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辉
摘 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打破程序化、机械化、公式化的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把每节课上好,使每节课都能成为优质课呢?一堂优质课的生成,无疑是师生双向参与、共同交流努力的过程,教师在把握和遵循其生成的基本环节及相应要求的基础上,要以灵活性、动态性、调适性与创新性的思维及时应对和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排除各种可能的障碍,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因设计准备、表达传授、观察指导而精彩,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创新活力与动态生成。
关键词: 生物课堂 优质课 生成性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程序化、机械化、公式化的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把每节课上好,使每节课都成为优质课呢?一堂优质课的生成虽然需要预设,需要把握基本的程度与环节,但它更多表现在动态性、灵活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上。一堂优质课的生成,无疑是师生双向参与、共同交流努力的过程,把握和遵循其生成的设计准备过程、表达传授过程、观察指导过程及相应的要求,抓住生成过程的动态性、连贯性、调适性与创新性是最关键的。
1.一堂优质课生成的起始环节——设计准备
课前预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生成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流程图如图1:
图1
图中各环节之间是一个循环系统,教师只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分析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依托教科书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确定适当的教学媒体,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作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与反思,为下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
课前的设计准备并不等同于教案的撰写,我们要思索授课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可能遇到什么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将如何应对,如何启发引导他们。教学设计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也就是“为学习设计教学”,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关注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背景,改变“零起点”的思维习惯,真正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提升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经验进行总结与升华,促进他们完成对知识的理性概括。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因素。这样就能更好地从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和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设计教学活动等。
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保证,只有课前设计准备充分,才能为优质课生成奠定基础。
2.一堂优质课生成过程的中心环节——表达传授
课前的精心准备和形成教案,为授课成功奠定了基础,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将课上好。有时课前的设计准备不仅不能为其生成优质课提供帮助,反而会成为表达传授过程中进行创新的障碍。教师在表达传授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性,不要被教案束缚,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教师表达传授过程中的生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借助语言、身体动作、表情、图像等方式,生动直观、绘声绘色地传授知识。教师要使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才不会误人子弟,抑扬顿挫的语调激趣提神,诙谐幽默使人赏心悦目,这样才能时时抓住学生的心。在传授过程中要善于将复杂的简单化,将抽象的具体化,将比较枯燥的变成有吸引力的。例如在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时,由于高一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知识基础,以致影响了氨基酸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如果采用拟人手法剖析氨基酸知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可用简笔画把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画成人像(如图2),氨基酸的R基处成头部,C为人体的躯干,H为下肢,NH—为人的左手,—COOH为人的右手,学生运用自身部位形象理解掌握氨基酸的结构后,印象深刻,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图2
2.2在表达传授的过程中,遵循“大法必依,小法必活”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重述教案的留声机,而是对课前预设进行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例如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教学中,在进行模拟性状分离比实验时,可让学生在模拟完杂合子自交实验后,自己设计模拟测交实验。学生兴趣高涨,很快便摆好了实验用具——两筒小球,并开始实验。在实验中时,我看到一个同学在代表隐性纯合子的筒里摸了几次后,笑了,原来无论怎么样,都只有黄色的小,他只摸一个筒里的球进行统计,后来讨论时,他提出可不可以不设置代表隐性纯合子的一组,直接用一组来做,一样能得到实验结果。于是,我改变了原有的预设,让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可以反映F1的配子类型,又顺势介绍了花粉鉴定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说“预设”中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的话,那么在“生成”中则展现了师生互动的智慧与火花。教师要重视教学生成,但对价值不大的生成性问题,要及时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的轨道上,保证教学方向正确。
3.一堂优质课生成过程的主要环节——观察指导
观察指导伴随课堂教学始终,是课堂教学中体现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它既表现在教师的表达传授之后,又渗透在教师的表达传授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及时有效地进行观察和指导,即要做到及时观察,及时反应,及时调适,及时指导。《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同学生可能由于所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和个体特殊性。因此,教师头脑中要始终有学生个体差异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并通过观察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凭借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和设计准备过程中的预设应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另一方面运用教学机智,创新思维品质,因人因时因情境地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指导。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在具体实施教案时,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疑问,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观察,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如,在组织必修1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时,我加了检测淀粉的实验,实验快结束时,发现一位学生正拿着淀粉与碘的混合液在酒精灯上加热,当我想阻止时,他发现了,立刻将试管拿离火焰,但这时他发现蓝色消失了,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让那位学生向全班学生介绍了操作及发生的现象,这时所有学生都很好奇,跃跃欲试,我问“为什么蓝色会褪去呢?”有的沉默,有的说是淀粉变性了,有的说是碘升华了……我给他们留了一个探究性的作业:查找相关资料,设计实验说明蓝色褪去的原因。这些意外或许会打乱教学节奏,但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使学生在不断的生成过程中得以发展。
一堂优质课并不是教师在表达传授过程中能做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就能生成的,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导演”和“精彩演出”,更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演出”和对学生的“演出”进行认真观察,并给予及时指导。只有这样,一堂课才会因设计准备、表达传授、观察指导而精彩,才是一堂有生命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优质课。
参考文献:
[1]赵善程.应用人体比喻学习氨基酸知识.生物学教学,2008:4.
[2]付海业.精导妙演 激趣催思——浅论生物课堂教学艺术.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10.
[3]杨守菊等.生物课堂教学应“五味俱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探索.中学生物学教学,2008:3.