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宝祥
摘要:徐悲鸿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他既是美术界的领袖,也是美术教育界的引航人。他的艺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中国美术的主体精神和发展方向。概括起来,徐悲鸿艺术思想主要有四点:一是推行以写实为基础的美术教学;二是倡导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三是主张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四是指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方向。徐悲鸿这些艺术思想在当代的体现价值为:求真扬善,关注现实,开拓视野和多元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徐悲鸿重要艺术思想的总结,来阐述其在当代的价值,并提出徐悲鸿思想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当代中国;徐悲鸿;艺术思想;价值;现实主义;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徐悲鸿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就蜚声海内外,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风格。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美术界和美术教育界担任要职:曾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既是美术界的领袖,又是美术教育界的引航人。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53年)便英年早逝,但他的艺术主张与追求,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深入人心,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以贯之,他的后人又不断地加以继承和发扬。所以,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对现代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影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推行以写实为基础的美术教学;二是倡导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三是主张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四是指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这四方面的影响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美术教育方面,基础教学中,写实依然是主导。
徐悲鸿先生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早期的代课和兼职不算,仅从1918年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到1950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就长达32年。其间,历经了南国艺术学院、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艺专。当然,其间有留学、出访,但这对教学是有益的,是相辅相成的。徐悲鸿先生在美术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力推以素描和写生为基础的写实主义教育体系。他曾说:“研究绘画的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吾人基本学问,亦为绘画表现唯一之法门。”①“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 ②特别是在中国画的教学方面也提倡以素描为基础的写生教学,这对于中国画可是颠覆性的。其间虽然有阻力,但一意孤行的徐悲鸿,终于在1935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后得以实施并逐步完善。后来的事实证明,徐悲鸿的写实主义教育体系为中国的美术培养了很多的优秀人才,如蒋兆和、吴作人、李可染、周思聪以及仍然健在的一大批美术界的栋梁之才,他们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至今,徐悲鸿的写实教育体系在美术教育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就我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民国政府时期的中央大学艺术系)而言,素描课和写生课是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而且,美术高考和硕士入学考试也都必考素描。在中国画教学方面,无论人物还是山水、花鸟,素描课、写生课均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充分说明,素描和写生在当今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这也被长期的教学实践所证明。其实,从我们教师的学习和成长过程的亲身经历,也能证明这样的教学是有所受益的,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大有必要的。
第二,在美术创作方面,现实主义依然是主流。
在美术创作方面,徐悲鸿倡导现实主义,他说:“美术应该是忠于现实,因离开现实则言之无物。”③徐悲鸿力倡现实主义,一方面是出于偏好,另一方面则更多的是出于使命感,即救画、救国。正如他所言:“我个人对中国目前艺术之颓废,觉得非力倡现实主义不可。”④“艺术家即革命家,救国不论用什么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就充实国力了。”⑤“欲救文艺中兴,配合国家复兴大业,如何可致,此吾人为欲纠正国人对本国美术之观念为任务之一。”⑥徐悲鸿先生是有识之士,是有时代担当的艺术家。他的现实主义艺术主张是针对当时的美术现状,结合自己出国留学、考察的切身体会,又根据当时的中国国情而提出的。我认为是既切合实际又高瞻远瞩,因为它完全符合当时的美术的实情和中国的国情,关于这点我曾有文章《再识悲鸿写实主义》⑦作详尽阐述,这里不再赘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当时是最佳选择,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如此。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给新中国美术带来了全新的气象。撇开“艺术报国”不说,单就美术本身而言,无论是国画还是西画都由此而焕然一新,显示出空前的活力。现实主义精神和题材的创作空前繁荣,也涌现出大批这方面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在当今,任何大型美展,现实主义依然是主流。在经历了“85思潮”和改革开放的洗礼后,在经历了各种艺术思潮和流派的碰撞后,现实主义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本身就说明了现实主义是时代的选择,是时代的需求。由此可见,徐悲鸿所倡导的现实主义的美术创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在当代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在学习其他艺术方面,兼收并蓄依然是必要的态度和方式。
