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红
摘 要:实施农村初中德育教学,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正确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要有效实行农村德育教学,就要对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本文主要概述了农村德育渗透性的特征,探讨了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实现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特征;实现途径
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政治信仰也逐渐形成。德育的渗透性是德育工作者以学生为对象,以社会要求为准则,通过渗透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标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信仰。所以,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同时还能加强农村初中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的特点
1.德育渗透的持久性
德育渗透要得到长期的维持就必须依靠人的情感,以初中生人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为依据,将传统的美德与道德伦理相结合,利用初中生能够接受的传授方式教授给学生,并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德育工作者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为,要不断地将工作细化,与学生沟通时要有耐心和热情,让德育的内容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持久地保持德育渗透的效果。
2.德育渗透的多元化
德育渗透要尽量避免直接简明的方式,尽量采用间接或隐蔽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农村德育渗透要以巧妙灵活的方式隐藏于教学载体与教学过程中,利用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等多元化的方式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渗透到学生的心中。此外,德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初中教学的设施和环境,组织学生感兴趣的校园实践活动,并将初中德育渗透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形成正确的人生道德观念。
3.德育渗透的渐进性
农村初中德育渗透的效果不会马上见效,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与伦理观念是由低到高慢慢形成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方式不适合农村德育渗透和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倦心理。所以,农村德育渗透要循序渐进,德育工作者要注重学生日常思维模式的引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由浅入深的思维模式,分析学生的思想境界,并利用情景,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使学生慢慢地受到德育渗透的影响,使德育渗透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二、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的实现途径
1.组织多样化的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是初中教学的补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德育渗透的内容融入到各种校园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学习能力。所以,学校要组织文体、文化和文娱等多样化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如学雷锋活动、关爱老人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人生价值观、传统美德等德育内容渗透到校园活动中去,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启迪和升华。
2.依托校园环境实施德育渗透
校园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场所,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有利于促进德育渗透工作的开展。所以,学校要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合理布局,增添绿色人文景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学校合适的位置设计一些励志标语或者是摆放一些名人雕像,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激发学生的求学精神与进取精神。
3.充分展现德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
初中教师是农村初中德育渗透工作的主要实践者,教师的品行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候甚至会超过知识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教学技能,深化自身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好榜样,通过展示自己的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实现德育的渗透。
4.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
农村初中教学是整个学校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初中教学的特点,将德育的内容渗透到教学课堂中去,通过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模式,设置相应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教学与德育紧密结合的目的,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德育渗透性具有持久性、多元化和渐进性的特征,实现农村德育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者要组织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以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为依托,实现德育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徐达芳.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2]鲜蕾.有关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的探讨[J].华章,2013(30):273.
[3]陈月.精细化管理——论如何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时效性[J].青年文学家,2014(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