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合作 情景调控 个性展示

2014-07-23 11:04汪新祥
求知导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汪新祥

摘 要: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也呼唤自主学习方式。为此,笔者从自主学习的含义、特征出发,着重探讨了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方式与策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交互合作、情景调控、个性展示三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方式与实施策略,使自主学习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由原来的“被逼学”“不会学”变为“想学”和“会学”。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有必要且有实效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引导方式;交互合作;情景调控;个性展示

一、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这是不容置疑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仍然大行其道,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没能够也不善于自己教育自己,因此我们要对课堂进行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切真正的改变,来自于方式的改变,所以,我们要通过改变课程的呈现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于是,笔者尝试了交互合作、情景调控、个性展示三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方式。

1.现实依据

(1)未来社会需要自主学习的人。21世纪需要自我完善的人才。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将迎来学习化社会,教育和社会的关系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信息网络化将会改变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改变教育资源的使用方式。知识的获得除了靠教师的传授外,更多的是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因此,只有把学习的自主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具有捕捉信息、判断信息、重新组织信息和发现信息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

(2)初中生自主学习的内需不足。专家在九个省市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表明,学生很少有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活动。具体地说,从来不进行自主学习的初中生竟达56%,经常进行自主学习的只有10%。据对上海地区的调查,在四类学业不良的学生中,属动力型困难学生比例最高,达57.8%。动力不足和学业不良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积极的学习需要、自信心、情绪情感的丧失,造成孤僻、退缩、自卑、攻击等不良性格,限制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3)新课程呼唤自主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2.理论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所注重的逻辑与语言智能,每位学生都有可能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上持有优势,如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观察智能等方面的优势。该理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开发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潜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个性都尽可能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倡导多元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构建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该理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学习理论。借鉴这种学习理论指导语文课教学,将会促进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性活动,才能使个体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应努力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以积极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去认识、改造世界。

二、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独立地、主动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模式的本质特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组配知识结构,制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其实质就是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了解自主学习的这些内涵,对于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2.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能动性。自主学习有别于各种形式的他主学习,他要求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能动性充分体现了“想学”“愿学”。

(2)独立性。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独立自主地确定学习计划、思考学习策略,确定学习过程,并进行自我评价,最后自主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

(3)自我监控性。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评价和调控。具体地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主动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补救和自我调整,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独立性、自我监控性充分体现了“能学”“会学”。

(4)差异性。由于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价。所以不同的学生学习过程和目标必然有差异。

三、语文课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方式与实施策略

自主学习作为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旁观,充当守望者的角色。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他们是否愿意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是否会自主学习,要看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探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实现此目标,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和策略。

1.引导方式一:激励交互合作,使学生“我要学”

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的特点,所以要把传统教学中的“师教生学”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增长,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策略一:实施动态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充满激情地实践操作,探究感知,亲身体验,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形成能力和智慧。而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价值取向与选择。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们只有在主体上体验到乐趣,才能“为之不厌”,达到求知的最佳境界。为激发学习兴趣,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endprint

(1)采用表演激趣。表演可以再现文中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典型案例1]学习《皇帝的新装》时,可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骗子、大臣、小孩,演一场小舞台剧。让上台学生按照既定角色的应有特征去刻画皇帝的虚伪昏庸、穷奢极欲,大臣的虚伪愚昧、阿谀奉承,骗子的狡猾虚伪,孩子的纯洁天真、无所顾忌。台下同学在观看过程中也会激发想象力,参照自己心中的形象去期待、欣赏、比较、评判。

评析:针对文本内容进行形象的表演,一是从内容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文本中的文字是固定的,而现实的表演中,学生可以贯穿自己的语言,自主地发挥自身话语特色,能让学生充满对话语的拓展,对学习内容是一种最佳拓展方式;二是在活动体验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过程的体验就是一种现实性或者是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在活动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三是从想象发挥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交往、接触中会升华自身的理解。

(2)运用音乐激趣。音乐可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播放,渲染气氛,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典型案例2]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在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叩击学生心扉的过程中,就会激发学生想知道这位遭到命运沉重打击的音乐巨人更多的故事,更想了解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评析:此案例有以下值得肯定之处,一是学生初步感受到音乐巨人贝多芬雄浑激昂的音乐,让学生初步介入音乐巨人的胜境,让学生自主地对音乐产生好奇;二是音乐内容让人想象到音乐家的心境,激昂的音乐同样会让学生感受抒写此乐曲的心境,这对学生理解贝多芬作为音乐巨人是一种奠基;三是音乐能让人感受成就音乐巨人的原因,在知道如此雄浑激昂的音乐是耳聋后的贝多芬创造,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反差,会自主地升起对巨人的崇拜之感。

