其中,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

笔者利用网络设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在图书馆对大量文献资料、论文、著作等进行学习研究,以此了解高考文言阅读的知识。

定量研究方法:

主要对山东省2005—2013年间的文言文阅读真题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其他省份的真题。研究九年真题既不繁杂,同时也具有代表性。

对比研究法:

对近几年山东文言阅读题目进行对比研究,从纵向方面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命题方向。

一、山东省语文文言文选材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不同省份在高考试题改革方面也有所不同。自1999年至今,许多省份开始了高考独立命题,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其地域文化特征进行题目命制,既顺应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自山东省自主命题以来,按照国家教育大纲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2],结合山东省的地域特点进行命题,符合山东省考生的实际,不仅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逐步探索中,山东高考语文试题的题型及考查角度逐步稳定。其中,在文言阅读材料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2005—2013年的山东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发展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材料长度变化

相对于现代文阅读,文言阅读语言较为难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阅读理解。文言阅读长度的不同是判断文言试题难易程度的重要方面,如表1:

表1:2005—2013年高考文言材料字数统计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字数 610 531 729 834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736 738 827 839 758

由上表可知,2005—2013年文言选材长度基本稳定在530—850字之间,尤其是从2007年开始,受课程改革的影响,文言阅读字数浮动范围进一步减小。近九年文言选材字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由2005、2006年的五六百字增加到之后的七八百字。阅读字数的增加,使得文言阅读难度也相应增加,对考生的文言文阅读及理解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文言出处、体裁统计

文言阅读的选材是决定文言试题难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山东文言阅读选材紧紧围绕“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命题思想进行题目命制。其中,材料的体裁、出处等是文言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考生能否读懂文章、能否得到高分的关键,如表2。

表2:2005—201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内容、体裁等相关信息

年份 出处 体裁 主要

人物

2005 《周维城传》 历史散文 周维城

2006 《史记·儒林外传》 历史散文 辕固生

2007 《晋书·王戎列传》 历史散文 王戎

2008 《聊斋志异·张诚》 历史散文 张诚

2009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诸子散文

2010 《尧峰文钞》 历史散文 申甫

2011 《管子》 历史散文

2012 《后汉书》 历史散文 阴兴

2013 《宋濂全集》 游记文

由上表可知,自2005年山东自主命题至今,语文高考试题有所创新,也渐趋成熟,当然,在选材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定特点:

1.山东文言阅读紧紧抓住命题说明中的“浅易”二字选材。

浅易是指选材难度适中,适合考生阅读,语言浅显易懂,不过于晦涩。文章中出现的多是常用词,非常用词很少出现。文言句式也是平时学习中要求掌握的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词类活用等。“浅易”还包括选文的背景、人物、故事情节等并不复杂,易于考生理解。纵观近九年山东高考文言选材,考生较为容易理解,符合“浅易”的命题标准。

2.体裁着重考查散文,历史散文比例较大。

文言试题选文体裁有许多类,如: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序、杂记、笔记小说、寓言故事、赋和论说文[3]。纵观近九年山东文言文体裁,重点考查的是散文。九篇文言阅读中,历史散文有七篇,而诸子散文和游记文各有一篇。其中,散文内容多涉及人物传记,如2005年《周维城传》,2007年《王戎列传》等多篇都为人物传记。

3.选材范围丰富多样,打破了之前“二十四史”“一统江山”的局限。

据统计,1978年到2010年,高考语文文言阅读题选文出自“二十四史”的次数共有74次[4]。可见,二十四史在高考文言阅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样,二十四史在山东高考中也占有较大比重,2005—2013年九篇文言文中就有三篇出自二十四史:2006年选材选自《史记》,2007年选材选自《晋书》,2012年选文选自《后汉书》。山东文言虽然也重视二十四史,但在自主命题中逐渐扩大选材范围,《韩非子》《聊斋志异》《尧峰文钞》等选段在山东高考试题中的出现,丰富了选材,打破了二十四史“一统江山”的局面,这是山东高考文言选材方面值得肯定的地方。

