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国伟
阅读是学生汲取数学知识的手段和培养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正确的阅读方式是获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和保证.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欠缺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因此,培养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至关重要.笔者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生在数学课外阅读、课堂阅读和考试阅读中的能力培养做了以下几点探索.
一、数学课外阅读
在农村初中开展数学课外阅读可谓困难重重.农村学校因资金不足、条件受限,提供给学生的课外书多存在于图书室,且数量少,学生阅读时间也非常仓促,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在家中,家长为了追求升学率,也常常限制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以数学教辅资料替代课外阅读书籍来让学生进行阅读.而这些数学教辅资料大部分是习题式的,学生难以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学生基本上没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数学读物进行有效阅读,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很不理想.即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阅读书籍,但因为数学的阅读通常需要思考、费脑筋,不像语文那样蕴含着生动的故事,又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忍不住往下看.且数学读物往往要花很多时间看很少的内容,还要动手做,使得不少学生不愿去阅读.为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给学生提供融入有趣的数学史料、趣味数学故事的数学课堂书籍,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鼓励学生把数学课外书籍带来与同学交流.教师还要及时为学生提供书目、网站等,督促学生阅读并检查阅读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数学课堂阅读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在新课改和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影响下把课堂还给学生,使部分学校由满堂灌变成满堂看,教师变为满堂转.数学课堂阅读教师要先行告知学生阅读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而不是看书几分钟,或者简单地看几页到几页.数学语言具有简洁、严密、准确、抽象的特点.附加成分多是条件,如果忽视则极其容易造成失误.因此教师要在指导阅读时,对数学用语遣词造句的表达方式反复推敲.遇到一些抽象词语,易混淆句词,如对称轴与轴对称、函数与概率等学生理解困难的句词时,不妨多借鉴语文教师借助情境举例直观等方法.使得学生对数学专业术语有准确理解,为学习铺平道路.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时选材要准确有效,使用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因为多媒体不像课本那样可反复阅读,利用多媒体时让学生有必要的时间开展思维活动,同时方便学生记笔记.数学课堂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为其提供思考环境,鼓励质疑求异.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让学生经历用心阅读,精心思考的过程.如:做一个长8分米、宽5分米的面袋,至少需要白布多少平方米?解答此题时,学生往往忽视了面袋有“两层”这个隐藏的条件,错误地列式为:8×5.正确列式应为:8×5×2.解此类题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中的隐藏条件,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课堂上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材,关注教材细节,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即使课本在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蕴含特定的教学意图.
三、数学考试阅读
数学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能否正确的阅读试题关乎考试成败.考题阅读不同平时,一定要稳定情绪,关注细节.近几年中考试题中阅读题成为新亮点,大多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要引导学生懂得数学阅读的渐进性,养成反复阅读、仔细阅读的习惯.考试阅读一定要分析题眼,读出效果.考试中常见的答非所问、半途而废现象,多为阅读偏差所致.例如:有若干个乒乓球代表队,不同的代表队队员都有一场比赛.这场比赛共有12名队员进行27场赛事.问共有几个代表队?为什么?这场比赛代表队各有几名队员?要解答此题需要找准内容,读出效果,认清“比赛”的规则,读清“共”“分别”这样的字眼,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部分学生感到难以下手.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上课从不读题,挽着学生走.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在考试阅读时,要求学生阅读要全面,细节要关注,问题要弄清.从不同的数学角度出发,进行广泛的观察,既要观察事物表面的、明显的特点,也要观察内在的、隐蔽的特征;既要观察已知的材料,又要观察未知的、隐含的关系.充分利用草稿纸,写画并用,在读题时要求学生把问题写画出来.使相似的易混内容得以澄清,要真正提示内在规律,通过作图理解图形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避免错误.
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放手,需要学生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实践.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