(3)巧布疑点激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奇中生疑,由疑生趣。”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马说》时,我巧布疑点:大家都知道《马说》这篇文章有三个对象: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对于千里马的出现,千里马本身、伯乐,食马者哪个更为重要?由此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驱使自己仔细阅读文章,努力思索,积极探讨,学生在迫不及待地解疑过程中学到了知识。

此外,语文课还可采用多种激趣手段,如:精心设计导语,课前讲故事比赛,小组竞赛,辩论赛,多媒体创设情境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典型案例3]《乡愁》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要是你们离家三五天或半个月,你们会想家吗?哪位同学来说说想家的感觉是怎样的?

(生发言)

师:余光中老先生的《乡愁》就传达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下面,请同学进行组内朗读交流,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最能读出诗人的情感?

(各组代表朗读后互相点评)

师:有位作家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不会想象他就没办法来理解诗歌”,现在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进诗人的乡愁世界,去寻找那一幅幅优美哀伤的画面。请每小组选择一幅画面,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或表演诗中的情景。

(各组准备后进行表演)

师:是啊,落叶归根,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的故乡,课后请同学们用你的妙笔,联系自己的体验,发挥想象,写一写你心中的故乡情结。

评析:虽然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从读文、演文到摹文,都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兴趣,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进行练习,最终让学生自己体悟、理解,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

本教学片段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有三,其一是设问“哪位同学来说说想家的感觉是怎样的?”这是学生自主的体现,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其二是让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看看哪个小组最能读出诗人的情感?”这是学生自主体验诗的途径,能够让学生发挥个性感情色彩,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其三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述或表演诗中的情景,这是自主发挥的高层境界,对学生的语言及情感想象综合能力有极大促进作用。

策略二:实施开放性教学,唤醒主体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生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要贴近学生社会生活,反映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应该在“大语文”环境中进行,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语文课开放性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式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评价开放。本人在教学中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开放,使课堂贴近学生生活。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开列1张长长的资源“清单”。人们发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地突破课程与教材,拓展教学资源,使学生处于一种他们可以选择的最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学习环境,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

如:讲短语、句子知识,可以让学生先从生活中找例子,特别是从他们平时的口语中入手找例子;改病句练习,可以从学生日记、作文中找例子;学富兰克林的《哨子》要求学生们以“我的哨子”为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反省自己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每堂课安排一位学生进行“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

(2)教学方式开放,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在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很少有参与的积极性。洪镇涛先生在《教师立足于导,提高自学能力》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是导演、是教练”,要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如:小品表演、辩论赛、讨论教学、角色模拟、游戏、参观、调查、访问、摄影等。

如:在教《羚羊木雕》一课,把学生分成“我”派和“妈妈”派进行辩论,借助课文词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变色龙》时,我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表演奥楚蔑洛夫“径直走后”的种种丑态。这些活动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教学时空开放,课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自主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种自主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

[典型案例4]《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学习课展示:

活动内容:①角色转换——假扮成为一个伤残者进行为期一两天的生活和学习。②遭遇困境——在缺衣少食或无人关心的情境中生活几天。③爱心行动——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做几件只有自己知道的好事。活动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与体会并做好记录。

活动时间:国庆放假期间,10月8号上交活动体验文章。

endprint

资料收集: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并写出相关的体验文章。

成果展示:①学生们谈感受体验;②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话题作文;③利用黑板报,优秀作展示等形式,向全班交流。

评析:首先活动时间上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利用放假时间,让学生自主决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是收集过程中体现了自主性,过程中让学生采用自身的方法,对收集效果是有效保障;最后成果展示上体现了自主性,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作文具有个性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开放,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由于教学内容、方式、时空等方面的开放性,教学评价也必须开放。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坚持校内外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多种方式方法结合,立足促进发展。

2.引导方式二:调控教学情景,使学生“我能学”