二、山东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目设置发展分析

文言文不仅仅对选文材料进行考查,而且也重视考查文言题目的设置。文言题目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在分值、考查点、备考等方面不同类型的题目有所不同。

(一)分值及题量情况

表3:2005—2013年文言分值及题量统计

年份 分值 题量

总分

值 客观

分值 主观

分值 总题

量 客观

题量 主观题量

2005 20 12 8 5 4 1

2006 20 12 8 5 4 1

2007 22 12 10 5 4 1

2008 22 12 10 5 4 1

2009 22 12 10 5 4 1

2010 22 12 10 5 4 1

2011 22 12 10 5 4 1

2012 22 12 10 5 4 1

2013 22 12 10 5 4 1

2005-2013年九年文言阅读题量设置较为稳定,都设置了五道考题,其中四道客观题目,一道主观题目。2005—2006两年分值都为20分,其中客观题目12分,主观题目8分;2007—2013年总分值为22分,其中客观题目12分,主观题目10分。山东省在自主命题和新课改的进程中,加大了文言主观题目的分值,更加重视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山东高考在自主命题的探索创新中,文言阅读分值和题量也在探索中渐趋稳定。

endprint

(二)题目设置情况

2005—2013年文言阅读都是由主观和客观两大类题型构成。其中,客观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考查点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筛选提取信息、综合理解分析题;主观题都是对翻译题型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1.文言实词题

文言实词题是对选材中出现的较为重要的实词进行考查,这九年都以“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的形式出题。考查的实词多为古今异义、多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如下表。

表4:2005—2013年文言实词统计

年份 考查实词 年份 考查实词

2005 无聊、生产、

自觉、生平 2010 濒、客、薄、卒

2006 匡、践、假、征 2011 已、修、渝、济

2007 奇、适、减、坐 2012 躬、称、固、能

2008 饵、值、恶、颐 2013 茹、秀、被、狎

2009 期、会、犯、过

2005年“无聊”“生产”“自觉”“生平”涉及古今异义;2013年考查的是通假字“被”;2007年“奇”理解为“认为……奇”,是对意动用法的考查;其余年份重点考查的是多义词。

通过上表中出现的实词,不难发现,设题以需要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120个)和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为主,注重考查考生依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常用实词的能力。[5]因此考生在备考期间要注重对重点实词的理解掌握,加大实词记忆力度,提高文言修养。

2.文言虚词题

文言虚词题目的出题形式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也就是说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选项。每个选项都由两个句子组成,其中第一个为选文中的重点句子,第二个为高中文言课本中的重点句子,需要考生根据平时积累和对选句的理解做出选择。文言虚词考查点是高中课程中常见的虚词,如下表。

表4:2005—2013年文言虚词统计

年份 考查虚词 年份 考查虚词

2005 以、其、乃、与 2010 之、于、以、其

2006 为、者、而、以 2011 而、于、则、之

2007 而、与、之、以 2012 而、为、以、乎

2008 焉、何、而、以 2013 因、于、而、乃

2009 者、而、以、且

2005—2013年考查的虚词都是平日课文中最常见的,共考查了15个文言虚词:以(7次)、而(7次)、之(3次)、于(3次)、其(2次)、乃(2次)、与(2次)、为(2次)、者(2次)、焉(1次)、何(1次)、且(1次)、则(1次)、乎(1次)、因(1次)。有的虚词出现次数较少,有的出现次数较多,但15个虚词都没有超出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范围。2013年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考文言文虚词共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6]这些虚词在教材和作业练习中经常遇见,难度较小,考生要注重对这18个虚词的掌握。

3.筛选提取信息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考查的是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5]

2005—2013年山东文言筛选提取信息类出题形式为:“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属于/(直接)体现****的一组是()”。ABCD四个答案都是由三个选项组合而成,这三个选项都出自题目中列出的六句话。题目常常对选文中人物性格特征、优良品质、原因表现等进行考查,如07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2010年“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申甫失败原因的一组是()”等。

