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萍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中英语从教经验,主要从教育观念、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三方面入手,对新课改下高中英语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整改;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网络的普及,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英语的重要性
高中是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更是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刻,对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有重大意义。在高中开设英语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打下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的基础,更可以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视野,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所以不难想象,高中英语课程备受关注,每次新课改对英语教材的重视度也是极高的。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英语教学经验的积累,多位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多次对我国高中英语教材改进提出修改意见。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经过不止两次课改,每次课改无一不是由教育学试行家、英语教学专家、教师代表等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
每一次课改,高中英语教材都有了质与量的完善和进步,但是新课改“通过学习外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与此同时,学生掌握和应用英语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的能力也没有显著提高,甚至出现了一些地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距拉大的现象。
为了确确实实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真正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改在实施时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真正全方位地提高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多位同事的讨论,认为新课改之所以在实施中打了折扣,主要是因为转变教育观念难、教学目标过高、评价标准难量化三方面的困难。期待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可以提出更多关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建议。
二、转变教育观念不宜快,应循序渐进
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内容,轻视情感态度是过去中国教育的特点。西方文化传播和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中国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地区和教师都在试点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期待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不可否认,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地方,遍地开花、迅速发展的孔子学院不就是典型的代表吗?所以,不能因为国外教育观念使国外在某些方面教学质量优于国内,就否定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当然也不能因为排斥和一味发扬传统教育观念而拒绝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观念。
西方国家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随意,学生与教师地位平等,交流自由。高中英语的教材融合了这些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尊师重教,特别注意课堂纪律,也特别强调对教师的尊重。打断教师的话,课堂上随意表达与教师的观点相悖的话,都会被认为是对教师的不尊重。这样一来,学生无法达到教材中要求的随意讨论,教材改革的意义也大打折扣。
据报道,2013年陕西西安的一所高中深化英语课堂改革,在高一的英语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教师主要引导讨论方向,学生自由讨论,也可以超出课本内容范围,与教师一起探讨西方人的生活、地域特点、风土人情等,文化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远远超过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范围。这样的案例当然是我们新课改期待出现的结果。可是,这种教育观念能否实现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值得商榷的。
高中的英语学习,更多的是一个词汇、语法的积淀过程,学生即便到了大学或者工作中,高中学习阶段积累的英语基础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即便传统的教育观念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能一味摒弃,而应该以学习语法、积累词汇为基础,进一步通过讨论等西方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语言的学习,有其语言环境的特殊性,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也必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循序渐进的。同样,英语学习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才能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的接收能力。
三、教学目标不宜高,应提高教师的主动性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不难看出,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教学目标主要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新课改前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语法学习和词汇积累为主,每个班的学习进度差不多,教师一次备课就可以应付很多堂课。对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语法就那几个,词汇不用自己背,多年用一套教案就可以了,不用备课都能上好一堂课。可是,新课改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尽量避免了以学生枯燥地背读式为主的英语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一些学生感兴趣、喜欢了解和交流的话题。
纵观教材不难发现,新课改的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教材中的内容较少,多是些主导讨论的语句,不再是以往教材中的长篇大论。如果逐字学习生词、逐句分析语法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一本教材几堂课也就结束了。照这个教学模式,新课改的教材实在不够一个学期学习。
新课改的教材中,现有的内容较少,必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自己精心准备;很多话题较新,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甚至很陌生,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每个班级学生不一样,讨论过程中涉及的词汇、语法肯定也各不相同,为了应答如流,教师不得不在备课时多下功夫;有时,备课内容又没有在学生讨论时用到,教师感觉做了无用功。如此辛苦备课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使得一些教师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规避讨论,使新课改的实施流于形式。
只有提高教师主动性,提供配套教师课本,为教师提供众多题材,并多召开必要的教研会,共同分享备课题材,互相减轻备课难度,才能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四、教材内容改变快,应完善配套制度
英语教学毕竟是一门不同于母语的教学,它有一定的西方文化色彩,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教学方式大相径庭。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自然是为西方的教学模式而量身定做的,这就使得英语教材在高中课堂上缺乏逻辑性,显得过于随意。一篇简短的高中英语短文,教师朗读,学生跟读。然后教师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单词一一讲解,针对文章内容逐句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词语、语法,这是没实施课改前的高中课堂最常见的教学模式。
实施课改后的英语教材,对学生而言,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语言表述上更加自由、随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这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提升的标志。不可否认,新课标的教材吸收并采取了美国人在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上的不少优点,但仔细分析内容可以发现,其中不少章节只是将美国教材的内容稍做改动,甚至是直接搬过来的。
对教师而言,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互动性更强,要求的是一种无课堂化的新教育模式,这对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教师也有极高的要求。尽管大部分教师积极响应新课标新要求,及时调整上课思路,更新教学模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多讲多问,可是传统课堂以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已经形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难以适应互动性较强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导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不中不西,而学生只能在两种教学模式的冲突和矛盾中学习这一门课程。
由于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注重学生考试的成绩,不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更不关注对学生长远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只把这作为教师评先树优的衡量标准,使得多数教师考虑付出与回报的比例,不敢轻易“冒险”。考虑到评价标准以及备课难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不敢也不愿轻易改革,更别提完全按照“新课改实践建议”中所提倡的那样放开管制,摒弃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教学模式,“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五、结论
新课改面对的是全国各地教育质量不一、大大小小的高校,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只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一次又一次精益求精的修改,对教师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一次又一次地规范,而没有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新课标素质教育的目的显然是难以达到的。
近几年,我国一直注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新课标自然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而提出的。几次课改的教材在内容改变上,应该说都是比较成功的,但还需要进一步听取教育学家、英语专家、编者、英语教师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意见,特别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一线教师、基层教师。但是教材内容改革毕竟只是表面,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从教育观念上循序渐进,逐步改变,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目标上,需要考虑各地实际,各地区教育部、学校也要对教育目标适当进行量化,并通过教学方法探讨会、交流会等相互学习,减轻压力,提高教师积极性,提高备课效率。在评价标准上,由于中国现有的考试体制不适合随意将“阶段性评价”或其他难以量化、不够公平的考核标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应该在保持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形成适合新课改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穆媛.浅析英语课改的误区[J].中学生导报:教育研究,2012(6):42-81.
[2]黄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中学时代杂志,2012(3):32-35.
[3]洪霞,张睿.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J].二十一世纪英语教学周刊,2011(3):44-69.
[4]侯毅凌.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初探[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3):27-45.
[5]郭玉荣.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J].新校园,2011(6):56-59.
[6]俞虹.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