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结课方法

2014-07-24 20:00叶添华
中国教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结课内角所学

叶添华

结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结课具有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和发人深省的作用。本文旨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结课方法进行初步的概括与探析。

一、归纳总结式

归纳总结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指导学生将一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总结的结课方法。一般而言,大致有三种方式。

1.梳理归纳式

梳理归纳式结课,即帮助学生理清一节课(或前几节课)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其进行梳理归纳,进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的结课方式。这种结课方式对知识点较多、知识密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尤为适用。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借助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技术等,指导学生用比较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表格和图示等对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归纳,并用表格形式呈现知识间的联系(见表1)。这样结课既能帮助学生完整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辨析比较式

辨析比较式结课,即帮助学生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使容易混淆的知识精确区分,并形成崭新的认知结构的结课方式。这种结课方式一般用于知识内容、结构相似,表达形式相近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学内容。其基本做法是找准知识的异同点进行辨析与比较,同时通过画图、列表和举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概括能力。例如,在教学“比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并将有关知识以表格(见表2)形式呈现。这样结课不仅巩固与除法、分数相关的旧知识,更加深对崭新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者的联系与区别,最终形成崭新的认知结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儿歌口诀式

儿歌口诀式结课,即教师把学生所学的重点内容,精心编成儿歌或口诀,以帮助学生理解、归纳和总结知识的结课方式。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先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呈现儿歌或口诀,以使学生随着动听的音乐节奏进行诵读、吟唱,从而轻松地记住所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把相关法则改编成口诀: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求得积以后,回头看因数;小数共几位,确定积小数;若积位数少,用0来补足。儿歌或口诀具有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节奏明快和顺口易记的特点,当教学内容较多或某一知识点的文字表述较长时,教师可采用儿歌口诀式结课,既富有趣味性,又易于学生接受。

二、画龙点睛式

画龙点睛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从知识的本质出发,就关键问题对学生再次点拨,以促进他们认知深化的结课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出示这样的题目: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8.84米,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针对这道题,教师展示了两种解法。方法一:18.84÷3.14÷2=3(米),3.14×3×3=28.26(平方米);方法二:(18.84÷2)×(18.84÷3.14÷2)=28.26(平方米)。对方法一,学生均表示认同。对方法二,大部分学生认为:虽然其计算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同,但算理不清晰,无法确定它的正确性。此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重现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一个圆沿着直径平均分成两部分,再把每一部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半径,用圆周长的一半乘以圆的半径即可求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的面积。此时,对方法二,学生茅塞顿开。这样结课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悬念存疑式

悬念存疑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疑难问题或设置悬念,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作准备的结课方法。例如,在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计算(7.65÷85=),然后提出问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它的计算方法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以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从而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结课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崭新知识与已学知识之间环环相连、节节相扣,给人承前启后、衔接巧妙之感。

四、前后呼应式

前后呼应式结课,即教师先在课堂导入时设疑置惑,再在结尾时释疑解惑,从而使课堂教学前后呼应的结课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上课之初,教师可先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是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到了结课时,教师可呼应上课之初的提问(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吗)。这样结课既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课导入时所提的问题。于是,课堂教学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练习巩固式

练习巩固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相应的练习,以使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内化新知,从而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方法一般借助提问、板演、课堂作业和小测验等具体落实。它不仅能巩固与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外,练习巩固式结课的练习形式和内容要根据教学需要,科学而合理地设计。例如:为了巩固学生刚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设计着眼于崭新知识的简单的基础练习;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专项练习;为了明晰崭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异同,并增强崭新知识的清晰度,以有效防止知识的负迁移,可设计针对易混、易错知识的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排除事物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可设计变换知识呈现角度的、比较知识本质特征和无关特征的变式练习;为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设计旨在展示知识规律的综合性练习;为了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六、游戏激趣式

游戏激趣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把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感悟与提高,以将课堂结尾推向高潮的结课方法。这种寓教于乐的结课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杜绝结课前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的结尾设计一个游戏(一个平面图形被小木板遮住,只露出一个锐角,它是什么平面图形;如果这个平面图形只露出一个直角,它是什么平面图形),以使学生根据条件寻找答案。这样,学生既情绪高涨,又兴趣盎然。

七、比赛竞争式

比赛竞争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和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活动,使学生“赛中有争”“赛中有乐”和“赛中有得”的结课方法。例如,在教学“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计3至5分钟的分组口算比赛,以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所学知识。

八、拓展延伸式

拓展延伸式结课,即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些知识点进行适度挖掘、拓展和延伸,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和多层次引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方法通常借助于一些具有一定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一般有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两种方法。

1.知识拓展式

知识拓展式结课,即教师在结课时,对知识点进行充分挖掘,以加深知识的难度,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终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获得较为全面与深刻的认识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方法更多的是着眼于知识的深度与纵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这样结课。大致有三步。其一,给学生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然后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其二,启发学生用推导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剪拼法,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推导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同理,再推导出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内角和。其三,再度设问:七边形、八边形、九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这样,学生在已有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基础上,把认知领域拓展至多边形的内角和,既巩固已学知识,又使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还为多边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课外延伸式

课外延伸式结课,即教师在结课时,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课堂结尾作为联系课内外的纽带,从而激发学生课外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以实现知识有效迁移的结课方法。这种结课方法主要着眼于知识的广度,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后调查来结课,大致分两步设问:一是请调查一下,在一周内,你家和邻居家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垃圾袋?二是通过这项调查,你有什么发现?又如,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布置小组实践活动结课,其具体问题是:请各小组利用有关“比例”的知识,求出学校操场旗杆的高度。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结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原则是:结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精彩的课堂教学结课是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体现,它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索、细心总结和灵活运用,从而在数学课结束时收到“课虽尽,趣犹存,意未穷”的理想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赤坭圩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猜你喜欢
结课内角所学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非所学
三角形分割问题
非所学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阅读教学三部曲
化学课堂导语与结课技巧探析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探究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