这类题型考查考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筛选能力。考生应该对全文有大体理解,解决选文中的生字词的含义,并对文中重要信息有敏锐的发掘;并且要读懂题干含义,弄清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注重题目细节。如2012年题目“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除了清楚是对人物“美德”进行选择外,还要注意“直接”这一细节,有的选项虽然也是体现人物美德,但如果不是直接体现的,就不能选择;最后要把每句话带入原文中看看是否真正符合题目要求,综合考虑选出正确答案。

4.综合理解分析题

山东文言对这类题目的考查形式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对选文整体内容进行考查,看看考生对全文及局部细小内容是否能够理解。

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对选文整体内容有一定理解,然后在文中定位ABCD四个选项,将选项中的内容逐一与选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看备选选项内容与原文是否一致。命题者往往将选项设置得很巧妙,如对原文重点字词或者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看似正确,却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如2006年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辨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景帝暗中帮助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答案为B。选项B错在“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不是无法评判二人辨论水平的高下,而是二人辩论的话题很难一句话说清是非曲直,所以搁置不议。命题者在这里设置了一定陷阱来迷惑考生。

因此,考生应该对选文认真阅读并深入理解,尤其是重点生字词和重点句子,不要被这些陷阱所迷惑。

5.文言翻译题

山东省自2005年自主命题以来,文言文主观题目都是以文言翻译的形式出现,2007年翻译分值由原来的8分升至10分,加大了对文言主观翻译题目的考查力度,相应提高了该考点的难度,对考生提出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一个文言语句可能既有实词和虚词的特殊运用,又有句式活用等方面的特殊用法,因此,能较好地综合检测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莫过于文言翻译题了。”[8]考生一方面要对重点实虚词进行积累,另一方面也要对特殊句式和特殊用法多加关注,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被动句以及词类活用等,以此来应对高考文言翻译。

(三)能力层级情况

语文能力层级的划分,为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其中的含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那些有益的知识,有意识地加强能力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大的收益。[9]

《2013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能力层级规定如下: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endprint

3.鉴赏评价 D

(1)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2005年—2013年山东高考文言题目都是由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筛选提取信息、综合理解分析题、文言翻译组成。能力层级分别为:B、B、C、C、B。山东文言阅读能力层级较为固定,并且能力层级较低,没有鉴赏评价D类的能力层级出现,有利于考生找寻一定规律进行高考复习。

相比于有些省份,山东高考文言试题略显单调,以2008年为例,上海卷、福建卷除了翻译外,还设置了1—3个简答题;重庆卷、辽宁卷、浙江卷、北京卷还设置了断句题[11]。山东文言也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的题型,逐渐尝试新颖题型,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使自主命题更加成熟。

三、给考生的建议

最后,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山东近几年文言文的命题趋势,笔者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答题建议:

1.夯实基础,注重对重点字、词、句式的积累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在课文学习及课后练习时要及时掌握,对重点句式也要理解掌握,并需要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2.要对文本有整体把握

笔者建议考生在读选文之前,先对综合理解分析题进行阅读,山东省对这道题目考查一般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也就是说,其他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先阅读这道题目,可以帮助考生尽快了解选文内容。

3.文言翻译题看分踩分

文言翻译一般考查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考生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翻译题的分数进行踩分,不要遗漏重要考查点,在踩分完成后要组织语言,使翻译变得通顺。

4.注重语感培养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阶段,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来有效缩短现代人与古人语言之间的差异。[12]

注释:

[1]任志鸿:《高考高手》,北京: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昆明: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4]方雷:《1978年以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11]钱毅:《周海英.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述评》,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第10期。

[6][10]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考试说明》,2013年。

[7]莫易:《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8]蔡伟胜:《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评述》,语文建设,2008年,第Z1期。

[9]赵国庆:《1997年以来高考文言文试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2]郝映篥:《2006年以来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endprint

