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辉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都希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但是如何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则是教师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和探究的重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和实际教学案例,来简要分析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实施的几个方法。
一、注重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预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大纲的要求基础上的,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有效且合理地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预设。
注重教学设计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并且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有良好的统筹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有效发展。
[教学案例一]《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播放视频,展示在同一块大理石板上滴入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产生的气泡的多少却不一样。通过这一视频的播放来导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学主体内容: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表现。
教学实施: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分别找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随堂演练:半径为纳米级的金属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产生激烈的燃烧,甚至会爆炸,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课后作业:化学反应速率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具体的运用,请同学们自己进行课后的了解、归纳、探究。
教学设计总结:教师在课前就很直观、准确且条理分明地将《化学反应速率》这一部分的所有知识点进行了教学排布。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很恰当地将多种方法相结合,更好地提升了知识讲解的准确度和吸引力。这也为教学的具体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二、开展合作性教学
合作性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之中。通过合作性教学的开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更好地参与教学,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
[教学案例二]小组合作分析(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成分
教学实施: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后,小组内通过讨论认为需要通过四个实验才能够分别证明该晶体中含有四种成分,于是由四名小组成员分别同时开展以下几个实验:(1)将少量的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加热;(2)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溶化后;依次滴入KSCN溶液和新制氯水;(3)硫酸亚铁铵晶体在水中溶化后,依次加入稀盐酸、BaCl2溶液;(4)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入NaOH溶液后对试管进行加热。在实验的过程中,四名同学依次观察到:(1)试管口出现水珠,说明硫酸亚铁铵晶体含有H2O;(2)溶液变为红色,通过分析,证明晶体成分中含有Fe2+;(3)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2-4;(4)产生了气体,且该气体可使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为NH3,因此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4。
教学总结:通过合作教学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能力,也很好地节约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的阐述和介绍,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程度,继而实现有效教学。
三、重视课后的归纳总结
教学的发展是一个有始有终的完善的过程,所以,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通过课后的归纳和总结来促进教学完善。此外,通过课后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对学习内容就有一个理论化、整体性的了解,继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和实现有效性教学的发展。
[教学案例三]《弱电解质的电离》课后总结
教学实施:在完成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一小节的教学后,教师在课上留下5分钟的时间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概括:今天我们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进行了学习,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不同条件下对电离平衡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究……
教学总结:借助课后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个部分的学习内容,继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深化而不断推进的话题,也是一个考查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所有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还有待于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不断被挖掘、深化。
(责任编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