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一条从“知识”走向“语用”之路径

2014-07-11 15:35宋莹
考试周刊 2014年28期
关键词:知识句式味道

宋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新课标的一大突出变化就是对“语用”的重视和强调。何为“语用”?指能在一定语境中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及文学活动。但是,在语文教学中,某些教师常常停留在随文讲解相关语文知识的层面上,诚然语文知识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适当地讲解语文知识可以为学习语言提供帮助,但远远不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逐步提高语言能力,而不能让理性的语文知识主宰语文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新课程理念,有效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从繁琐内容分析走向语言学习,从语文知识走向言语智慧,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过程中品味语言内涵、习得“语用”规律、积累“语用”经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从“知识”走向“语用”的道路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以同课异构中的几个教学片断加以说明。

一、巧设语境,让生字词教学走向“语用”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二下《学棋》“专心致志”一词。

教学片断1:

师:“专心致志”什么意思?

生:就是“聚精会神”的意思。

师:你是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的,很好。

生:全神贯注。

师:这也是近义词,好的。理解一个词的意思,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读读文中的语句,想想在课文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专心致志在课文中就是指这个学生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学得特别专心。

师:是啊,课文中“专心致志”就是指这个学生学下棋时非常专心,注意力特别集中,一心一意。

教学片断2:

让学生理解“专心致志”的词意后,教师继续引导——

师:文中的这个学生学棋时“专心致志”,我们听老师讲课时能否做到“专心致志”呢?比一比,谁做得最好。

所有学生:我做得最好。(学生一个个端正了坐姿,精神抖擞地看着老师)

师:同学们做得真好!你们个个集中精神,用眼睛仔细地看,用耳朵认真地听,用脑袋专心地想,这就是“专心致志”呀!

师:请同学们专心致志地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出示:课文中所有的生字词)

生齐读。(读得很正确。)

师:刚才,同学们专心致志地读词语,把每一个词语都读正确了。你曾经还专心致志地做过什么,结果如何?

生:昨天数学考试时,我专心致志地算每一道题目,结果得了满分。

生:星期天,我专心致志地跟妈妈学包饺子,结果学会了包饺子。

……

师:看来,不管是学棋、上课,还是算题、干家务,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去对待,就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好!

片断1中,教师采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专心致志”,但是对词语“义”的教学目标只停留在“理解”层面,属于“消极语态”。而片断2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侧重对词语的运用。联系课堂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切身体验“专心致志”地听讲,接着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专心致志”地朗读词语;再逐步增加难度,创设“你还专心致志地做过什么,结果如何”这样的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用“专心致志”说话,扩大词语的语用范围,将语用语境逐步延展,既丰富词语的厚度又体现训练层层深入的层次,既创设紧贴学生生活的情境又引导学生主动在实践中历练,有效实现“消极语态”向“积极语态”的转化。相信据此引导,学生对于词语的丰富内涵和运用范围已了熟于胸,必能自如运用。

二、比较印证,让特殊句式教学走向“语用”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中反问句:“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教学片断1:

师:请大家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弟弟认为随便什么好的东西,煮了就没什么味道了。

生:弟弟希望把大雁烤了吃,因为他觉得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啥味道了。

师:是的,同学们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这个句子虽然是问句,但它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这样的句式叫“反问句”。它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鲜明,强调“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什么味道了”这个意思。

教学片断2:

在学生谈过对句子的理解后,教师继续引导——

师:既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什么味道了”,那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呢?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两个句式,让学生比较:(1)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2)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什么味道了。

学生先是一顿,但读着读着很快兴奋起来,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感觉第一句的语气更强烈一些,而第二句的语气有点平淡。

生:弟弟当时正跟哥哥在争论,应该用语气强烈的第一句,这样才有争论的气势。

师: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句式的作用。这个句子虽然表面上是问句,但它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这样的句式叫“反问句”,它的作用就是加强语气。那我要表达“只要认真思考,这种难题难不倒我”,如果语气要更强烈些,那么怎样说更好呢?

生:只要认真思考,这种难题能难倒我吗?

师:像这样,通过反问加强语气的句子,本段中还有几处,你有没有发现?

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第三自然段,纷纷举手,有的干脆读出了声:“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片断1中,教师在学生理解反问句意思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反问句”的句式特点和作用,或许此时大多数学生都只是一知半解。但是,片断2中,教师没有满足让学生知道这是反问句,而是顺应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己发现、体会、领悟,并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再回到文本中找到其他“反问句”的实例进行印证。这个过程让学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更学会了这一典型句式的具体运用,提高了语言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离不开“语文知识”,但只有“语文知识”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从语文知识到言语智慧,需要一次质的飞越,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我们探寻一条从“知识”走向“语用”之径,让学生张开语用的翅膀飞翔,如此学生必将创造大量的财富。

猜你喜欢
知识句式味道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
特殊句式
草的味道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