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过程中的音乐审美经验基础研究

2014-07-18 18:40刘蕊
艺术百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音乐审美音乐艺术

刘蕊

摘要:音乐审美经验的积累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人们拥有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能够提升其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水平,塑造完美的情操和人格,使得人们能够获得审美愉悦和满足审美需求。因此,本文分析了音乐审美经验的特征、功效,以及音乐审美经验在认知音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音乐艺术;认知音乐;音乐审美;审美经验;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识码:A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其积淀了人的智慧和才能,承载了人的理想和情感,音乐艺术是传递美的一种载体,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映出现实生活情况,表达出艺术家的内心情感。人们要感知到音乐艺术的美,首先要具备一种审美的能力,其中审美经验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审美能力。音乐艺术中美的元素需要审美主体去发掘,因而人在审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人们要了解音乐艺术作品中的音乐思想、音乐风格以及音乐背景等理解音乐的必备知识,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认知音乐。因此,音乐审美经验中存储音乐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一、音乐审美经验概述

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经验,也被称为“美感经验”,其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对审美对象的感觉和感知,经过大脑的加工和转换形成于保留在记忆中的经验。一般来说,审美经验包括对某种普遍存在事物的观照和冥想。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感性经验往往居于主导地位,但随着实践活动不断展开,人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去把握内在的规律,使得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其经验就会不断发展、变化和沉淀。音乐艺术具有时间流动性较强的特征,其还对人的感官和情绪刺激较为强烈,因此,音乐艺术审美过程中,审美经验是进行音乐审美评价和体验音乐美的前提条件,其还对审美的理解和创造美的思维活动具有制约功效。在音乐艺术审美过程中,人们能够通过听觉来感知音乐美的存在,进而获得音乐的感性形式并得到心理上的审美需求满足。音乐审美经验要在把握和认知音乐艺术本体的基础上,加强存储与之相关的音乐知识和经验。音乐艺术作品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内心感悟、理解和表现。人们对音乐的认知,不仅包含音乐本身所固有的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时代背景、文化知识、艺术时尚和社会发展方向,以及创作者的个人风格等,具有了各类知识能够为音乐审美经验打下牢固的基础。人们对音乐艺术作品理解和认知过程中,音乐审美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音乐审美经验的特征

音乐是一种随着时间流动的听觉艺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需要具有广泛和深厚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一)音乐审美经验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相统一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主要是通过听觉来直接感受,其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的内心情感会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而有所变化,声音是人们直接感受到的审美客体,声音刺激了人们的感官,给人们带来直接的情感方面变化。比如,音乐节奏的快慢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快节奏的音乐使得人们精神振奋、心情欢快,或是将人们引入激励、刺激的场景中;慢节奏的音乐会使得人们安逸、舒适,或是将人们带入宁静、温馨的场景中。这些感受都是直接的,其是人们感官的知觉,在音乐审美过程中知觉在顷刻之间就能够察觉到音乐作品在人们内心所起的反应,以满足人们得审美需要。音乐审美经验不仅需要感觉直接性,还需要理性的间接引导。人们在欣赏某一音乐作品时,人们不仅欣赏作品本身,还会了解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比如当时的音乐创作背景、创作者的音乐经历、以及从社会历史、文化与作品之间有更深刻的感受。人们对音乐直接体验是有限的,而间接的体验是广泛的,只有将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结合起来,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一部音乐作品。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创作者向人们表达一些信息,使得人们与作品之间产生一种共鸣。人们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不仅需要有直观的感受,还要从多元化的角度来提升欣赏水平。因此,音乐审美经验要以直接的感受为主,以间接理论为辅,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二)音乐审美经验的情感逻辑与思维逻辑相统一大部分音乐作品都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给人们,其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向人们传递某些情感和精神。一个成功的音乐作品取决于呈现人们什么样的情感和观念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而不是其音乐结构设计结果。音乐艺术的意义具有抽象性、多义性的特征,导致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是模糊不清的,而且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素养、情绪和所掌握的音乐知识的不同,都会多音乐作品做出不同程度的认知。在音乐审美过程中,人们在开始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被音乐所感动,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刺激了人们的感官,使得人们情感得到释放。同时,审美过程还需要思维逻辑,其能够对情感逻辑进行阐释,将感觉到的情感变为有层次、条理的理论经验。人们按照一定理性思维模式来理解音乐的本质特征,其对情感逻辑起到一定补充作用,能够知道人们的审美实践,使得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情感逻辑需要人们的思维逻辑来进行整理和判断,使得人们能够客观的评价音乐作品,使得音乐审美经验能够相对完整。对音乐作品的认知需要不断经过逻辑思维指引使得人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连续的认知过程,通过审美经验能够深刻地认识到音乐的意蕴。在音乐审美经验过程中,音乐的直接感知和理智思维能力都是不可获却的,两者相互作用,才能提升和丰富审美经验。(三)音乐审美经验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音乐审美经验中始终贯穿着稳定性和变异性的矛盾,审美经验以稳定性为基础,变异性是稳定性的发展。比如,一首新的音乐作品,人们的审美经验相对于欣赏这首音乐之前是稳定的,而在进行审美过程中,作品中一些音乐知识会被审美经验所吸纳,进而新的音乐知识对审美经验产生一定影响,使得原有的稳定性经验产生了变异性经验。人们在原有的审美经验基础上获得新的审美经验,使得原有经验不断被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经验在不断被完善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性,但这些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审美需要的提升,促使新的经验形成,审美经验是在不断更迭中完善。因此,变异性是音乐审美经验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审美经验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审美经验的稳定性和变异性是统一的,人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不断将新经验沉淀为稳定部分,使得音乐经验越来越丰富。比如,人们对现代音乐的认知是以古典音乐的审美经验为基础,在现代音乐的理论知识没有转化成为审美经验之时,总是感觉“怪异”的,但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其转化为新的经验,这一过程就是审美经验的稳定性和变异性相互统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认知音乐中音乐审美经验的功效

