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李清江
【摘要】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多年的健美操教学实践观察和文献资料研究,从分析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出发,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快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指导原则,我们肯定了自主性学习的可行性和优势,把自主学习贯穿到课堂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环节中,旨在提高健美操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能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主导主体自主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40-02
1. 前言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步骤,以完成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它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我校开展健美操选项课八年以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实践,努力把自主学习更好地贯彻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发展个性,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 健美操教学改革思路
2.1 素质教育下的健美操教材可选择性少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使不少学生讨厌这种缺少主体乐趣、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因此,在"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快乐健美操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
2.2教学情境的创设单一化
基于传统的体育认识与教学习惯,多数体育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注重于教学的组织性、纪律性,强调"教"的条理性和"学"的有序性。传统教学虽然外观严谨、规范,但也存在着主观营造紧张氛围的弱点。难免有些学生会出现特殊情况而影响集体的整齐度,出错让这些学生感到愧疚、自责,从而更加紧张、害羞、自暴自弃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由此,转变健美操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逐步实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快乐健美操教学理念的转变。
3. 健美操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问题分析
3.1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思维和习惯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了接受式学习,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自我学习意识不强, 课堂上学习什么风格的健身操,能强化我们哪方面的运动机能,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它学到最好,注意自我总结,取长补短等等。学生还没有适应这种课堂方式,自然不会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2对健美操的认识有误区
在学生印象里,传统健美操教学都采用接受式教学为主,例如健身房里的健身教练都是领操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由浅到深的传授基本动作和基本步伐,再传授套路动作,所以只要能在教师带领下完成动作学习就完成任务了。
3.3自信心不足
健美操在学生中的普及性远不如球类那么高,大部分学生选修健美操前没有接触过健美操,健美操必备的知识和素质都比较缺乏,所以学习初期对自己不太自信,不敢做怕自己跳好,怕别人笑话,更不用说主动展示自己。
4. 对策与建议
4.1改變思想,改善习惯
课堂前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喜欢的形式、音乐等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整,每节课结束与学生交流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位置,让学生学会从自身需要和发展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设计问题、简单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主动仔细观察、模仿,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练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起来了。
4.2教师做好引导者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看似只跟学生的关系比较大,其实自主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经过教师精心的课程设计。要选择出适合学生能力范围的内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与信息媒介,如卡片、挂图、音乐、多媒体课件等等。教师要始终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沟通,了解进展,引导正确的方法和方向,自主学习结束后的教师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肯定学生的成果,反馈评价促进她们更好的反思改进。
4.3小组合作
俗语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独立学习的个体很难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无论心理还是能力都不能完成。在实践之后我发现让学生分小组,体育骨干任组长,小组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探讨研究、合作创新的方式效果明显。体育骨干在其中起到了引领、纠错等作用。激发了小组间的合作能力,激发个体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学生通过自主查资料,搜集健美操各种动作素材与类型,自主创编健美操动作组合,更加深了对该项运动的思维记忆,课堂效果远远好于传统讲授课。
5. 结束语
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健美操教学模式既符合现代教学思想,符合现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又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是对健美操老师、学生的重新定位。自主选择适应的学习、练习、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参与教学终结性评价,是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健美操教学模式真正的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洪.健美操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王勇慧,冯瑞.两类体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研究[C].学校体育科学研究,1996.6
[4] 王启明等主编.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