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
〔关键词〕 古诗词;诗境;鉴赏;作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88—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中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古典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增进文学素养,丰富文化底蕴,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语文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而现在的学习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一脸冷漠;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包括初中学过的。 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2.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3.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4.学生怕吃苦功底不行,有畏难情绪。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激活诗歌教学,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 听音乐融入诗境
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比较鉴赏
在鉴别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学生与诗人和作品的感性沟通,加强了诗词的理性体悟。
1.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临江仙》)歌曲和歌词,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异曲同工,同为咏史怀古,也各有千秋。
2.学习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台湾的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比较不同意境,苏轼的词所要传达的是经历乌台诗案之后、贬居黄州,抒发其个人幽愤寂苦之情;而周传雄化用词中一句的意境表达的却是咏叹爱情的缘分,人世的悲欢,在爱与愁之间的伤痛。
三、创新作业设置
学习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播放并展示了《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的歌曲和歌词,告诉同学们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和我们刚学过的作品都表现了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模仿《当》的歌词,把《无题》扩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总之,在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尝试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时常在教学中,在动听的音乐声和学生意犹未尽的讨论中,伴随着阵阵掌声,铃声响起。
[教学思考]
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古诗词教学,既要追求“诗”的灵性飘逸,又要有“思”的深邃广阔;既有字词句篇的感知品味、吟咏讽诵,又有思接千载、心连宇宙的深思熟虑;,不仅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激发,也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如果教师死守教材,那么最好的教材也会成为束缚教学的桎梏。活生生的学生也会变成课本的奴隶。课堂灵活地放开一些,反而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活跃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