语文课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计划、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调控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使之达到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些目标,能学、会学是关键。调控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采取各种措施指导学生学习,如制定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不愿意学习到愿意学习,从不会学习到善于学习,从不相信自己能学好到相信自己能学好,达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监控的目的,变“教我学”为“我能学”,“我会学”。本人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策略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包括两种——内驱力和外驱力,其中内驱力才是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的有效的原动力,而产生内驱力的根本动因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时,应尽可能与学生民主协商学习任务,应给学生以一定的选择空间。

[典型案例5]《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师:课前让大家预习课文,要求每人找出两个疑难问题或最感兴趣的问题,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好。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人把自己准备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把大家认为没有什么价值或已解决的问题去掉,每组集中2~3个问题,在全班讨论,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学生按要求交流约5分钟)

师:下面请小组代表发言。

(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随时归纳,最后集中出全班学生都感兴趣的两个问题:1.作者为什么愿意自己变成一棵树?2.作者为什么要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评析: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体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其一,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共同协商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要求每人找出两个疑难问题或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体现,能够让学生讲出自己的疑惑,有助于承继后面教学。其二,让学生把认为没有什么价值或已解决问题去掉,这是权力的下放,体现了学生的裁决权,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的养成。这样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愿学、乐学。

策略二:重视过程指导,提高自学能力

在自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高明的教师往往善于将学习任务转化为一个饶有情趣并且有较大思维负荷的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在完成认知任务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典型案例6]《羚羊木雕》教学片段:

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

任务:让学生探究课文的主题

活动情境:举办一场“辩论会”

操作流程:①选出各方代表,“子女”为正方,“父母”为反方,双方准备辩论发言材料。②老师自荐为主持人,宣布辩论会的规则,导入辩论会。③主持人简单介绍辩论双方并出示辩论论题:“羚羊木雕的风波该怪谁?”双方开始辩论。④主持人作结,宣布辩论会结束,集体评价答辩选手。

评析:上面的案例中,自主学习的体现有三,一是自主选出各方代表,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辩论的奠基,营造气氛。二是自主出题目进行辩论,依托文本而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而不脱离文本,使课堂真正成为既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所。三是学生自主主持该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展开了定向的、有序的、系统的学习活动,这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用下面示意图简要表示调控式教学策略的课堂模式:

3.引导方式三:促进个性展示,使学生“我在学”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出具体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过程,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价。所以不同的学生学习过程和目标必然有差异。个性化教学策略是指教学要采取各种措施,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形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策略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有自己某些方面的智能优势。面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使学生保持并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天赋和优势,成为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毫无疑问,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长只有受到充分尊重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才更具有自觉性,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应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要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民主化,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好形式。课堂讨论就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它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下列几种讨论:让前后桌的四位同学讨论,辩论型讨论,演讲型讨论,情境设置讨论等。

[典型案例7]笔者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感情到底有哪几种?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现在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发言时请先阐述观点,再引用诗句论述。课堂一时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然后各组代表发言,交流看法。有的组认为,月亮代表思念故乡。证据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组认为月亮代表思念朋友。证据李白:“思君不见下渝州。”有的组认为月亮代表愁绪。证据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有的组认为月亮代表边塞生活。证据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未还。”

评析:组织这样的课堂讨论,使每位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需要,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策略二:因材施评,发扬学生个性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形象地把现行评价比作一个大筛子,学生被放在筛子上筛,留在筛子上的是少数,绝大多数被筛在筛子下面,这种“筛子式”的评价,使学生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并由此造成胆怯、退缩等心理行为,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年复一年遭受挫折,使他们的自信与自尊被这种“筛子式”的评价完全摧毁了。

endprint

开放性的评价将评价空间从教室延伸到操场,延伸到校园乃至社会,是使语文课教学中由教师发起、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成为一种负责的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只有当学生对自己决定的评价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等负起责任时,他才能真正地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开放式自我评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激发内在动因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提醒自己的责任,也可以在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技能的改进程度和自身知识的增长程度等方面进行反思。

