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英
【摘要】新课标下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问题,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从难易适度的问题设计、巧妙的设问方式等方面,阐述课堂设问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方面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 设问 启发 实际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74-02
新课标下的政治课教学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由过去重结果现在则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究,因此探究方式、探究过程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特别注重问题的设计,专门设立了探究活动框,然而不同的地区人文、地理、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都按照教材设计的问题来探究有时候会不切实际,因为很多现象离我们的学生有些远,不能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致,为此我特意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和案例,教学效果较好,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课堂设计问题要与学生生活有“交集”
1.1学生对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事物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经济生活第八课涉及到国家财政的内容,如何让学生理解财政存在的意义,教材设计了关于上海徐家汇地铁站的例子,在第一个班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我找了几位同学回答为什么地铁站是政府出钱修的,而不是企业或个人投资,有的同学没见过地铁站,也不清楚城市修地铁站到底需要多大投资,因此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一问题,探究的效果不好,最后只能由我来解释,既耽误了时间又没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个班上课前,我布置让大家搜集有关鸟巢和水立方的材料,特别是投资数量和建设周期。这次,课堂设计我没有采用地铁站的例子,而是让两位同学简单介绍鸟巢和水立方的投资建设情况,然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鸟巢和水立方是由国家投资,而不是企业或个人,这次很多同学都明白了,像鸟巢、水立方这样的大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企业无力或不愿意投资,而这些公共工程又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因此财政就发挥了他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对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性就有了较深的理解,为后面学习财政的具体作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2教学中采用的案例一定要具有时效性,不能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
长期的教学中养成了一种习惯,有好的案例就会把它收集起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又能用上,但事实证明,有些案例需要从教师的资料库中剔除了,因为它离学生的生活太久远了,这样的案例远不如当下发生的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对学生进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比如讲到财政在救灾中的作用,5.12大地震就是最好的例证,好多学生多能说出一串串的数字来,体现财政在社会保障、提高人们生活方面的具体作用。
二、课堂设计问题的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1课堂设计问题要难易适中,分层次设计问题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设计探究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探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太简单让学生很轻易就能找到答案,没有思考的过程,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标,问题太难学生多次思考都弄不明白,或大多数学生都弄不明白,那学生就会失去耐心和兴趣。应该先从简单问题入手,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思考的氛围中,而不是突兀的直接提出较难的问题试图“一步到位”,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讲到资源配置的问题时,我第一次提问学生为什要优化资源配置?很多同学没有预习,只有极少的几个同学回答,答案也不太让人满意,第二次我先让同学们阅读和观看教材中“钢材供不应求,许多厂家争相购买”的材料和漫画,让大家感受到“资源”的重要性,这时再提出为什么要优化资源配置的问题,大家很快明白:资源有限,人的需求无限,为解决供需矛盾必须优化资源配置。
2.2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个问题的设计要实现什么样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该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里有数,对于高一的学生要设计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主要考虑他们的生活阅历和对这些知识的熟悉程度、理解能力,要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对于高三的学生要设计较为复杂的问题,他们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重点考查其对知识迁移、归纳、综合处理能力。
2.3课堂设问的方式和语气、语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思考
还是学习财政的作用,教材设计了一个问题探究: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享受了那些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我以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大家应该回答的很踊跃,然而课堂却很冷清,有同学说我知道有低保,但我们家没享受低保,还有同学说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再几乎没有同学回答了,探究活动难道要失败了?我迅速调整了提问的方式和语气:大家去没去过公园?所有同学都喊:“去过”!走读的同学每天放学有没有发现通辽的路灯很亮?大家说:“发现了”!通辽现在的街道和过去比有什么变化?一位同学说:街道比以前宽了,路面也平整了。另一位同学说:通辽的城区比原来大了,五中北边都发展起来了,北边修了不少路。我又问:通辽城市的路灯、街道、公园是谁出钱来建设的?“政府”!大家异口同声的说。这些服务是不是我们都享受到了?同学们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指这些啊,有同学还主动站起来说到了国庆期间西拉木伦公园举办菊花展,免费向市民开放,元宵节期间政府为大家放焰火等等。气氛一下子活了起来,原来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享受政府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我顺势引导,这样看来是不是只有我们的政府有钱了,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是”!我们是不是应该为财政收入的增加多做贡献?“是”!国家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和我们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不是一致的?“是”!大家的喊声一声高过一声。这样大家不但掌握了财政在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大家进行了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大家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问题没有变,但提问方式变化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探究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不断总结中,不断地调整中,我渐渐掌握了一些设问的方式,教学效果在一天天的改善,当然我深深懂得以后探索的路还会很长,我会不断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总结,我坚信,只要探索的脚步不止,成功会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