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新办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以江苏省为例

2014-07-16 08:53
关键词:师资队伍办学院校

邢 蓉

(盐城师范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专业是指高校中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地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1]是学校和社会之间人才供需的结合点,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近来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申报增设了许多新专业。但是,随着地方高校专业数量的不断增长,学科专业设置领域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 地方本科院校新增专业的动因

2003年,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全国普通高校新增本科专业点2521个,2004达2442个,[2]其中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新办专业居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地方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是本科高校里面的新生代,专业种类相对单一,专业实力相对薄弱。但为了适应高校扩招的形势,加快专业科学发展,近年来,地方高校在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了许多新专业;二是社会市场的外在需求。地方本科院校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必须要主动适应院校周边省市,尤其是当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地方高校原有的专业体系设置相对已经定型,发展的空间也相对有限,这就迫使地方高校必须转型,通过开办新的专业来弥补自身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让新专业更具有应用性和地方性。

二 地方本科院校新增专业存在的问题

为了直观地了解地方本科院校新增专业存在的问题,笔者列举了近几年参加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的江苏省部分本科院校新办专业的数据(表1)。

表1 江苏省部分院校本科专业结构统计

注:新建本科院校、省属老牌本科院校、“211”院校各5所,“985”院校2所,数据均为平均值。

江苏省新建本科院校和省属老牌本科院校新增专业总数的平均值比“211”院校和“985”平台院校都要高,所以在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学科门类新办专业偏多、学科专业结构欠合理等多方面的困难和矛盾,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存在“贪多求全”的问题。

在地方性院校向综合性大学升级的过程中,很多院校为了加快发展,积极与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涉及的新特产业需求对接,申办了许多新专业。然而,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缺乏对学科专业的整体规划,一味追求“大而全”的专业体系结构,于是出现了“麻雀小,五脏全”的专业办学现象。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历史毕竟比较短,办学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在新专业的设置上若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不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不顾及学校实际承受能力,而是盲目增加专业数量,很容易造成所谓的新办专业仅仅是在原有专业上的低水平重复,不利于专业建设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得不到社会客观公正的评价。很多院校在跟风所谓的“热门”专业的同时,不能够凝练出专业办学特色,导致学校的特色专业反被屏蔽,形成专业建设多校雷同的格局。

2.专业调整存在“随大流”的现象。

根据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不顾及办学条件,不结合学校实际校情,过于追求专业的新奇,放弃专业的办学特色,盲目跟着市场走是不可取的。据不完全统计,绝大多数新建高校的学科设置之间出现某些雷同,特别是现在社会就业层次高、需求量大的专业。但是,当同一个专业在过多的学校设置就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办学资源的严重浪费。据不完全统计,在江苏省本科院校中,开设国际金融专业的大约有65%,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大约有53%,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大约有45%。而另一种随大流的现象就是:在办学硬件和软实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强制现有专业转型,例如,以原有的理科专业为基础,盲目地把理科专业直接升级为工科专业,直接影响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3.专业师资队伍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3]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办好新专业的重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办学的水平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没有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由于新办专业大多是在原有学科相近专业上的变身,专业文化底蕴欠缺,也没有相应的平台作为发展支撑,多数老师认为新办专业发展周期长,发展速度慢,不愿意承担新办专业的教学任务。从师资队伍整体上来看,“半路出家”的专业老师较多,真正的行家偏少。新开设的专业,尤其是没有被学校重点打造的新专业或没有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依托的新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专业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缺少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专业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4]

4. 专业发展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怪圈。

“重申报、轻建设”是目前社会形态的一种通病,不仅仅体现在新办专业的建设发展上,可以说,在社会各行各业,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新专业在申报过程中,容易把新办专业的建设基础、办学条件、资金保障等等理想化。然而,在新办专业被批下来的实际建设实施过程中,总是会因为资金投入的不足、相关政策的制约影响专业的正常发展。如,对于一些新办的理工科专业,硬件设施非常重要,对实验环境、实训和实习基地均有着很高的要求,因为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实现新办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储备大学生专业知识的重要保证,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新办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显得比较薄弱,资金不到位、实验设备不完善、实习基地缺乏、配套的图书资料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严重影响了新办专业的科学化发展。

三 提升地方本科院校新增专业办学水平的对策

1.多渠道争取新增专业办学资金。

高等教育的扩招促使新专业迅猛增加。任何一所高校,为了均衡发展,几乎所有的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新办专业,仅仅依靠学校每年的专业建设投入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领导解放思想,抛弃原来的“坐、等、靠”理念,抢抓机遇,主动出击,利用教育主管部门在新办专业上的政策资助,多渠道地为新办专业争取更多的办学资金。以江苏省为例,为提高新建院校新办专业的办学实力,扩大新办专业的办学影响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既有政策的倾向,又有资金的扶持,同时还明确要求所在高校按一定比例资金配套,对新办专业又快又好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的申报、省级实践教学中心的申报、省级实训中心平台的申报等等。

2.加强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新办专业的办学水平。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新专业建设的关键。主要做法为“外引”和“内培”。一是坚持外部引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根据专业建设发展需要,重点引进高水平的学科专业负责人和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二是坚持“家”里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带青年教师发展的“以老带新”作用,不断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围绕专业建设方向,以博士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外大学交流访学等,从而有效提高新办专业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构建具有较好发展势态的教学梯队。

3.深化新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以强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准则,将公共课打通,[5]设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宽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拓宽专业口径;设立通识教育课程,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选择学习+能力教育”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新办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根据新办专业的课程特点,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是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新办专业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合理、切实可行的以基础实验、专业及综合实验、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科研与创新实践训练、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立探究性、专业性实验,通过《科研与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参加到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

4.以评估为“桥梁”提升新办专业的质量。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新办专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办专业的设置必须满足社会需要,必须具有学科基础,教学条件要好,教学质量要有保证,要让学生满意”。[4]不少院校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进行自我评估,发现的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新办专业的建设上,这是不少高校专业建设的共性问题。但是,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评估,新办专业建设的成效非常明显,院校几乎都加强了新办专业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此外还加强了新办专业内控管理、提高了新办专业的资金投入,有效地提升了新办专业的办学水平。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

[2]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4[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汪萍.地方高校新办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6):71-73.

[4]孙颖,盛敏.我国高等院校新办专业: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25(2):22-27.

[5]吴锦淑.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6):78.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办学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