人们在认知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审美经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其具有“前理解”和“净化器”的功效,还能够促使人与音乐作品在情感上相互契合。(一)音乐审美经验具有“前理解”的作用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人们的审美水平越高,其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东西。音乐审美经验是存在于认知音乐作品之前的,其具有先验性。音乐审美经验的“前理解”是指人们在认知音乐之前,要对了解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化背景、创作者风格等内容。当音乐艺术刺激人们的听觉之后,大脑中会反映出与之相似的音调、情感等,这时人们会搜索大脑中相应的理论来进行判断,并将这次判断和认知转化为经验,来提高人们对音乐认知的敏锐度。音乐审美活动中“前理解”包含了对音乐作品自身的材料、语言形式、音乐技巧等专业音乐知识,还包含了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神、文化内涵等非专业性的内容。人们只有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方式获得大量的音乐知识,才能够从一定深度和广度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音乐艺术的抽象性、流动性,使得音乐审美经验的“前理解”是人们通往认知音乐彼岸的桥梁。(二)音乐审美经验是精神灵魂的“净化器”音乐艺术产生源于人们对美和情感的需要,创作者在音乐作品中注入了人性化的要素,其包括具有独特个性的音乐技巧、音乐创作者的情感及所要表达出的思想等。音乐作品本身也是美的,其所表达的内涵也是美的,能使得人们的精神境界有所提高、陶冶情操,“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将所处于社会背景、人生信仰、思想观念等带入了音乐之中,创作者自身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精神的影响,得到精神的陶冶和灵魂的净化。创作者从音乐作品中得到自我确证,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学价值,满足审美需求,获得精神愉悦。音乐艺术对欣赏者也具有净化作用,音乐艺术中蕴含的情感对人们的精神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跟提升人们的精神思想水平,引导积极向上,调节和净化我们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审美能力水平。(三)音乐审美经验促使人们与音乐作品在情感上相互契合音乐艺术是创作者由感而发的结果,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过程中,通过审美经验对音乐作品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知,音乐作品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快乐、忧伤、激动、振奋等多种感情,这些感情通过声音所特有的性质传递给人们,进而使得音乐作品与欣赏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人们由于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知识水平、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等各方面有所差异,对音乐作品的感知也有所不同,但其都以音乐审美经验为前提,音乐审美经验能够使得人们快速感知到音乐作品中的特性,使得人们的思维与音乐作品中情感发生碰撞,满足其审美的需求,为之后系统、完整的认知和理解音乐奠定了基础。音乐审美经验是构成人们与音乐作品之间情感契合的“催化剂”。(责任编辑:帅慧芳)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音乐审美音乐艺术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探究锡剧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学生的音乐乐感培养策略探研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