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芝强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新课标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化学;生活实际;实验;德育
先进的课程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注入了积极的元素与新鲜活力。这一点,在高中化学新课标理念的运用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下,笔者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尝试就新课标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初步的分析和归纳。
一、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开阔学生视野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其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化学科学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借助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在开阔学生视野范围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对于所学化学具体知识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
通过对化学新课标理念的认真研究与分析,我将上述观点积极运用到了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并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金属的腐蚀和防护”这部分知识点时,我向学生列举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了防止自行车金属零件的腐蚀与生锈,人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结合你自身的生活观察及实际经验认真回想人们对于链条、钢圈、支架、齿轮等零件做出的不同防护策略”“衣架和电线的外面通常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塑料,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尝试分析其原因与理由”……
如此,通过这几个问题,就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这一化学内容同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不但大大调动了学生对于这部分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而且借助这些生活实例还向学生巧妙营造了一种熟悉、亲切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在认清高中化学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同时,帮助他们实现了对于“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具体知识点的更好认识与理解,从而为这节内容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与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倡导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必须“突出化学学科的具体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实验教学予以高度的肯定与重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化学具体知识点的教授与讲解过程之中。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就认真贯彻、落实了新课标的这一指导性理念。如,教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这一具体知识点时,我就带领学生完成了如下的化学实验:
将50 mL的量筒中盛满水,并倒置于水槽中,接着,通过分液漏斗把5 mL 6%的双氧水溶液依次滴加到含有0.1g不同催化剂(CuO、活性炭、KI)的锥形瓶中,认真记录不同时间段内所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并对收集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
化学实验本身就兼具生动立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再借助分析与对比的探究性活动,更是帮助学生清楚且明确地形成了以下观点:
1.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有着促进、推动的作用,可加快该化学反应的催化速度与效率。
2.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及速度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与不同。
如此,借助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一方面创设了生动活泼、新鲜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了实验背后所蕴含的化学科学原理;另一方面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在促使他们掌握科学探究学习方法的同时,为其进一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三、同德育相融合,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只教会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掌握必备的学科技能,更要同德育相融合,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与情感素质等的教育渗透,以此促使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的高中化学日常教学实践就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如,在教学“垃圾资源化”这一具体知识点之前,我在班级内发起了一场“垃圾是错放的资源”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此观点进行充分的论述与验证。如此,既将“回收垃圾,保护环境”的德育素质教育灌输给了学生,促使他们正视垃圾回收与利用、养成积极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阐述与验证,又帮助他们在具体知识点展开之前对这部分内容形成了大致的了解与掌握,从而为收获高水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我们一线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积极贯彻、落实,以求在推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与普及的同时,切实促使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更好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