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浅探

2014-07-16 14:48张雄辉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灯泡串联例题

张雄辉

努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历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愿望。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相信很多教师都围绕这个问题想了很多有效的方法,下了不少的工夫。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粗略分析。

一、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物理是有用的,物理的作用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物理。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火箭的发射,若没有运用物理设计,根本就不能实现,又如日常生活、交通、工农业生产……也时刻离不开物理,学习其他科目也会用到物理。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时,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树上的苹果熟了,为什么会向下落?(2)为什么下大雨时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一下子,学生的研究热情高涨起来,都想得到结果。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问题取趣、巧设悬念,设疑、激疑、解疑。促使学生好奇,进而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有时适当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电教手段和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艺术性,同时精讲点拨,语言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寻求规律

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不能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区别主次、分清难易、有详有略,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上。例如,讲授九年级《焦耳定律》一节时,重点是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分析归纳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传授知识时做到精讲,有重点、有目的地讲,尽可能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寻找答案。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研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时,可以这样引导:

1.按照课本的要求串联两个小灯泡,让学生分别测出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串联的两个小灯泡的总电压为U。

2.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学生一下子就知道U=U1+U2。

3.在学生得出上述关系后,又提出几个问题:三个小灯泡串联,总电压又如何?四个小灯泡串联呢?N个串联呢?

4.让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完成学习任务。

优等生的教育重在加深加宽对知识的理解,开阔视野,培养综合运算能力,多放手,严要求,提问题,给资料,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探讨、研究、创新。中等生着重开发智力,尤其培养能力,讲练结合,多作启发,引导他们加大思维空间。对于学困生,重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掌握。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多鼓励。对于反应迟钝的学生,激励他们积极思考;对于学习马虎的学生,加强个别辅导。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地发展。

四、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开展竞赛活动

作业应精心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因此在选题中,要注意难度适中,选择紧扣教学内容的练习,特别注意设计与例题相配套的习题,使他们既有模仿,又有创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习题,主要是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完成;对知识内涵,综合性强的习题,只要求部分优等生完成。提倡中等学生自觉完成,鼓励他们奋进。基础差、思维滞后的学生可以不做难题,使他们更乐于去做基本题。有时同样布置练习,解题的要求也是分别对待的,有些学生必须用多种解法,有些学生则以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为主。根据中学生好胜心理,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提问、作业、练习时提出挑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争论,并在争论中获取知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气氛良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后进生减少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逐渐形成了创新意识,教学效果得到了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 易志毅)endprint

猜你喜欢
灯泡串联例题
用提问来串联吧
“灯泡”诞生记
用提问来串联吧
灯泡创意秀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点亮小灯泡
点亮小灯泡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