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娟
摘 要:新课程标准促进了语文教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展是可喜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烘托氛围,让学生爱上语文;旁征博引,让课堂妙趣横生;着重表达,让课堂激情飞扬;呵护童心,让课堂和谐民主;匠心独运,让语文活动异彩纷呈。只要教师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学习兴趣;语文素养;激发;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育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围绕着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实质性的成果。语文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获取并积累知识的过程,即在积累中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高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狠抓学生的习惯培养,三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着重在阅读与积累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这里,笔者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点滴尝试,愿与各位教师探讨。
一、烘托氛围,让学生爱上语文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喜欢自己,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语文呢?
每学期初,我们都要来个思想总动员——赞美语文,目的是让学生重视语文,爱上语文。动员的方式有班会、入学教育和各类语文学习活动。去年,在我校书香班级的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笔者曾满怀激情地对学生说:“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浩浩乎如大洋兮,它涵盖宇宙万物,囊括心灵情思。它太丰富、太精妙了,难怪古人只学语文就可拥有治国之才。腹有诗书气自华,使我们脱胎换骨的就是语文,它可以使粗野变得文明,使卑贱变得高尚,使无知变得博学,使庸俗变得优雅,并且语文知识是我们从事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学习语文真是太棒了!”在笔者对语文的不断赞美中,学生慢慢地对语文产生了景仰之情。
二、旁征博引,让课堂妙趣横生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如果我们只拘泥于语文教科书,只在这个小范围里绕来绕去,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教语文,我们只会将学生带入一片沙漠。语文教师不一定要学富五车,但一定要善于旁征博引,要能引领学生走进一片更广阔的语文天地,那里有鸟语花香、高山流水,也有金戈铁马、轻吟浅唱。学生在这样的境界中,会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生活是个鲜活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汶川5.12地震时,笔者及时让学生搜集整理地震资料,召开“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班会;国庆六十周年,我们的主题班会“我爱你,中国”使学生意气风发。这里笔者所说的主题班会,都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然后笔者再帮忙整理。只要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就可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不但教给了学生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到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呆板、单调,而是妙趣横生。
三、着重表达,让课堂激情飞扬
说,是课堂上最主要的传授知识的途径,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很重要。说话若一调到底、平淡无奇,势必使学生身陷枯燥乏味的苦海而怨声载道;若说话抑扬顿挫,文采飞扬,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在教学时注意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调整音量、音调、语速,时而浑厚有力,时而轻柔婉转并且语言饱含情感、富有文采。确实,充满着情感的语言,宛如一曲动人的歌,飘入耳帘便驻留于心,令人难以忘怀。谁又会拒绝动人的乐曲,拒绝进行美的享受呢?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为了鼓励学生充分朗读,在学习伊始,笔者就布置小组朗诵比赛,通过选拔,挑选朗诵最好的学生录音制作MTV传到学校网站,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呵护童心,让课堂和谐民主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试问,只准教师讲,只能听教师的见解,这样的课堂,岂不是很压抑?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教育目标、教学行为等都应有新的认识。语文教学应拓展学习空间,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