例如:在一次以“网络”为话题的作文辅导中,针对初中生敏感的上网问题,组织学生辩论“中学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如果说,在传统的考核中,教师的考核标准是“是否正确”;那么,在开放性考核中,教师的考核标准则是“是否合理”和“能否自圆其说”。在辩论中,正方从中学生上网有利于开阔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拓展教育空间、促进个性化发展等方面论证利大于弊。反方从网络对中学生造成的信息污染、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心理疾病,网络道德失范等角度论证了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尽管他们的辩论时而偏离主题,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他们的思维方法也不一定合理,但他们无所畏惧,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是经过他们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就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就会得到肯定,当然,合理而富于创造性的发言将会得到格外的奖赏。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思想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调整和完善,有利于思维的批判性和多向性的形成,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评析:开放性自我评价,摒弃了由一个测评者主宰一切的做法,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减轻考试压力,能给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测评中,达到乐学、乐考的境界,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把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现代教育思想贯穿在教学评价的始终,使教学评价获得应有的教育作用。

策略三:因材施练,发展学生个性

所谓“弹性作业”,相对于统一作业而言,是指对不同的学生在时间、数量、难易程度及内容范围的安排上有所区别,不作统一要求并灵活处理的作业。它根据定时不定量的原则、必做和选做相结合的原则,分层设计作业,如笔者设计出A、B、C三级式作业:A级为简单再现型,适合基础差些的学生选做;B级为基础智能型,由中等生选做;C是综合智能型,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作业范围包括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自主作业。基本作业是基础知识积累,是必须完成的。选择作业针对教材的非基础知识设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可全做,也可选做,也可不做。自主作业的弹性更灵活,一般针对教材内容的提升而设计,老师只提范围,无作业的具体要求,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确定,自主作业可以是短时间的,如阅读一篇相关的报纸杂志文章;也可以是长时间的,如开展调查,写调查报告。由于作业是学生自主选择的,学生更能做好规划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在平时的语文作业中,笔者将作业分成相对固定的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知识积累。主要是对文字、文学常识等的整理归纳,形式自由开放,是列表式归纳,还是填充式整理,或其他形式都由学生自主设计。第二板块是摘抄点评,在学完一课以后,要求学生将那些自我感受较深的,认为精彩的语段或句子进行摘抄,并用200字左右点评。第三板块拓展延伸。有对一段精彩文字的品味赏析,有对课文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的理解和评价,有与课文的比较阅读,有课文仿写、续写等。

[典型案例8]上完《山中访友》一文,我布置了这样三题作业:

①摘抄文中你容易弄错的字音、字形及整理相关的文学常识。②摘抄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进行点评。例如:我最喜欢这句“你好,瀑布大哥!……从古到今。”“他不拉赞助,不收门票”这句好像在讽刺人间唯利是图的一些现象。③仿写:假如你是某一自然景物又会对来访的游客说些什么呢?要求:展开想象,仿照文中的第3、5段叙述方式自由写作。A组同学要求完成第①题,选做第②题,B组同学完成①②两小题,选做第③小题,C组同学三小题全做。

评析:其一是作业的题目用了“你认为”这是给学生自主选择的话语,有助于学生自我分析和判断,让学生对作业有新的认识和成功感。二是有了层次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面向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殊需要,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满足,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兴趣性。

四、研究成效

1.实践效果

改变了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学生由被动学习语文到自主学习语文,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考试中居年级前茅。有多个学生的征文在读书活动中获奖,有两位同学分别获得省级、县级征文竞赛一等奖。

(1)课堂走向了开放的境地,建立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课堂内与课堂外互动的立体式的学习空间。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对所教班级的1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65%的学生经常通过网络查找学习所需的资源。20%的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2.成功经验

(1)要不断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并内化为教学行为。它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破除教师中心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动脑、动口、动手,大胆探索,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如此,就需要施行课堂教学民主化,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热情爱护、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自始至终都充满期望,要充分相信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行”,对学习困难者则倍加关心,适时加以启发点拨,而不能损害其自信心和自尊心。总之,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才有保证。

(3)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畅所欲言。“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学生提出问题,开始往往是肤浅的,甚至幼稚可笑,这说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低级状态,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解答问题。这样做不仅为学生理解教材开拓了思路,而且为学生明天走向社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4)要训练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当最初的学习动机的动力作用开始减弱时,便需要学生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这些困难,继续学习。因此,我们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训练学生对策略、方法的调控,同时也要训练学生的责任心、恒心等非认知因素。

五、结语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深化语文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即直接目标(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展目标(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指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而我们探索的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有助于达到自主性、创造性等教学改革的目标,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在深入理解学科知识、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课教学信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秀玲主编.碰撞与沟通——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读本[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3]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贾群生.回归生活的中小学教育评价[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5]吴增强,等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