兼收并蓄就是吸收、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艺术,包括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其原则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徐悲鸿先生所言:“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用者融之。”⑧综观当今的美术创作,和过去迥然有别,显得更加丰富多彩。这和在美术创作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艺术是分不开的。就中国画而言,有融合民间艺术的,有融合明暗光影的,有融合表现主义的,有融合印象主义的,有融合装饰艺术的,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代表性的画家也很多。特别是中国画中的工笔画,因为其可塑性强,通过广泛借鉴,大胆吸收,更是出现了异彩纷呈的景象。或许有人会说,徐悲鸿先生是倡导写实主义的,吸收其他艺术,特别是一些西方现代的艺术,是否和他的观点相悖呢?其实不然,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是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并非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下文会有专门阐述。徐悲鸿先生是主张吸收外来艺术的,正如他所说,“西方绘画之可采用者融之”,至于什么是可采用者,什么是不可采用者,却是见仁见智。对此的认识,每个时代,每个人都会存在局限性。但如果都能够互相包容,各美其美,艺术就能百花盛开。或许又有人说,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真正动力,这句话不错。但真正完全的独创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在继承、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换句话说,继承、借鉴、吸收是创新的必要基础,应该也是创新的一种方式。就说继承,继承也是一种兼收并蓄的一个方面,“古法之佳者守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守之、改之、增之,究竟守什么?改什么?增什么?这里面学问很大。这依赖于作者的认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还有所处时代的影响,这可能会是很主观的选择。其实,主观的选择过程也就是再创造的过程。而再创造何尝不是一种创新。继承如此,借鉴、融合同样也如此。所以说,兼收并蓄也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资讯发达、交流广泛的今天,借鉴、吸收其他的优秀艺术尤为重要。
第四,艺术上的百花齐放依然是当今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百花齐放”就是艺术创作要多元化,不同的艺术手法、艺术形式、艺术观念并存。这似乎不符合徐悲鸿先生一贯的写实主义主张,其实不然,这也是徐悲鸿先生最重要的艺术思想。下面引用其有关观点:“美术应以写实主义为主,虽然不一定为最后目的,但必须用写实主义为出发点。”⑨ “余返自欧洲,标榜现实主义,以现实为方法,不以现实为目的。” ⑩“总而言之,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浮泛之病,今已渐渐稳定,此风格再延长二十年,则新艺术基础乃固,尔时将有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B11“艺术之进步在变化,顾不知正亦无从知变化,故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其正,此其首要也。”B12从上面文字中,可以看出,徐悲鸿先生竭力推行写实主义,并不是以写实主义为目的或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写实主义为出发点。出发点毕竟不是目的,出发点是夯实基础,目的是“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也就是先求其正,再求其变。徐悲鸿先生知道,“艺术之进步在于变化”,艺术的未来世界应该是百花齐放。一成不变,一枝独秀是不行的。
2011年,我应邀为纪念徐悲鸿弟子黄养辉诞辰100周年写篇纪念文章。为此,我认真阅读了徐悲鸿曾为黄养辉画集所作的序,序文开篇即曰:“缥渺空灵,艺术中超脱之境也,但掩蔽浮滑寒俭不才者附焉。于是实事求是者不厌规矩准绳,极意象物之工而求一当。其才者又转求缥渺空灵。”文中大意分三层:一、超脱之境是高境界;二、不能以求超脱为名,掩浮滑之实;三、先不厌规矩准绳,再转求超脱之境。这里的超脱之境可以理解为超脱常规,也就是追求个性,这个性不能脱离于作者学识修养、性格气质以及艺术观念和绘画技巧。装腔作势、故弄玄虚是不行的。由此可以进一步证实,徐悲鸿先生是以写实为基础,而非目的。目的还是为了“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所以,徐悲鸿先生并非是一个狭隘的写实主义者,而是一位高瞻远瞩和具有博大胸怀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综观当今艺术,徐悲鸿先生所期待的“各派挺起,大放灿烂之花”的局面已形成,而且这种局面还将继续地保持。徐悲鸿艺术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他长期在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方面的思索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因而才会被广泛认同,并且影响至今。可以说,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代也具有重要的价值。(责任编辑:徐智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