3.鉴赏评价 D

(1)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2005年—2013年山东高考文言题目都是由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筛选提取信息、综合理解分析题、文言翻译组成。能力层级分别为:B、B、C、C、B。山东文言阅读能力层级较为固定,并且能力层级较低,没有鉴赏评价D类的能力层级出现,有利于考生找寻一定规律进行高考复习。

相比于有些省份,山东高考文言试题略显单调,以2008年为例,上海卷、福建卷除了翻译外,还设置了1—3个简答题;重庆卷、辽宁卷、浙江卷、北京卷还设置了断句题[11]。山东文言也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的题型,逐渐尝试新颖题型,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使自主命题更加成熟。

三、给考生的建议

最后,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山东近几年文言文的命题趋势,笔者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答题建议:

1.夯实基础,注重对重点字、词、句式的积累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在课文学习及课后练习时要及时掌握,对重点句式也要理解掌握,并需要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2.要对文本有整体把握

笔者建议考生在读选文之前,先对综合理解分析题进行阅读,山东省对这道题目考查一般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也就是说,其他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先阅读这道题目,可以帮助考生尽快了解选文内容。

3.文言翻译题看分踩分

文言翻译一般考查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考生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翻译题的分数进行踩分,不要遗漏重要考查点,在踩分完成后要组织语言,使翻译变得通顺。

4.注重语感培养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阶段,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来有效缩短现代人与古人语言之间的差异。[12]

注释:

[1]任志鸿:《高考高手》,北京: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昆明: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4]方雷:《1978年以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11]钱毅:《周海英.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述评》,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第10期。

[6][10]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考试说明》,2013年。

[7]莫易:《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8]蔡伟胜:《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评述》,语文建设,2008年,第Z1期。

[9]赵国庆:《1997年以来高考文言文试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2]郝映篥:《2006年以来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endprint

3.鉴赏评价 D

(1)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4.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

2005年—2013年山东高考文言题目都是由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筛选提取信息、综合理解分析题、文言翻译组成。能力层级分别为:B、B、C、C、B。山东文言阅读能力层级较为固定,并且能力层级较低,没有鉴赏评价D类的能力层级出现,有利于考生找寻一定规律进行高考复习。

相比于有些省份,山东高考文言试题略显单调,以2008年为例,上海卷、福建卷除了翻译外,还设置了1—3个简答题;重庆卷、辽宁卷、浙江卷、北京卷还设置了断句题[11]。山东文言也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的题型,逐渐尝试新颖题型,在教育改革创新中使自主命题更加成熟。

三、给考生的建议

最后,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山东近几年文言文的命题趋势,笔者给考生提出以下几点答题建议:

1.夯实基础,注重对重点字、词、句式的积累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在课文学习及课后练习时要及时掌握,对重点句式也要理解掌握,并需要做一些练习加以巩固。

2.要对文本有整体把握

笔者建议考生在读选文之前,先对综合理解分析题进行阅读,山东省对这道题目考查一般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也就是说,其他三个选项是正确的,先阅读这道题目,可以帮助考生尽快了解选文内容。

3.文言翻译题看分踩分

文言翻译一般考查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考生在进行翻译时,可以根据翻译题的分数进行踩分,不要遗漏重要考查点,在踩分完成后要组织语言,使翻译变得通顺。

4.注重语感培养

学习文言文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的阶段,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以此来有效缩短现代人与古人语言之间的差异。[12]

注释:

[1]任志鸿:《高考高手》,北京:知识出版社,2012年版。

[2]倪文锦:《语文考试论》,昆明: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4]方雷:《1978年以来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5][11]钱毅:《周海英.2005—2009年高考文言文命题述评》,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年,第10期。

[6][10]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考试说明》,2013年。

[7]莫易:《2007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语文建设,2007年,第7期。

[8]蔡伟胜:《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评述》,语文建设,2008年,第Z1期。

[9]赵国庆:《1997年以来高考文言文试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2]郝映篥:《2006年以来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文言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